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在全球化的趋势下,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问题,进行调整和应对。这对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2004年中国经济学年会的大部分参会论文涉及上述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FDI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资本市场调整与优化、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货币政策调整,以及东亚货币合作等问题,值得予以概括和介绍。  相似文献   

2.
日本作为较早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在长期的经济衰退背景下进行了最激进的货币政策尝试,研究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日本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对后疫情时期全球的货币政策调整策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基于SE-IVAR模型对日本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不同水平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的实证分析表明:(1)日本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日本货币政策有效性在短期内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削弱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效果;(2)日本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处于高区制时,货币政策对产出、核心通胀、消费和长期利率的刺激作用在短期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长期内仅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更明显;(3)日本在2001年后实施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产出的拉动效果要优于常规货币政策的效果,但非常规货币政策受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常规货币政策;(4)日本常规货币政策和非常规货币政策对缓解核心通胀紧缩的效果仅局限于短期,难以在长期内实现核心通胀的温和增长。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进入衰退期的日本经济为了应对通货紧缩和"流动性陷阱"风险,采取的宏观经济和金融货币政策调整的有效性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研究问题.虽然日本对宏观经济和金融货币政策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但并未实现缓解通货紧缩压力、降低"流动性陷阱"风险、走出经济衰退的预期效果.鉴于日本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既要抑制通货膨胀,适度地调整我国经济的通胀预期,还要有效防范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中国长期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特征,刘易斯拐点是二元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目前中国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试图从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新的视角来看中国的刘易斯拐点问题并对新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外经济评论》2007,(5):11-12
[美国《世界日报》1月23日]中国大陆2006年一大经济问题,是进入所谓“顺差时代”,国际收支失衡矛盾加剧;而2007年的经济政策调整,一大任务是将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主要的宏观调控目标。这一新的政策取向,对今年中国整体经济走向,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贸外资政策等,均将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开放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构成了挑战。目前,中国货币政策非市场化的利率与汇率形成机制、不明确的最终目标和难以控制的中介目标,数量型的直接货币政策工具以及日益增强的溢出效应,必然要求货币政策以市场化为长期改革方向,对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进行调整优化,重视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重视货币政策国际合作与协调。  相似文献   

7.
为遏制热钱而"降息"调整利率,不论是短期作用还是对长期经济的发展都是弊大于利近期,许多新兴市场国家随着全球主要央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纷纷采取了降息的宽松货币政策。国内外认为中国应该降息的声音也很多。但我们认为,需要"三思而后行"。首先,利差并不是这次境外资本流入的主要原因。虽然境内的人民币不论存款利率还是贷款利率均与美元、日元和欧元以及港币存在着几个百分点的差异。近期的虚假贸易查处过程中也确实发现,有利用境内外利差套利的资本流动。但是  相似文献   

8.
在改变经济发展过程中时时出现的各种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现象,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各国都在针对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货币政策。在市场经济的国家里,中央银行主要使用间接货币工具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整是有其使用周期的,尤其是通过间接货币工具,我们称之为货币调整周期。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的概念提出以来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来迎接经济的到来,对中国来说,不论从经济的短期或长期看,新经济都是中国需要抓住的一个机会,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长期问题是开发人资本,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并不断寻找替代,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并不断寻找替代,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问题,则是原有的经济结构在调整中遇到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已告别"短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主要表现在,市场供求结构发生变化,但由于过去长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我国经济出现了阶段性的生产过剩;在经济转轨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已有实质性进展,但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企业和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市场化程度提高.这些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结构调整时期,在这个过程中,需求不足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存在,通货膨胀已不是经济增长中的主要矛盾,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有所降低,就业压力将持续居高不下.经济大背景的变化,对货币政策的操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货币政策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与中国外贸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春 《中国经贸》2010,(21):18-21
近来“低碳经济”、“碳关税”、“节能减排”等词语逐渐成为主流社会的新关注点,也出现在国家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方针中,但“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外延却鲜有人提及。本文将从“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与过程、对中国外贸结构的影响、甚至于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方面详尽阐述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最烦恼的事情是,日本经济相对于中国经济是在走下坡路。这就是为什么他会推出旨在重振日本经济的"安倍经济学"。安倍经济学由"三支箭"组成。第一支箭是旨在消除通缩的货币政策。第二支箭是灵活的财政政策,目的是在短期内支撑日本经济、在长期内确保财政稳定。第三支箭是旨在扩大投资和提高趋势增长的结构性改革。在这三支箭中,第一支最有可能命中目标。今年1月,日本央行出台了明确的通胀目标,即消费价格通胀要达到2%。不过,这一新政策是在外  相似文献   

