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前不久,威海市结束了对5270人开展的以转变就业观念和政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再就业培训。为提高培训效果,严肃考核纪律,威海市对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规定,凡不认真组织再就业培训的,劳动部门不予审批基本生活保障基金。下岗职工参加学习时,迟到、早退2次或请假2课时,扣发部分生活费;迟到、早退3次或请假3次,取消当月生活费;旷课2次,视为自动放弃基本生活保障待遇。通过培训,一方面有效地转变了下岗职工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使部分下岗职工隐性就业显性化。培训结束后,有2700多名下岗职工直接转岗再就业。为帮助失业、下岗职工提高再就业能力,威海市劳动就业办以抓好下岗职工的转业转岗培训为着眼点,调动和发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市技工学校、劳动培训中心以及行业、企业和社会办学力量的积极性,采取得力措施有计划开展再就业培训。他们通过对全市5530名下岗职  相似文献   

2.
双轨、转轨与并轨1998年,为了配合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年脱困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企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职责是为本企业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和代下岗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用,组织下岗职工参加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引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东营市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障已于2000年12月提前半年实现整体并轨。从2001年1月1日开始,全市190多个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大门徐徐关闭,不再审批新的职工下岗,不再安排新的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尚在中心未实现再就业的原有下岗职工统一改称为“失业人员”,由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并人失业保障行列。从此,“下岗职工”一词作为特定时期的社会产物逐渐消失,而由“失业人员”这一社会称谓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经日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日照开发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失业保险制度并轨,下岗职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全部"关门"。近几年,日照开发区高度重视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自1998年以来,该区凡是有下岗职工的企业全部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凡是符合规定条件的下岗职工全部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凡是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职工全部按时足额领到了基本生活保障金,并与中心签订了协议,实现了建中心、进中心、签协议、保生活四个百分之百,较好地保障了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同时,该区还安置了近千名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至去年底滞留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仅有21人,而失业保险基金比较充足,具备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转为失业保  相似文献   

5.
自1998年7月份开始,山东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下岗职工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至今已近三年。下岗职工在中心三年期满,由中心保障基本生活向失业保险并轨,如何妥善处理好下岗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是劳动保障部门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最近,笔者对经济欠发达的菏泽市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经研究分析认为,在经济欠发达、就业岗位少、企业普遍困难、下岗职工就业观念陈旧的地区,在推动下岗与失业并轨工作中,应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大前提,劳动关系的处理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依法有情,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做到不搞一刀切,不出问题,不留隐患,积极稳妥地实现平稳过渡。一、基本情况菏泽全市有国有和县以上集体职工23万人。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从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各种竞争也日趋激烈,优秀劳动力将成为企业和国家竞争的最大优势因此,在新世纪的发展中,就业和再就业的培训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的失业问题日益严峻,培训工作如何与就业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威海市为例,2000年"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有726人,失业职工6857人,随着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开始增加,到年底已达1.4%。为使这部分人能够尽快提高再就业技能,解决就业问题,威海市根据有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财会》1999,(3):34-35
我盟的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全盟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这个重心,坚持把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同国有企业三年摆脱困境结合起来,同加快全盟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截止1998年10月底,全盟下岗职工人员1.3万人,分流人员0.9万人,下岗未就业0.4万人,全盟成立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59个,所有下岗职工全部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发放基本生活赍。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枣庄市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以实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救济为应急措施,以创造再就业岗位为根本途径,以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为调控手段,全方位构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促进机制,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年,全市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为60%,9月底,全市凡有下岗职工的企业都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符合条件的下岗职工都进入中心并领到了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全部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在具体做法上,主要是建立"四个体系":建立宏观调控体系。枣庄市十分重视对职工下岗总量的控制,安排职工下岗做到规范、有序,防止  相似文献   

9.
<正> 今年是下岗职工走出再就业服务中心的第一年,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社会保障"转移、"下岗"向"失业"并轨,在这一过渡过程中会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们通过在冶金困难企业中了解到:在其背后还潜伏着一些不容乐观的隐患。主要是下岗职工的劳动关系处理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当中有下岗职工本身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原因,历史形成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第一,客观历史的原因造成拖欠职工的债务,形成了难以解决的下岗职工与原企业的劳动关系。第二,社会保险关系续接有困难。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战略,自1998年开始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作为解决国有企业冗员的过渡性措施,至今已经历了“双轨”与“转轨”阶段,目前正处于“并轨”阶段。到目前为止,全国近半数的省份已经实现和正在完成并轨,全国在中心的下岗职工从最高峰的700万人下降到100万人,虽然要求实现并轨的规模不大,但难度不小,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方  相似文献   

