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浅谈我国税收流失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税收流失是指在一定的税收制度条件下,国家对所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应征收而未征收到的税款。税收流失主要包括“地上经济”中存在的纳税人偷税、骗税、抗税、避税、欠税造成的税收流失和制度不完善、征管效率低及处于政府有效控制之外的“地下经济”(又称“非法经济”)的税  相似文献   

2.
税收流失危害了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文章对我国税收流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税收流失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增值税税收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值税作为我国的主体税种,严重的偷逃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税收的现金支出刚性、公民纳税意识的薄弱、增值税本身的不完善性、较低的税收征管和执法水平都是造成增值税税收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完善增值税制度、加强税收征管、严格税收执法是治理增值税税收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税收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部分,严重的偷逃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税收的现金支出刚性、公民纳税意识的薄弱、税收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性、较低的税收征管和执法水平都是造成我国大量税收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征管、严格税收执法是治理我国税收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赵纪 《中国经贸》2010,(24):230-231
唐代杨炎曾言:“财赋者,邦国之根本。而生人之吼命,天下治乱轻重系蔫”。自古以来,税收就是国家赖以生存的根本,治理税收流失的问题,必然是国家法制建设和经济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造成税收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相应对税收流失的治理也应该是多方面的。除了对违法经济行为的治理主要依靠司法打击,不在税收研究的范畴外,我们应该主要从税收治理的角度,来探讨税收流失的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黑龙江省税收流失现象较为普遍.税收流失现象弱化了国家财力,引起了社会分配不公,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导致资源配置决策失误,并对劳动就业、公平竞争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治理税收流失已刻不容缓.为此,必须加强税源监控,规范政府收入机制,营造依法纳税的良好社会环境,建立新型税收制度,健全税收征管运行体系,加强税收法制建设及健全税务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税收流失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流失问题是近几年来税收领域研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税收流失的概念、现状、对经济的影响和产生税收流失的因素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治理税收流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税收流失问题是近几年来税收领域研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税收流失的概念、现状、对经济的影响和产生税收流失的因素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治理税收流失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税收流失是指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下,应征税款没有征收或没有及时征收而留在了企业和个人手中。可以说,税收流失的问题是与税收制度相伴而生的。本文试图从财务角度来破解由于纳税信息失真而导致的中小企业税收流失相关问题,为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关税收政策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淑娟 《特区经济》2006,213(10):220-222
税收流失现象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以宁波市为例,在分析税收流失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从完善税制、加强征管等方面提出治理税收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黄丽蓉 《特区经济》2008,228(1):295-296
电子商务给传统贸易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对税收制度、税收征管、税收规则等提出了新的挑战。银行的支付系统与电子商务交易以及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都息息相关,但因为历史的原因,我国银行、税务、国库、工商、公安各自独立的网络体系又制约了目前依赖银行、工商等部门网络体系的税务机关对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进程。本文从基于"资金流"的电子商务税务征管思路出发,针对我国现状,探讨从银行支付系统本身以及银税横向联网等各方面来完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使我国经济在21世纪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社会在税收经济领域出现了法治观念模糊、税收立法滞后,税收与经济关系不配比倾向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方向、步骤。笔者认为应该从疏理分析存在的问题着手,围绕理念创新,重新认识关系定位,为依法治税寻找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詹正华 《特区经济》2010,(11):16-17
宏观税负的高低,不仅表明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高低,也表明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和财政功能的强弱。合理确定宏观税负水平,对于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增强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实现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家宏观税负水平应与其政府履行其职能对财力的客观需求和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在考量我国宏观税负的实际水平时,必须考虑事实上存在的视同税收收入。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我国税收收入达到了37636.3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2005年增收6770.3亿元,增长21.9%。自1997年以来,我国税收一致保持超高速增长,平均年增长在20%以上。经济增长和价格因素对税收收入具有99.4%的解释力度,说明我国税制设计合理,具有较好的弹性,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税收收入与经济的发展是协调一致关系。不存在有些学者所担心的税收是非正常高速增长,进而也就不存在税收收入高速增长压制经济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应该进行生态补偿,而税收是有效的生态补偿的经济手段。在分析税收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了生态税从现行税收体制中单列的技术系统,建立了动态征收生态税的模型和比较不同地区税负水平的方法,最后提出了我国税制建立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收支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新疆财政收支规模与新疆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明确了新疆宏观税负、财政支出总量与结构对新疆经济的影响,说明新疆税收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不和谐因素、新疆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与民生相关的指标较低等问题,从而提出了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税源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值得研究。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运用因素分析法、实证研究等方法,分析税收收入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便于采取相应对策,以发挥税收促进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态税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帆  赵敏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2):147-150
文章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税收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探讨税收在其中的作用以及税收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性.文章基本思路是由总到分、由普遍到特殊、由理论到实践进而联系到我国实际,通过对我国现有税种中具有生态效应的相关税收的分析,特别是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源及资源税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现行税制顺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从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改革经济体制的决定》,拓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融资渠道成为迫切需要,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地方税与国家税分开收支管理,进一步加大了地方政府在"事权"与"财权"上的不匹配,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开始了大规模、实质性的探索实践。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结构看,银行借款无疑是最重要的来源,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不断膨胀且运作机制不够规范,地方财政的偿债风险日益加大。因此,梳理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成因对构建健康的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渠道、规范地方政府的负债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脉络入手,找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主的财政支出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财政支出中的“越位”、“缺位”现象逐渐明显化,现行的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实施分税制税收制度以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出结构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