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亦叶 《沪港经济》2011,(4):54-55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关于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再次成为民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很多代表委员建言,应尽快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缩小贫富差距。但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教授从一个新的视角指出,当下热议的收入分配改革,并非中国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已远远超过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他表示,现在的问题不是去提高那一点点工资的问题,政府要调整目前以"进行收入分配改革"为主的政策思路。如果搞错了改革的方向,不仅无助于缩小贫富差距,还会自乱方寸,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收入差距严重主要是“由腐败和垄断等机会不平等造成的”,这种说法虽然指出了当前社会存在的弊病,但掩盖了收入差距严重的真正根源在于无约束的资本剥削的本质。如果不能有效地制约资本权利的无限扩张,即使基本铲除了腐败和垄断,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的问题依然不能得到根治。为此,对高收入人群课征高额累进税乃不失为一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3.
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与内在传递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琳  袁志刚 《世界经济》2012,(6):115-131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1988~2005年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和内在传递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呈现出从大幅下降到逐步稳定的基本特征,且前期的大幅改善主要来源于低收入子代相对收入的提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财富资本对中国代际收入传递的解释力达到60%以上,其中以财富资本为主。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分布,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进一步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王笳旭  王淑娟  冯波 《南方经济》2017,36(9):118-134
理论分析表明,二元经济结构下人口老龄化能够通过要素禀赋结构调整和社会福利改善对城乡居民收入产生不同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进而影响城乡收入不平等。利用中国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人口老龄化显著的扩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但要素禀赋结构和社会福利水平对老龄化条件下的城乡收入不平等影响效应不同;随着对老年人口供养负担的加重,社会福利支出对老龄化条件下的城乡收入不平等主要表现为替代效应,城市偏向的社会福利支出使得农村因照料老人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减少扩大了城乡收入不平等;而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变则使得老龄化主要表现为收入效应,劳动力相对资本的稀缺性导致转移劳动力工资上涨,从而缩小了城乡收入不平等;随着老龄化深化,通过社会福利改善和要素禀赋结构调整能够有效抵消老龄化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负面影响;研究也证实了二元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缩小作用,而失业率上升和城乡投资差距却会加剧城乡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5.
运用市场原则,解决收入分配不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明确收入分配的概念。在市场经济中,初次收入分配被称为要素收入分配。要搞清楚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分配过程并不产生效率。在这个含义中,生产过程应该注重效率,而收入分配应该注重公平。效率与公平是相互促进的。只有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以及其他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参与者之间的和谐,才能够保证生产和交易的顺利进行。在这个意义上,公平是能够促进效率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把国家计划指令下的资源配置方式改为由市场主导,财产占有制度也随着发生变化。收入分配不是孤立的,而要取决于财产分配。如果让一些人不劳而获就获得财产权,收入分配的结果肯定是不公平的。在中国,财产分配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是国企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转让和资本市场的运作违反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造成暴富者不劳而获。我们不但反对鼓吹贫富差距合理论的观点,也反对以贫富差距拉大为借口否定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贫富差距拉大是没有落实市场交易原则造成的;运用市场机制的公平交易原则,不但能够纠正收入分配不平等,也能够纠正财产分配不平等。要把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底,必须真正落实市场交易原则。  相似文献   

6.
最近十余年,中国城市房价增长速度远超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引发房价泡沫化担忧。本文的理论研究表明,收入不平等程度加大是导致城市房价收入比和空置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基于国家统计局城市住户调查数据(UHS)的经验研究也支持理论发现,主要表现为:收入基尼系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房价收入比和住房空置率分别提高0.026个单位和0.143个百分点。2002-2009年,基尼系数的上升至少解释了同时期房价收入比和住房空置率增幅的约6%和11%。进一步研究表明,发展资本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有助于减弱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降低房价收入比和住房空置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日益加深,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如何有效遏制收入差距不断加大,避免出现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公平财富分配,保持社会稳定和谐,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利用跨国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收入不平等主要对经济增长起正面作用 ,这种作用在短期内的表现最为明显 ;财富不平等主要对经济增长起负面作用 ,人力资本作为财富的一种形式 ,其不平等对经济增长也起负面作用 ;收入不平等本身对经济增长起正面作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正面作用会越来越小 ,甚至转化为较弱的负面作用 ,而这种转化可能是由于收入不平等逐渐转化为财富不平等造成的。本文还提出了若干减弱这种负面影响的政策建议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徐亚东  张应良  侍述强 《改革》2023,(3):133-147
基于CFPS 2014—2018年数据,从收入不平等和流动性约束相互作用的视角研究农户消费问题。研究发现:第一,基尼系数每下降0.1,农户消费水平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31%;基尼系数下降至0.350,则会增加32.155%的农户消费。第二,借钱被拒绝过的农户家庭面临较强的流动性约束,其消费水平小于借钱没有被拒绝过的农户家庭。第三,收入不平等会强化流动性约束的挤出效应,间接降低农户家庭人均消费。以上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但是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第四,收入不平等会显著抑制农户的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福利型消费、房贷型消费和其他类消费,而流动性约束只对前三者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间接效应只在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中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云南红河州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统计分析方法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收入不平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收入不平等不仅存在于乡镇之间,还存在内部家庭之间;地理地势是影响农户在乡镇之间收入差异的重要因素,而土地、种植结构、资本投入、教育、工资比重、负担率、培训、非农产业参与率反映了农户之间的个体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减少收入不平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明东 《珠江经济》2005,(11):59-65