13.
积极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 1 998年以来 ,中国政府连续五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支出并辅之以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现了经济稳定与增长的目标。许多研究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没有挤出效应 ,还有挤入效应 ,也就是引致民间投资的效应 ,但还是有一部分学者从债务的可持续性以及财政的稳定性出发 ,说明了过度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会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增长构成威胁。本文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内涵、政策手段和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美国、日本与香港特区运用积极财政政策的经验教训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政府在新的国内、国际环境下提出的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探索,也是我国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一带一路"对解决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失衡问题、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带动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重点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经济改革的相关性关系,并提出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8迷局     
赵晓 《宁波经济》2008,(5):38-39
相对于前几年经济发展的顺风顺水,2008年似乎是一个迷局。在多数经济学家眼里,2008年经济发展再高歌猛进似乎已不太可能,但也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新的一年到底会是什么样一个状态,尤其是物价不断创新高,更是让人感觉不敢放松"从紧的货币政策"。然而,如果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经济会不会掉头向下?同样没有人敢保证。非常有意思的是,在判断市场走势上,中国最顶尖的投资人士以及各位学者全是各唱各调,有人说还会是"牛市",有人说会将变成"熊市",还有人说可能是"猴市"(喻即震荡市),还有人说会是"猪市"(趴着不动)。我的看法是,"人市"的可能性最大。也就是说,2008年经济形势的变化,最终将取决于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以及可能出现的预期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当局对形势的看法及对政策的灵活掌控。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下,在反思的基础上,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调整中国经济发展,是推进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总体来看,美国"次贷危机"后,我国经济发展要坚持六个取向:在发展方式上,更加注重内生增长模式;在区域结构上,注重城乡经济社会互动发展;在增长方式上,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在产业结构上,注重不断优化升级;在宏观调控上,推进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在发展方向上,更加重视中国特色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近期发生的日本大地震让全世界的眼光都集中到了日本,这次大地震给日本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而日本的大地震无疑对世界的经济也是一次剧烈的震荡,世界经济的格局也会或多或少的被改变。中国如何应对日本大地震带来的经济波动,成为我们当前亟需解决、也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天津与日本隔海相望,向来与日本有着频繁的经济往来,日本受灾无疑会对天津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本文以日本大地震为出发点,在分析了中日经济结构差异的基础上,研究了此次大地震对中日两国经济的影响,旨在为天津与日本能够尽快恢复经济贸易往来,为天津市下一步的发展探索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中国经济持续紧缩现象,指出要推动中国经济新高涨,需要从深层次上解决制约经济高涨的三大因素:消费不足、失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央一级财政货币政策存在局限性,有待于地区经济发展;当前启动地区经济推动力的可能性是,市场环境比80年代更为健全,市场竞争的压力增强;文章对实施这一政策的顾虑与分岐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扩大地方财政支出份额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日本央行例会宣布结束零利率政策区间,以传统货币政策指标,即0~0.5%的通货膨胀数据调整利率水平,虽然依然维持接近0的利率水准,但是却给日本经济和投资信心带来积极作用,日本经济信心明显得到提升。 这一现象伴随国际资本市场价格急剧的变化,国际金融风险再度成为关注的热点。日本经济利益、金融战略以及政策策略的影响将会使亚洲面临新的问题与困惑。[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比较高的增长,因此,尽管2007年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少人认为只要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调整,经济发展就会重返康庄大道。本文认为,目前经济繁华似锦的背后长期矛盾愈加突出,如果不尽快进行制度性的建设而只是就短期问题进行宏观政策调整,可能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