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互补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利用联合国统计司的贸易统计数据,首先运用狭义和广义的贸易结合度从进口和出口两个角度测度了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互补程度,然后运用贸易特化指数和附加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互补类型和互补动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总体互补程度和各类产品的互补程度均较高,但呈现下降趋势;中美高新技术贸易的总体互补类型属于产业内互补,但不同产品差异明显;"入世"对中美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互补程度及互补类型的影响较为明显;较高的进出口贸易结合度和国际竞争力的相对变化为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未来的发展则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丁燕波  郭晓合 《现代商业》2008,(14):202-203
本文从上海口岸与新加坡贸易发展的现状入手,通过使用双边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力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从而得出双边贸易正从基于外生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性分工的结论.最后,提出了上海口岸如何把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机遇,扩大与新加坡间双边贸易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特化系数对中新双边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了研究,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证明中国与新加坡在比较优势上存在较明显差异,进而分析了中新贸易互补关系及其产生原因,得出结论。基于产业内分工、相似需求和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内互补成为中新两国贸易关系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东盟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剑飞 《江苏商论》2010,(11):76-78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总量还相对较小且在各自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大。随着双方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合作的加深,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4-2009年的数据,运用贸易结合度、流量及其增长率等指标从双边贸易联系的疏密程度、FDI流量大小及增长率和行业投资量(国别)3个方面比较哈萨克斯坦与25个主要经贸合作伙伴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着重分析了中国的相对地位。研究结果显示,相比较而言,中哈两国双边贸易关系较为紧密,投资合作关系比较稳固,经贸合作前景看好;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经贸关系还有一定的距离,中国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行业布局不均匀,并就如何增进中哈经贸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分别计算了园艺产品从1997-2007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园艺产品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低,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我国园艺产品11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间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园艺产品产业内贸易中,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所引发的贸易增量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7.
运用2000~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贸易特化系数分析工具,定量地说明了中美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互补性的强弱程度及互补性的性质。目前中美间的巨额贸易是贸易互补的一种表现,只要坚持两国的正常经贸往来,在自由贸易的框架下,这种互补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2014年7月1日,中国与瑞士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90%以上的商品降低关税,甚至零关税。这是中国与欧洲国家签订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将会产生很强的示范作用。中瑞双边贸易的互补性直接影响到了自贸区建立以后双边的贸易流量。本文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与瑞士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做了测算。结果显示,中瑞之间虽然比较优势有所差别,但就贸易的互补性而言,还具有很大的提升潜力。因此,双方应抓住自贸协定签署的契机,在降低关税的同时,提升贸易便利化,从而提升双边贸易流量,使得中瑞自贸区在欧洲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产业内贸易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模式在短短数十年间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对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量研究一直是产业内贸易理论领域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通过G—L指标、产业内贸易绝对量、Greenaway和Milner方法对2000年至2007年中国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和内部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中数据对中国与欧盟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欧盟部分章节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但总体上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建议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产品个性化和安全化、形成规模经济,深化农产品加工角度促进中国与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制造业产业空间转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行业平均集中率指标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分析长三角制造业平均集中率和空间集中度,然后以制造业二位数分类行业集中分析两省(浙江、江苏)一市(上海)产业转移情况,研究发现,在产业转移方面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生了明显的空间调整和转移,上海通过转移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吸收资本密集型、港口型、都市信息型等少数产业,降低了其在区域内总制造业的份额;浙江稳步吸收上海与江苏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从而增加了制造业份额;江苏通过吸收和释放制造业基本保持平稳和缓慢略微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中美动力机械及设备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美贸易商品中,按SITC标准分类的第7类商品——机电产品是中美双边贸易的大宗商品之一。因此,对中美动力机械及设备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机电产品的对外贸易竞争力,进一步推进中美双边贸易发展。通过G—L指标、产业内贸易绝对量、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Greenaway和Milner方法对2003年至2009年中国动力机械及设备产品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和内部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地位不断提高。但在产品质量上,中韩两国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中国在低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上占主导地位,使得我国获得的实际贸易利益有限。因此,应采取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外资利用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培育规模经济,实施规模经营战略;改善现有中韩贸易结构等措施促进中韩双边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与乌克兰经贸关系已由商品贸易结构单一、服务贸易额较小、技术贸易水平低下,发展成为商品贸易内容较丰富、贸易结构趋向合理、服务技术贸易额大幅增加的态势,但整体上中乌经贸合作水平仍然偏低。中乌两国有必要从数量和结构两方面入手,调动经济主体的积极性,构建双边经贸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经济基础。只有发挥政府的制度供给功能,稳定企业的预期,才能为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构建可靠的制度保障;只有培育有长期的战略意义的大项目,才能为两国间的长期全面合作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和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指标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之一。中国在中日产业内贸易的经济交往中基本处于较低水平,出口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中日产业内贸易的特点主要还处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应采取利用税收优惠引导企业主动增加科研投资;引导企业开展科技战略联盟,整合产业整体研发资源;整合高校研发力量等对策,努力实现中国对日产业内贸易类型由垂直型为主向水平型为主的贸易升级,以占据中日产业内贸易的有利地位,获得更多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7.
产业内贸易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产业内贸易理论入手引出产业内贸易与产业竞争力指数的评定理论,并运用Grubel-Llolyd指数和竞争力指数对我国目前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虽不完全取决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但产业内贸易对产业竞争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为通过产业内贸易可以提升产品技术等级,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开展产业内贸易可以扩大专业化的生产规模,加快产业升级;同时可以利用产业内贸易过程中的产业转移增加我国产品的多样性,改善产品结构。发展产业内贸易对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是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冬梅 《江苏商论》2006,(10):37-39
随着分工的深化和细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过在产业内不同领域、不同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水平存在不平衡问题。在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特点的深入研究中,发现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大多建立在加工贸易和中间产品基础上,对外资依赖性强。针对这些问题和特点,文章最后思考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G-L指数和GHM分类方法,通过对2000~2010年中国与非洲25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各国来看,中国与非洲12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趋势明显;而从农产品各章目来看,中非农产品贸易则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同时,GHM分类方法显示中非农产品贸易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特征。此外,回归模型表明市场结构与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关系,而人均收入差异、国家贸易政策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贸易引力模型作为研究对外贸易影响因素的一个理论方法,近年来相应的理论模型随着贸易的实践演变有了相应的扩展.我国目前贸易自由化进程取得非常大的成果,而且未来还有更加积极的开放措施.到2005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对于影响贸易流量的因素的探讨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借助近年来在贸易流量分析方面运用十分广泛的引力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对中国与15个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的贸易结构已经从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指导的产业间贸易转化为产品差异化为动因的产业内贸易,而且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制度安排(FTA)对贸易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