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调动经营层的积极性,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200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本文通过对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分析.揭示了不同类别的股权激励方式的特点.不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主要条款的差别和共同点以及随着经济环境和证券市场的变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表现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王刚  李忠 《上海国资》2012,(7):44-45
2012年4月9日,刚完成股权变更手续不到2个月的上海家化公告了最新的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4月26日,该股权激励方案获得证监会无异议函,仅待股东大会通过。这是上海家化第二轮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3.
任何企业的治理结构,最终均要归结到人力资本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如何对应的状态上来 3月21日,G万科公布了首期(2006 至2008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草案),按照该方案,3年后,中国股市可能将出现中国首位因股权激励而产生的千万富翁。这也是股改后,第一家正式出台对管理层激励具体方案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4.
股权激励从1999年开始被引入中国证券市场,尽管也有尝试者,但一直大面积未付诸实施。但在眼下的股改大潮中,为了提高公司股改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层将股改与股权激励结合起来,鼓励公司在股改同时,完成管理层股权激励。于是,股权激励方案成了股改中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和管理层出台系列法规,为我国实施股权激励奠定了制度基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了股权激励的尝试。文章首先对股权激励制度做了简述,对我国股权激励实践现状做了分析,归纳出现有方案的特点,最后对建立有效的股权激励制度提出了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磊 《特区经济》2006,(3):132-134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本文以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国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为例,研究其股权激励模式。实证分析了我国股权激励的基本模式,股权激励方案的特点,多层次激励体系的建立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这为股权分置改革在预期轨道上稳步前进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可以说是正当其时。从2005年5月9日我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业务操作指引》与首批四家试点公司的确定,标志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到2006年元月1日,沪深两市共有423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其中49家公司方案中带有高管股权激励措施,占股改公司总数的11.58%,其中有27家公司明确了股权激励的具体激励对象与股票来源。开展股权激励是一项制度创新,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有力地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股市全流通本质上就在于股权分置这个不合理制度及其派生的一系列不合理机制所造成的制度缺陷的改革,其中股权激励已成为股改后公司结构治理改革中最重要的概念。本文通过对国内证券市场上股票期权激励第一股——中捷股份的模式分析认为,作为“浙江模式”代表的中捷股份股权激励模式对解决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着特殊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9.
王铮 《上海国资》2008,(12):53-54
如烫手山芋般的股权激励计划如今更被企业弃之如敝履。“11月1日.股权激励方案待审核的中国中期公告取消股权激励,这是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中第28家取消股权激励计划。”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志聪对《上海国资》介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展开,一批含有管理层激励的方案见诸于上市公司的股改计划中.引起了市场的极大争议,对此,国资委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当前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规定如下:“积极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具体措施,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1.
近期.三一重工等4家上市公司陆续公布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历史大幕已经拉开。这是一项被视为重大政策利好的决定,其用意是挽救不断下跌的股市,同时可以医治被称为“股市万恶之源”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的问题。但出乎管理层意料的是,股权分置改革并没有被投资者视为重大利好,大盘反而连创新低。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因为:1)股权分置改革并不是使股市摆脱危局的治本之道;2)通过补偿方式解决股权分置的方案加速了股市泡沫的破灭速度,只能使少数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受益,多数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股东将血本无归。  相似文献   

12.
王松奇 《新财经》2005,(6):68-69
在一个被很多人认为不合时宜的时刻,证监会拉开了解决股权分置的大幕。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10天后,公布了四家试点企业的名单。试点方案出台后的一周.上证指数两次跌破了1100点。股权分置试点改革.到底是中国股市的一个福音,还是一道将中国股市推向深渊的咒语。《新财经》请各路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剖析,并对四家试点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信息》2010,(13):46-46
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29家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已实施的有8家,还有1家停止实施,其他的20家已通过董事会预案。而6月份以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发布更是密集,单月就有9家上市公司发布预案。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2月26日,格力电器公告兑现当年股改时推出的高管股权激励方案,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以每股3.87元的价格.获得其2006年度250万股的股权激励。加上前期股权激励的股份,“打工女皇”董明珠累计持有格力电器475.9658万股,按格力电器当日收盘价格每股49.47元计算.身价已经飙升至2.35亿元,跻身亿万富豪之列。打工也能暴富的案例再一次在中国演绎。  相似文献   

15.
5月28日、29日,在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暂缓审批近1年之后,中国证监会先后对南玻A和新湖中宝的股权激励方案“放行”。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2月20日,中粮地产与中化国际同时披露了股权激励计划。在此之前,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是特变电工,而时间已是半年前的6月19日。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26日,格力电器公告兑现当年股改时推出的高管股权激励方案,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以每股3.87元的价格,获得其2006年度250万股的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资产减值会计角度为基础,就股权激励计划对于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方面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从中可知:基于盈余管理动机方面而言,股权激励对于公司会计政策的具体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将股权激励方案推出前期及后期,基于自身利益相应考量,开展权激励计划的公司管理层,通过对资产减值政策的利用,就会计盈余对股权激励相应行权条件的影响予以操纵。研究结果显示,一些开展股权激励计划公司管理层,运用资产减值政策,对会计盈余实施操纵,以此股权激励方案的顺利开展予以推动。  相似文献   

19.
运用粗糙集理论,从公司治理角度对20个林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中股权激励方式决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性质,董事长和总经理职责关系,董事会独立性对股权激励方式选择均有影响。另外,近2/3的林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选择了限制性股票作为激励方式,这其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机会主义行为。林业上市公司应通过规范薪酬委员会的运作、发挥独立董事作用和强化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等措施来选择恰当的股权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中国沪深两市2006~2010年度股东大会通过股权激励方案的A股上市公司共82个样本,分别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研究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股权激励短期效果明显而长期效果不佳,揭示出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众多问题,为今后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