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在综合海洋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洋经济系统评估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进一步改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科学依据,是科学引导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考.文章强调海洋经济发展质和量个两方面,并落脚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资源、环境、产业、经济、社会五个方面构建了全面完整、系统科学的海洋经济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共涵盖200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陈宝兰 《乡镇经济》2006,(12):34-38
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和谐农村、新农村建设的措施实际上都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可持续农业。农业可持续包括农业生态可持续、农业经济可持续和农业社会可持续。本文从农业生态可持续——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规模效益农业和农业社会可持续——人本农业角度将这三个子系统组合成一个系统整体——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从理论上构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实现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科学合理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是一个包涵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环境系统的完整体系。文章基于江西省实际现状,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模型,运用熵值法对指标权重测定,利用实证研究对江西省11个城市进行科学的评价,给出了合理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4.
广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要求,结合广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具体情况,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五个方面21个指标制定了衡量广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各实验区之间可持续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东兴市排名最高,兴宾区排名最低。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和文明观。创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应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将可持续发展思想和观念融于经济、社会活动和生活之中,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重大决策;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与生态、社会、科技发展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本文结合了大城市的几个基本特点,对探索大城市城区型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建设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两个主要城市东营市和滨州市,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集成的方法,进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定量研究。将可持续发展系统划分为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资源环境子系统,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了两市2005—2009年综合可持续发展水平,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别计算了两市各子系统与其综合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关联度。结果发现,不仅两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且影响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动的主要因素也不同。经济发展是拉动东营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动的最主要因素,而社会发展是推动滨州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动的最主要因素,从而界定东营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是经济拉动型,滨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社会推动型。  相似文献   

7.
关于“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最基本任务,只有经济的持续增长,才能满足全世界人类的需要。随着国际上环保意识的增...  相似文献   

8.
对体育消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消费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显现。但目前我国体育消费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本文从我国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了体育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从而从宏观角度认为政府应从主体、客体、市场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体育消费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可持续科技创新成果”概念的界定下,本文强调了该成果转化的社会经济意义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长,更应注重的是对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推动;并提出“可持续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实质上表达的是科技创新成果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率。文章还预见了对“可持续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进行测度、过程评价的定量指标将变得越来越有可能。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末叶国际社会在经济和环境全球化时空坐标下,确立保持全球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具有战略性的基本原则,它包括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可持续利用、环境和经济一体化四个基本理论要素,实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控制人口数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为理论基础,从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调控政策;提升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等5个方面论述了内蒙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广西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套包含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人口在内的指标体系,共选取了18项指标,以2010—2014年的指标变量为观察值,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长塘镇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显示:长塘镇2010—2014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逐年提升,综合得分从–17.18到16.85,增长了1.98倍。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速度排序为: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经济。表明了长塘镇近五年来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在世纪的觉醒中.包括农业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观产生了飞跃,发生了质变,即由传统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等“三维分离”的非可持续发展观转变为“三维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观.逐步建立起“三维复合系统”的内部协调关系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从而圆“绿色之梦”:开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道路。这是涉过漫长曲折的发展道路、以沉重代价而换得的,的确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4.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谋求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各要素之间协调关系的发展.但西部贫困地区所存在的贫困——人口——环境恶性循环却导致了其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并制约着它们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文章通过对这一状况的剖析,以期寻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三个系统组成的动态、开放复杂系统,其研究内容涉及到地理学、资源管理、生态学、环境科学、人口学、系统工程、经济学、社会学等许多相关领域。其思想有着极为深刻的哲学背景、社会背景乃至心理背景。本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首先从人地关系的认识过程和演变阶段入手,进而分析了人地系统的特点、结构和功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地关系优化的核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调控等问题。区域与区域之间不同时空尺度的PRED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制约关系是本立论的基础。这是由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的不同PRED层次有其特殊的性质,其发展过程也受着不同的约束。如何协调其内在联系,实现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人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分配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所在,同时也是人地关系和谐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模型,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五省,即云南、广西、西藏、新疆、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及能力量化处理,基于其2006年的相关指标数据,分别得出五省可持续发展总体实力及其三个子系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综合得分并据此排序,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对三个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在Q型聚类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型的特点。旨在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和前景,作一相对准确且具参考价值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丁冬梅 《发展》2008,(10):108-109
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集成,本文强调以科技贡献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和手段,并以高产、优质、高效为原则或目标,实现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稳定的协调器,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然而我国的社会保障系统却还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尤其是农村的社会保障还比较落后。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又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推进作用。河北省在此方面也依然还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保证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完善农村保障制度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以追求社会进步为目标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和以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内容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思想。该思想对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可持续发展能力。据国家统计局1998年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环境、人口、经济基础、居民生活、劳动就业、教育科技等10个领域、130多项指标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宁夏社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为86.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5位。另据中国科学院最新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表明,宁夏可持续发展能力居全国第28位,在西部位居第7,仅比青海、贵州和西藏稍强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各族干部群众负重拼搏,依托优势,开发建设宁夏,使全区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