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虚假会计信息的表征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会计假账即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已严重波及厂我国社会经济生活每一个角落,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人们的利益,它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会计假账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一是体制型假账,也即制度型假账,是指因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体制因素产生的会计假账。二是客观型假账,也即是指因不能通过法律治理而完全消除的客观因素产生的会计假账型态。  相似文献   

2.
目前,上市公司的假账问题已经引起了广大投资者、政府部门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极大关注。然而,由于造假手段越来越高明、越来越隐蔽,使得识别假账的难度越来越大。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哪些手段造假,如何识别假账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力图通过列举上市公司造假的主要手段、识别假账的方法和财务比率指标,从而为广大投资者、政府部门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识别假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议假账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就是假账的泛滥,为此,朱镕基同志为上海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假账就是虚伪不真实的会计记录,目前,由于假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利益驱动,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会计造假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危害之大,令人担忧。假账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产生和制造假账的手段及方法也不尽相同。假账的甄别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有很强的技术性和适用性。 本文结合审计工作实践,力图对假账的成因、手段做一粗浅的探讨。以帮助审计人员甄别假账,防治假账,杜绝假账。并采取相应的审计对策保证审计质量、降低执业风险、取信社会公众、维护审计机构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5.
<正> 假账通常是指虚假的会计信息,一般指违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提供不符合真实经济内容的会计信息。假凭证、假账簿、假财务会计报告、假数字、私设“小金库”、账外账、多套账,都属于假账的范围。目前,假账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触目惊心的假账 许多贪污、行贿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大量腐败现象,几乎都与假账分不开。 证券市场上的假账更是让人触目惊心,成为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大隐患。从前些年的琼民源、东方锅炉、大庆联谊、ST红光,到今天的康赛股份、黎明股份、郑百文、银广厦、麦科特等,其手段之高明、性质之恶劣、范围之广泛,使得投资者对证券市场产生了严  相似文献   

6.
假账一直被人们视同“洪水猛兽”,它犹如一只隐形的手,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小到“皮包公司”的设立,大到一家家上市公司的包装出炉,许多不法分子都利用它巧取豪夺国家财产中饱私囊。假账的危害不言而喻,大而言之,由于假账泛滥而提供的错误信息,可能导致宏观决策失误;小而言之,一个单位的财务管理如果被假账充斥,将直接成为贪污、挪用公款、国有资产流失等犯罪现象滋生的肥壤沃土。  相似文献   

7.
许清澄 《会计之友》2012,(8):107-109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会计假账已成为各国的社会公害和政治法律问题。会计假账是会计行为主体履行会计契约过程中经过多次博弈形成的无序或违约状态。会计的使命在于构建会计信息、优化资源配置与实现高效运行机制,确保会计信息客观真实,防范会计活动中的假账行为并充分发挥财务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等功能。文章通过分析会计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博弈主体对象、目标等方面,为治理上市公司中出现的会计假账行为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姚云霞 《会计之友》2003,(12):30-30
笔从客观上分析了滋生假账的五大因素,认为消灭假账是整个社会中一个无形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相当突出,假账、假报表、假审计报告比比皆是。进一步治理这些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作假账偷税不但损害国家税收,同时也触犯会计制度和经济法规,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于作假账偷税行为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制止。  相似文献   

11.
审计机关要在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中发挥作用,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观念,积极协助被审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协助被审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紧迫性现在有的部门、行业、地区财经法纪观念淡薄,财务造假和违法违纪现象比较突出,经济领域及财政财务收支的假乱现象比比皆是。假账、假表、假数字在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同时,也增大了审计风险,影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作用的有效发挥。要从根本上消除五花八门的假账,首先要找到假账产生的主要原因。从审计实践看,会计控制失去制约是假账产生的主要原因。因为,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会计诚信缺失,会计假账非常普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不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也极大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成为阻碍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维护会计中的诚信原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莉 《现代审计》2005,(5):49-50
当前,如何治理假账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笔者认为,要有效治理这个问题,就必须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法治、加强监督的前提下,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为党政领导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前部分企业受单位和个人利益的驱动,造假账、算假账、报假账问题日趋严重。既影响了国家方针政策的科学制定,又造成了...  相似文献   

15.
基于法务会计视阈,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博弈理论,首先界定上市公司假账风险的概念并揭示其特征、内容和形式,然后探析上市公司假账风险的识别路径和评估方法,最后指出,如果要防控和治理上市公司假账风险,需要建构财务会计信息产权共有制度、建立法务会计主体框架制度、优化会计职业管理制度、减少上市公司假账净收益、建设本土化的法务会计专业,形成上市公司假账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谈会计结果可控性与假账的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事件的频频曝光,使投资者误认为:会计也是不可靠的,会计结果是随着企业高层的意志而转移的。因此,社会上有许多人对会计信息持“怀疑一切”的态度。似乎会计成了企业高层随意玩弄的橡皮筋,伸缩性很大。这主要是把会计结果的可控性和假账混为一谈。其实,会计结果可控性和会计假账是可以区别开来的。在目前的投资环境下,投资者必须慧眼识真假,弄清会计结果可控性与假账的区别,以正确认识会计信息的真假,更好地搞好财务分析工作,并据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17.
冯玉琦 《会计之友》2003,(10):23-24
近年来,随着一些公司、企业会计假账案的不断披露。涉及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诉讼也时有发生。如何避免法律诉讼。控制风险,已成为注册会计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就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如何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与管理体系中,会计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国内外实践证明,社会越发展,经济活动越复杂,会计核算与监督就越重。但是会计在发挥其经济管理与控制等作用过程中会受到来自诸多方面消极因素的影响与困扰,做假账便是其一。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与会计改革的逐步深入,假账的形态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其危害性也更加严重。朱镕基同志曾要求“坚决不做假账”。因此,找出假账存在的原因及如何防范假账,对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与控制作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诚实做账,是广大会计人员的传统美德。会计界有千千万万个“红管家”、“抠会计”,他们都是以诚实做账,赢得了社会的好评。他们的诚实之举,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加强会计监管所取得的成果。在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企业会计人员的诚实做账越来越显得重要。现在不少地方企业委派会计制度尚未实行,财政、会计主管部门还未将企业会计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企业会计围着厂长、董事长、总经理转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企业会计人员为了保住“饭碗”,不得不把假账真做,真账假做。结果假账导致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和领导决策失误,假账偷逃了…  相似文献   

20.
假账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受各种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其主要表现在:(1)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图金钱和物质上的享受,贪污、挪用公款设法造假;(2)少数单位领导人或利欲熏心,或是利用单位开支“领导一支笔”的权利,报假账中饱私囊,或是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等使国有资产流失,或是虚报数据,捞取政绩;(3)会计师事务所把关不严,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错位和缺位,导致空壳公司的产生和股票市场的混乱,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夏”,“蓝田股份”等;(4)利用假账偷逃国家税收,逃避国家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