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收入分配不平等,而在现代经济发展阶段不平等不利于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中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和结果还可能产生的情况是,注重物质资本投资,忽视人力资本投资,导致人力资本投资更为不足。改变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穷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因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证上来看,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穷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又可以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贫富差距日趋扩大。累进性的个人所得税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而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存在诸多缺陷,未能显著改善收入不平等的问题。个人所得税改革仍有很大空间,文章基于收入分配公平的视角,从税制模式的转变、税率制度的调整、扣除标准的合理设置与税收征管的完善等方面入手,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突显其收入分配公平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政治-经济理论模型作了大幅度的改进,并通过数理模型的推导提出了初始收入不平等与后续的经济增长存在着不确定关系的假说.在此基础上,文章分别使用中国21个省区的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对收入分配不平等进行了结构分解,测度了农村不平等、城市不平等以及城乡之间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农村不平等在解释人均产出增长时比城市不平等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农村不平等程度越高,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越大,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第二,城市不平等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第三,城乡之间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此外,城乡部门之间的不平等在解释城乡两部门的经济增长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区域公平和城乡统筹方法必须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马策 《辽宁经济》2007,(6):21-21
目前,我国10%的富人占有我国50%的财富,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警戒线,贫富差距过大;然而,这10%的富人却只向国库贡献10%的税收。因此,对高收入行业、个人的各种收入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将是我国增加财政收入、调节贫富差距、发挥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不断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和收入公平分配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是否能够促进企业内收入分配均衡并提供有益的启示?文章首先对儒家文化所产生的企业内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基于 2007-2020 年 A 股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内收入不平等程度进行准确测算,同时手工整理出唐代至清末存在过的书院位置信息与数量,并与上市公司注册地位置匹配以表征儒家文化的影响力;最后,综合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法分析了儒家文化对企业内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儒家文化对企业内收入不平等有着显著的“抑制效应”,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儒家文化的影响越大,区域信任度和公平感则越强,企业内收入不平等程度越低。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抑制效应”在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弱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和民营企业中表现不明显,并且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而减弱。研究结论从正面肯定了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为缩小贫富差距贡献了中国智慧,也为推动实现区域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证据。  相似文献   

16.
开放程度与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以中国为例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开放程度与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很多,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作跨国研究,得到的结论也各不一致。从我们这里的跨国数据看,开放程度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没有什么稳定的正向或是负向关系。因为跨国数据存在的种种局限,这里以中国为例进行跨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以外贸依存度所表示的开放程度与收入分配之间没有线性关系,不过收入差距与开放程度之间有一种凹型的图示关系,即在开放程度较低的时候,开放有利于收入分配差距缩小,在开放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开放却会扩大收入分配差距。以外商直接投资/GDP比值所表示的开放程度与收入分配之间则存在明显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结合历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揭示了现阶段北京市民感知的收入差距程度及其公平性认知状况,并展开了横向区域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民众当前感受到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高于他们能够接受和容忍的程度,且普遍认为社会上层与下层群体的收入及其差距有失公平。经由推算得出的主观基尼系数显示,北京民众感知的贫富差距程度在全国各省份中居于前列。个体的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主观方面的不平等归因、流动上升预期等因素对其公平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在亚洲开发银行第三十五届年会“中国日”研讨会上指出,按照国际通行的判定标准,中国已经跨入居民收入很不平等国家行列,收入分配问题已成为中国当前社会问题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他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但贫富差距也拉大了。他介绍,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33迅速增大,1994年突破警戒临界点0.4,目前已经超过了0.45。收入水平差距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经济增长而增大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但他指出,中国的问题比其他国家和地区要复杂得多。这表现在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财富状况究竟如何?收入分配公平与收入分配平等是一个概念吗?我国是否需要建立财富统计?且看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刘阳阳  王瑞 《南方经济》2017,36(2):40-61
文章首次从教育选择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作者首先建立了教育回报的代际交迭模型,推断出富裕家庭教育回报率高这个事实会拉大社会的贫富差距。作者使用1992年至2009年的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理论推论进行了论证,实证结果表明出身"寒门"的子女期望教育回报率更低,这拉大了与富裕家庭群体的收入差距,也是"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自2001年来,家庭因素带来的教育回报差异能够解释19.1%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引入工具变量的结果表明,真实的情况可能更加严重。作者进一步模拟了"新常态"下的贫富差距状况,结果表明,经济潜在增速下降会使得基尼系数扩大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