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当期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 按照准则规定,企业应在期末资产负债表日,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对由于市价大幅度下跌,有证据表明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等原因导致其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资产,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人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依照税法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  相似文献   

2.
一、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 资产减值有三种确认标准:永久性标准,即对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能恢复的资产减值给予确认。这个标准虽然避免了确认暂时价值波动形成的损失,但需要会计人员对暂时减值与永久减值进行判断。经济性标准,即在资产负债表日若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可回收金额则确认其减值。它能如实反映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价值,避开了采用职业判断区分资产减值类型的难题,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3.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概述 1.资产减值的基本概念。从会计学角度来看,资产减值是历史成本与可收回金额这两种计量属性,对同一资产进行计量时所产生的计量差异,这种计量差异源于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当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历史成本时,资产的账面金额就不能反映出其真实价值,该资产就发生了减值。二者的差额即为资产减值。资产减值的本质是资产的现时经济利益预期低于原记账时对利益的评估值。  相似文献   

4.
自2001年在股份有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以来,减值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规避上市监管的工具,鉴于此,2006年初,我国正式公布了新会计准则,并准备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在这场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中,资产减值准备变革成为了理论界备受关注的焦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此次修订的重点。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该资产可收回金额部分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国际会计准则中,允许资产减值的转回,但是我国的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是不可以转回的。  相似文献   

5.
一、新会计准则限制了上市公司对会计盈余的调节 (一)资产减值不得转回 旧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转回没有特别的限制,只是规定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使得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干其账面价值时,则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  相似文献   

6.
邹霞 《当代经济》2009,(16):132-133
新会计准则第8号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规定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按照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对于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应当按其所归属的资产组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认减值损失.本文就资产组的认定、资产组可收回金额和账面价值的确定和减值会计处理等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会计防范风险措施——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所谓资产减值是指会计期末资产的账面价值(历史成本)低于公允价值(现实成本),由此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是资产减值损失。只要企业面向市场,资产减值损失就是客观存在的风险,对此类风险企业不应也无法回避。  相似文献   

8.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本文就如何完善资产减值的会计建议进行阐述,希望给相关企业,人员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9.
1 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存在的相关问题 1.1 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基础难以确定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第二条规定: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本准则中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  相似文献   

10.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本章所指资产,除特别说明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  相似文献   

11.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本章所指资产,除特别说明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  相似文献   

12.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资产减值会计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操纵利润,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被滥用等弊端。本文对当前资产减值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存在的相关问题 1.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基础难以确定。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二条规定: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本准则中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人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相似文献   

14.
王洪涛  马四海 《经济论坛》2005,(18):117-118
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如果企业某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就表明该项无形资产预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已经下降,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入营业外支出,从当期的利润总额中扣除。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企业根据会计制度等规定提取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税法认为该项无法资产并未实际发生损失,会计上计提的减值准备并不足以认定为实际发生损失的依据,而只有按照税法标准认定该项无形资产实际发生损失时,其损失金额才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由于会计与税法在确认相关收益、费用或损失时所依据的理论及法规不同,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利润总额不等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15.
一、资产减值测算中的可回收金额问题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资产减值迹象。有确凿证据证明存在资产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资产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三个确定方法。一是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是长期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二是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三是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大于零。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有控制的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计提减值准备。由此看出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主要环节有两个:识别减值的迹象和准确计提减值准备。下面就如何在资产负债表日合理判断资产已经减值,以及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如何确定进行一下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详细规定了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在原来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其中,销售净价是指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这一处理,  相似文献   

19.
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当在期末或者至少在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根据交换价值理论,依据技术进步而引起的设备陈旧、损坏和闲置不用程度以及市场价格下跌等因素来进行计提的。在对固定资产提取减值准备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一、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存在的相关问题 1.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基础难以确定。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二条规定: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本准则中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虽然新的会计准则提出了“资产组”的概念,即“现金产出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