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游 《经贸实践》2010,(2):16-17
跌宕起伏的2009年,中国经济值得总结的有很多,作为“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10年的中国经济看点值得期待。如果我们将2009年救急式的“一揽子计划”视为“西医”疗法的话,那么在新的一年,中国经济政策将更加注重对经济的“中医”调养疗法。  相似文献   

2.
2008年一场始发于美国并波及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各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的经济纷纷走向衰退。中国及时采取应对策略,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揽子”计划出台,使中国率先走出危机,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美国经济止跌反弹将是世界经济最终走出衰退的关键。世界经济已经企稳,  相似文献   

3.
记者: 从2001年到2005年,中国即将实施第十个五年计划。这不仅是中国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也是中国第一个面临更加复杂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计划。制定这个计划的难度可想而知。您认为中国在“十五”期间主要面对的问题有哪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关键环节是什么? 潘岳:“十五”计划是进人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个计划意义重大,面临的问题很多。《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  相似文献   

4.
沈刚 《经济》2012,(10):39-41
9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第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企业家座谈会,在回答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和企业家时指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全面实施一揽子计划,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也为全球经济走向复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有人不顾事实的歪曲和指责,甚至是不必要的代价,我想郑重的说明,正是因为当时的果断决策和科学应对,我们才避免了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农民返乡,继续保持了中国发展的好势头,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防止了现代化进程出现大的波折,这些年社会财富不断增加,资产质量不断提高,抗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5.
沈刚 《经济月刊》2012,(10):39-41
9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第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企业家座谈会,在回答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和企业家时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全面实施一揽予计划,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也为全球经济走向复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有人不顾事实的歪曲和指责,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规划是中国在经济转型时期的一项战略构想,其实质是中国谋求经济复兴的国家战略还是西方媒体所谓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本文的解读倾向于前者.“一带一路”愿景出台后,国内各地区一哄而上,制定了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期获得新的战略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此虽然也有不同程度的兴趣与热情,但更有一些疑虑与顾忌.“一带一路”战略能否助推中国的经济腾飞?能否实现丝绸之路的复兴与区域经济的新发展?本文持审慎乐观态度.作为一种动态性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本身有没有缺陷?在建设过程中又将遇到哪些问题与挑战?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防微杜渐,不断调整与完善战略规划细则,通过加强与沿线各国的合作以实现全球地缘经济格局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援助领域,马歇尔计划是被反复提及的经典案例。人们普遍认为,它启动了西欧经济的复兴,有效地帮助西欧完成了战后重建,实现经济增长。近一段时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外部需求严重萎缩,某些学者依据这一“历史经验”,提出了“中国版马歇尔计划”。那么,美国马歇尔计划真的那么有效吗?其对当下中国的真正借鉴意义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鲍东梅  戴蓬军 《当代经济》2007,(12S):152-153
本文针对我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一揽子”服务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一揽子”服务利弊同时存在,问题在于如何扬利驱弊,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一揽子”服务进行改革,以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理解减税对农村经济动能重塑的政策效能及作用机理,对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现共同富裕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中国“一揽子”式大规模减税的政策特征,从“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改造”双重视角评价主体税种减税对农村经济动能重塑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增值税减税能够以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农村消费升级两类渠道,同时从“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改造”双重路径推进农村经济动能重塑;企业所得税减税主要通过推动农村人力资本高级化进程,加速激励农村经济“新动能培育”;个人所得税减税借助农村消费升级和人力资本高级化两条渠道,推进农村经济“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改造”。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前的那三十年间,中国不需要经济英雄。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不能没有经济英雄,我们不能想像,没有经济英雄,中国经济又如何雄起?这就像一个没有巨星的球队,能成为“梦之队”吗?我们期盼中国经济的星空星光灿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经济》2005,(11):8-8
仅仅20多年前,“计划”还在中国拥有不容功挑战的权威和无远弗届的权力,“有计划、按比例”作为基本经济规律统摄国民经济运行,“指令性计划”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核心范畴,“计划委员会”在众多政府部门中居于领军地位。随着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直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委员会”先后更名为“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计划”也运渐淡出社会经济领域.在至“十一五”以“规划”取代“计划”.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是平常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复苏举步维艰。为应对危机,我国采取了一系提振经济的刺激计划,推动了经济快速企稳回升。如果说2009年的中国经济表现一枝独秀,那么2010年中国经济将会有怎样的表现?近日,由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协办的“首届中国经济年会”在京举行,与会嘉宾对2009年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3.
2022年是国际国内超预期事件高发的一年。本文认为,“三重压力”叠加“两大超预期冲击”使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严重偏离正常增长轨道,呈现“快速探底”“压力加剧”的特征。但随着近期疫情因素逐渐消退和宏观政策刺激力度加大,核心经济参数的拐点纷纷到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底部将充分显现。展望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必将迎来企稳回升态势,但复苏的进程将比2020年更加脆弱,将呈现非对称的“W型复苏”的运行特征。上半年宏观政策调整及时、靠前发力,但力度不足、效率下降;下半年需要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宏观调控举措,政策效果也必将会有更充分的体现。此外,为保证全年经济目标的基本完成,稳经济一揽子措施需要在中期进行扩容和工具的创新。最后,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璐 《经济月刊》2012,(10):82-83
2010年,法国政府投资部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戴维访问中国时坦言:“中国企业去法国投资的太少!”自此,他开始在中国展开频繁的商务会面。为提升“综合吸引力”,法国积极探索经济改革,并于同年推出了“国家投资计划”。一系列措施之后,招商引资情况是否出现好转?中法经贸进展如何?带着这些疑问,《经济》记者专访了法国政府投资部首席代表、投资参赞孔士嘉(Pascal GONDRAND),共同探寻未来的国家投资之道。  相似文献   

