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一个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将有助于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本文认为:农村信用社具有适应农村环境的特殊优势,必须在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为“三农”服务的主体功能,要致力于促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大力推动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发展,同时采取有力措施推动邮政储蓄在农村吸储的资金回流,结合农村保险的推出吸引商业性金融参与农村金融活动。  相似文献   

2.
一、农村融资难的原因探析 1.农村金融体系的畸形发展造成金融机构实质上的缺位,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农业发展银行机构向下延伸,1999年农村合作基金会被取缔,至此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改变,表面上在农村金融市场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三足鼎立,共同支持三农的局面,但实际上对于我国农村大多数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农村居民,面对的仍然是自身存在诸多问题的农村信用社,虽然在部分乡镇仍有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网点与农村信用社竞争存款,但贷款领域基本只剩下农村信用社一家。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根植农村,服务于“三农”,而“三农”问题最终解决离不开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只有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矛盾,才能不断推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适应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必须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现代农业观点,加大聚资力度。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掌握农村资金需求,进一步改善服务,加强信贷管理.实现“三农”和信用社“双赢”。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结合“三农”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并针对当前农村金融存在的突出问题,置于整体金融改革中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6.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适应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必须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现代农业观点,加大聚资力度,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掌握农村资金需求,进一步改善服务,加强信贷管理,实现“三农”和信用社“双赢”。一、提高思想认识,把服务“三农”作为农村信用社的永恒主题。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三农”市场必定发展成为一个极具潜力和诱惑力的大市场。农村信用社要增强为“三农”服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支持农业产品经济向支持商品经济观念转变,二是从支持粗放经营向支持集…  相似文献   

7.
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在国有金融部门大量退出农村经济市场之后,农村金融市场几乎一片空白,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而改革农村信用社体制和规范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就成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两个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8.
地方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特别是影响着整个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地方经济,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协调地域经济结构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我国地方经济建设中的难点、重点,无疑是“三农”经济,作为“三农”经济的动力源泉,农村信用社当然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如何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起到对“三农”经济的推动作用呢?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政策、体制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原因,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的发挥。认真分析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掌握农村金融需求特点,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资金缺乏严重地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金融需求有着与城市金融需求不相同的特点,因此,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按农村金融需求特点进行。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在发展农村金融组织、转换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扶持力度方面有所突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这一宗旨,以支持“三农”发展为己任,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大信贷有效投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农村信用社的共同发展。在我国农村金融建设中,农村信用社具有重要地位,加强农村信用社建设是实现社农“双赢”的重要保障,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求。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就现存农村信用社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法,通过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共促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洪生 《经济师》1999,(8):89-90
农村经济发展急需资金支持,而农村信用社有钱却不敢冒然贷出,甚至有部分信用社在为巨额资金寻找出路而发愁,这是当前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的问题。江苏省阜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通过向农民发放贷款“绿卡”——“兴农致富卡”的办法,成功地走出了这一怪圈,成为农村金融...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之一,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资金问题,必须有一个规范、健全的农村金融市场来为“三农”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鉴于此,针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提出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促进黑龙江省三农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目前因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致使农村资金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直接导致农业、农村、农民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金融服务,“三农”问题越发突出。通过研究我省“三农”问题的表现、成因以及现有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了构建一种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发行为主体,以其他金融组织为补充,以担保、保险企业为保障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欠发达地区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薄弱环节,首先必须解决资金与经济互相掣肘的问题,尤其是目前面临的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观计  张晔 《经济师》1998,(7):82-83
对大同市农村信用社规范试点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张观计张晔郑有升《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建立以合作金融为基础,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目标,明确了农村信用社坚持“三性”、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通过对试点信用社...  相似文献   

17.
中美农业金融体系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6年开始,我国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突破口,前后涉及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与邮政储蓄等多种金融机构,经历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金融的各阶段尝试,但至今仍然在主导思想、机构整合等方面难以完全一致。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农村资本市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种种缺陷,如何解决农村资本市场的缺陷成为普遍性的难题。我国在改革过程中大可借鉴外国成功制度和组织结构,再结合国情加以改造利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日益加快以及支持“三农”力度的不断增大,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与潜力将逐步显现,长期以来一直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的农村信用社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以及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准人政策的逐渐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必将凭借其不可忽略的优势成为各大金融机构竞相争夺的优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王光华 《经济师》2007,(7):295-295
随着全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2003年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农村信用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机遇方面分析,国家非常重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已真正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寄希望于农村信用社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为农村信用社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经济视角》2005,(10):31-31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自2004年成立以来,不断深化改革试点工作,创新经营理念,牢牢把握为“三农”服务的方向不动摇,支农贷款占全省金融信贷机构投放的95%左右。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全省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快速发展,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