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接入网建设,按照光纤尽量靠近用户,以发展光纤接入网为主的原则,5年来已建成1千多万线的光纤接入网,实现了光纤到路边、光纤到办公楼、光纤到居民小区或居民楼。但是已建成的光纤接入网,基本上是基于电路模式的窄带接入网。窄带接入网的缺点除带宽窄以外,还有SNI仅仅接入到单一的业务网络节点,或通过该业务节点转接到其他业务节点,这种转接不可避免的占用业务节点的大量资源。  相似文献   

2.
康宁 《中国邮政》2005,(3):47-48
对全国邮政网运部门来说,2004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全国网路运行部门通过打好“四大战役”,实现了年初既定的工作目标,突出了邮政核心竞争能力,为邮递类业务,特别是速递、物流、报刊等竞争性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网路支撑和保障。2005年,全国邮政网运工作依然任务艰巨。为了抓好“强化经营、开发市场、把邮政业务做大做强”这一2005年全国邮政的首要工作,针对报刊和速递业务,网运工作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邮政行业以改革、发展和服务为主线,积极推行邮区中心局体制,实行专业化经营,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在建设发展、网路运行、经营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总体来讲,邮政发展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发展的势头是强劲的,但效益并不好。从1992年起至今,邮政连年...  相似文献   

4.
邮政要良性发展,业务经营与网路运行的互动发展非常重要。一般来讲,邮政业务的发展需要适度超前的邮运网路作支撑。在中国邮政将物流业务定位为重要支柱业务之后,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和运作模式的束缚,寻求相对自主、运能充足的新型邮政运输模式就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已经成熟应用的邮运方式——运邮专列,已进入了中国邮政运输领域的探讨范围。组开运邮专列外部条件日趋成熟早在1998年3月,走向市场的中国铁路部门即第一次批准私人承包行包快运专列,打破了铁路“大一统”的局面。从那时起,行包快运专列这种新型的铁路货运方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新业务,特别是ISDN业务需求的日益增加,这就要求电信业务向综合化、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发展。而接入网技术是目前通信建设的“热点”问题。如何合理地改造农村现有的农话交换机,优化网络,是当前农村通信建设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河源局的光纤接入网正在处于建设当中,对目前基于V5接入网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应当考虑的其它因素,本文就此作些浅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新业务,特别是ISDN业务需求的日益增加,这就要求电信业务向综合化、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发展。而接入网技术是当年通信建设的“热点”问题。如何合理地改造农村现有的农话交换机,优化网络,是当前农村通信建设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河源局的光纤接入网正在处于建设当中,对目前基于V5接入网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应当考虑的其它因素,本文就此作些浅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环境变化和市场细分,特别是邮政公司化改革的实施,进一步理清网路脉络,加快邮运网路建设,提升网路运行水平,已成为提升邮政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为了提高网路平台的可拓展性,为业务经营提供核心竞争能力,邮运网路管理需要导入“经营网路”理念。  相似文献   

8.
铂良 《中国邮政》2004,(7):18-19
邮政实物传递网对邮递类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邮政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也体现在实物传递网上。今年,邮政实物传递网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组开行邮专列、邮区中心局生产作业和邮运指挥调度两个子系统全面上线、实施“全夜航”。但优势并不等于胜势,要把已有的能力发挥出来,尚需全网共同努力。为此,就网路支撑能力的发挥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邮政局网路运行部康宁主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全国邮政通过不断加大邮政运输网的建设和网络结构的优化调整,网路运行的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全网的效率和效益有了较大提高。但影响全网正常生产秩序和网运形象的现象也逐年增多。究其原因,就是长期以来网运检查工作相对薄弱,检查观念和手段难以跟上现代网运发展的步伐。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加强网运检查工作,确保网运生产的平稳,安全、优质运行,笔者认为其根本就是要使网运检查工作始终紧紧围绕邮政业务发展以及网路运行发展的总体工作部署,积极进行网运检查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改革传统检查方式,加强检查队伍建设,提高网运检查的科技含量,结合两子系统升级改造,规范网运检查管理,切实实现网运检查工作的四个转变——即“从单兵作战向体系联动的转变,从事后惩戒向事先预防的转变,从静态点检向动态掌控的转变,从传统粗放向科技集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赵莹 《当代通信》2003,(13):46-47
近日,信息产业部以“信部科[2003]33号”文发布了“固定电话网短消息业务 第一部分:短消息终端侧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固定电话网短消息业务 第二部分:短消息终端和短消息中心之间的传送协议技术要求”、“综合智能网技术要求”、“同步数字体系(SDH)上传送IP的LAPS技术要求”、“接入网测试方法——基于ATM的无源光  相似文献   