11.
2004年,我省顺利完成了在中心20.6万下岗职工出中心任务,实现了下岗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实现了连续两年新增就业岗位35万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以上的就业再就业目标。  相似文献   

12.
淄博市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最早是在1995年以"企业内部劳务市场"的形式出现的,当时部分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为解决富余人员问题,建立了企业内部劳务市场,对富余人员实行进入劳务市场,发放基本生活费,组织培训,再竞争上岗的办法。1998年初,部分企业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1998年7、8、9三个月,按照中央、省要求,淄博市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迅速建立。到1999年底,共建立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481个,实有下岗职工15871人,进中心14365人,进中心率90.5%。一年多的实践证明,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发挥了积极作用:保障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促进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最近,淄博市对15个市属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运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组织了3031名下岗职工的问卷调查和座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威海市的再就业服务中心多达400多个,"中心"内的下岗职工有17300多人。通过该市各级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等部门的齐抓共管与不懈努力,该市下岗职工人员过多的问题迅速得以解决,到目前,威海市所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内的下岗职工仅有550人,是高峰期间的3%,占在职职工的0.2%。去年初,威海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过渡,到今年8月完成并轨工作。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得益于失业保险支撑能力的不断增强和失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去年以来,沂水县按照"终止进中心,强化培训,多渠道安置,政策优惠,稳定并轨"的再就业改革思路,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措施落实,顺利完成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失业保险的"并轨",加快了全县社会保障体制和劳动力市场的建设步伐。目前,全县有18处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转换职能,滞留在中心的631名职工全部退出,其中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纳入失业保险的有470人,占75%,有100人由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分流安置上岗,48人出中心办理了留职自谋职业,13人到龄办理了退休手续。"并轨"平稳,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肖捷 《现代企业》2005,(7):37-37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有14个省份实现从下岗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的“并轨”,国有企业现有下岗职工11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6万人,其中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65万人,全部足额领到了基本生活费并由中心代缴了社会保险费。全国大多数地区有望在年底前完成“并轨”。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国企改革的进程中,妥善分流安置国企富余人员,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从实际出发,坚持贯彻市场就业方针,在维护下岗职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加快下岗失业并轨步伐,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广东早在1998年就明确提出“先分流,后下岗,少进中心,快出中心,分类指导,促进就业,确保生活”的工作思路,从一开始就按照国企下岗职工进中心与分流进市场的  相似文献   

17.
自去年年初以来,威海市开始实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在一年的有序运行中,共有12484名企业富余职工从岗位中剥离出来,直接转入失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其中有6187名失业人员将档案交由职业介绍机构代为保管,共为6800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464万元、医疗补助金60万元。另有1612名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通过培训,实现了自谋职业和再就业,使在"中心"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了82%以上。威海市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制度的成功并轨及下岗职工再就业率的提高,得益于相关措施的落实。首先是政策配套把关严格。一是运用经济手段引导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通过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和拨付剩余基本生活费的做法,鼓励失业、下岗职工自谋职业。截止到去年11月底,全市共有750人一次  相似文献   

18.
如何保障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帮助其实现再就业是当前劳动就业工作的重点。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强化服务,促进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首先落实下岗职工申报制度,规范企业职工下岗程序,协助企业分流安置、消化富余人员,减轻下岗职工生活负担和就业压力。其次是强化服务意识,鼓励下岗失业职工走自谋职业的路子,实现再就业。开发区把职业介绍中心作为面向下岗职工的服务窗口,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引导他们走自谋职业的  相似文献   

19.
(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情况。从1998年到2002年6月末,全市共筹集再就业资金15.1亿元,其中:市财政安排8.5亿元,社会筹集3.8亿元,企业自筹资金2.1亿元。累计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和为下岗职工代缴社会保险费14.4亿元,确保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全市国有企业累计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28.46万人,累计实现再就业23.31万人,平均再就业率46.4%。今年1月至6月,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  相似文献   

20.
一、稳妥处理好下岗职工出中心时的劳动关系为顺利实现下岗职工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障的并轨,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协议期满未实现再就业的,应及时出中心,办理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手续,由企业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职工可向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