15.
杨育谋 《经贸实践》2006,(12):46-47
2006年10月30日,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完满结束。与以往不同,本次广交会发生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长期以“物美价廉”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在本次广交会中开始集体涨价!不少行业的涨价幅度甚至达到了10%到20%之多。由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制造”价格全线上扬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涨价,又将对中国的出口,乃至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6.
环球     
《环境经济》2013,(1):17-17
法国推出紧急措施振兴太阳能产业 法吲环境部长德尔菲娜-巴托近日公布了旨在振必本刚人阳能产业的一揽子措施,除了数量众多的太阳能项目招标计划外,内容还涉及通过价格补贴等措施扶持和保护“欧洲制造”的太阳能产品。  相似文献   

17.
人4万亿到18万亿:4万亿力保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巍 《资本市场》2009,(1):26-30
自中央提出两年4万亿的投资计划后,短短两周,就已经—被地方的投资热情放大到了18万亿。一时间,诸如“地方政府投资18万亿是个超级大忽悠”、“地方政府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等等质疑之声不绝于耳。那么,从4万亿到18万亿的资金究竟从何而来?到底能给经济注入多大能量?如此大的手笔能否保住中国的经济增长呢?  相似文献   

18.
江南 《江南论坛》2011,(2):58-58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无锡市早已运筹帷幄,谋划了一揽子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改善民生的举措。特别是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无锡市更是提出了比全省平均步伐更快一步的倍增目标。  相似文献   

19.
会展兴市,已成为中国许多城市实现经济腾飞的“城市面包”。会展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举办国际会议,展览会可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展经济已与旅游经济、房地产经济一起,并称新世纪“三大无烟产业”。然而,在此过程中,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问题何出?隐患何解?会展业,又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而去年又恰逢中国经济改革30周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谁又能料到30年前开始的经济改革能使东亚睡狮猛醒,华夏巨龙腾飞,并开始在世界经济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呢?在改革的“而立”之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