11.
网路运行是邮政发展的基础,是邮政的核心竞争力,是邮政经营的关键要素。邮政市场竞争归根结底还是网路的竞争,无论是发展邮务类业务,还是发展速递物流业务都离不开一个高质、高效运转的网路。网强业兴,网弱业衰。步入2009年,各级网运部门要勇于承担支撑促进邮政业务发展和实现降本增效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用户对多种业务需求的增长,接入网已成为电信网发展的瓶颈。为进一步促进首都电信网的发展建设,推动首都信息化工程,北京电信通信学会于1998年12月18-19日在京召开“接入网技术发展研讨会”。 会议代表来自首都科研院所及北京市电信管理局专家学者。会上,代表们对接入网中的交换、网管、接口、业务预测、经营策略、设备开发等多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以下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1.接入网的重要性。随着新业务、新技术的采用,接入网占整个通信网投资的比例将比过去更大。而且近年来,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落实国家邮政局网路运行部关于“加快干线邮运网路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长江三角洲区域快速干线邮运网”的要求,华东区网路中心会同上海、浙江省局优化、调整了部分汽车邮路,上海—温州普件邮路改为快速邮路系其中一条,进一步加快了邮件的传递时限。几个月来,经运行显示出了良好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促进了业务发展邮路调整优化后,昼夜兼程大大缩短了全程运行时间,邮件传输时限的加快,适应了市场需求,有力地促进了业务的发展。据抽样调查,部分特快的收寄量有所增长,相关局满意,用户也满意。沪温干线快速邮路的开通,促进了台州…  相似文献   

14.
《中国邮政》2005,(7):48-49
国家邮政局和铁道部合资组建的新时速运递公司开通行邮专列满一年了。一年来,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与配合下,行邮专列运邮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北方、南方、华东三大物流集散网的联通,有力地促进了邮政物流业务发展,网路运行的“双效”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扩大成果,促进邮政业务的发展,国家邮政局决定于2005年5月28日起扩大行邮专列的运邮规模。  相似文献   

15.
李立霞 《中国电信建设》1999,11(3):30-30,32,34
接入网是电信基础网的重要部分,根据电信总局关于接入网发展实施意见,按入网建设应选择以光纤接入为主体,我局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大力发展光纤接入网非常必要,是电信业务发展、市场竞争和网络优化的需要,必须统一规划、统筹实施、资源共享、综合利用,将光纤接入网建设成为各种业务统一的综合传送平台。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做好邮递类业务发展的网路保障工作,努力促进特快邮件和报刊业务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省着重从网路组织的优化调整入手,大力组开干线快速汽车邮路。在现有226条省内干线汽车邮路中,为赶发中央、省级党报当日投递的干线快速汽车邮路有44条,为赶发各局营业终了出口的特快邮件的干线快速汽车邮路有51条,合计95条,占省内干线汽车邮路总数的42%。干线快速汽车邮路的组开,对上述业务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至2001年6月底,我省邮递类业务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4.47%,特快邮件业务量增长27.76%。但是随着邮件运递速度的加快…  相似文献   

17.
国家邮政局组建“全夜航”网路后,在运作中我们发现,特快邮件处理的传统组织模式与集散式网络的矛盾日益突出,生产流程在局部被割裂,相关环节衔接松散,网络资源配置分散,全程时限还是过长。为做好“十一五”期间全国邮政网运的主要工作,针对制约全网优势发挥、影响业务发展的特  相似文献   

18.
国家邮政局组建“全夜航”网路后,在运作中我们发现,特快邮件处理的传统组织模式与集散式网络的矛盾日益突出,生产流程在局部被割裂,相关环节衔接松散,网络资源配置分散,全程时限还是过长。为做好“十一五”期间全国邮政网运的主要工作,针对制约全网优势发挥、影响业务发展的特  相似文献   

19.
从“公共汽车”向“出租车”转变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虽然都由运营商提供、由相同的网络承载,但却具有不同的业务模式。话音业务是典型的“制造——销售”型业务,在这种业务模式中,运营商大规模地铺设网络,然后以确定的价格向用户提供种类单一的话音业务;数据业务则属于“意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用户对于各种新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各种接入技术本身的不断成熟,我国各地光纤接入网的建设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正因为如此,目前在具体的光纤接入网规划中,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较难依照相对固定的模式进行。本文根据作者在实际规划中的经验和体会,在城市地区光纤接入网规划的基本思路、网路组织和技术方案的确定等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