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文达 《活力》2014,(23):52-52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成为地方电视台的支柱节目。打造品牌栏目,形成节目特色,提升电视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重头戏都在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上。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和影响一个地方电视台的社会效益和收视率。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在众多电视新闻栏目中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就离不开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  相似文献   

2.
唐明 《活力》2011,(12):202-202
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目前.从省级台到各地方电视台都开办了彰显本土特色的民生类新闻节目。电视民生新闻立足本土,体现人本,就是地方电视新闻本土化趋势的表现。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具有显著的区别。民生新闻的形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化。电视本土化的实质.是要十分重视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并且要把这一基本观点作为办好各类节目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康奇 《活力》2014,(3):93-93
民生新闻从产生到现在,一直备受观众的欢迎。顾名思义,“民生新闻”是电视民生新闻主要的传播内容。然而,何为“民生新闻”? 从电视新闻题材、内容的视角考察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认为它是一种独立的新闻报道题材的“新闻题材说”;从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视角考察此概念,认为它是以民众生活为主体的新型电视新闻节目的“节目形态说”;时至今日,“民生新闻”仍只是业界的一种提法,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内涵,但目前业界普遍认可的是国家广电总局在《收听收看》(2003年第123期)中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描述: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那么如何实现电视民生新闻自身的价值。如何满足受众的需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王滨生 《活力》2010,(8):290-290
进入新世纪.在电视新闻改革的新一轮浪潮中,民生新闻异军突起。经过十年的发展.各大媒体的民生新闻栏目依然保持了良好的收视率。回顾这十年民生新闻的发展轨迹。我们看到,电视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彰显出自己的个性与品质,切中了普通百姓关心身边事和娱乐化的收视心理,在与传统新闻理念的冲突与融合中找到了自身生存的空间,成为目前国内电视新闻的主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新闻又兼具时政和社会新闻双重特性的新电视新闻,一面世,其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就成为地方省市电视媒体市场突围的有效途径.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彰显出自己的个性与品质,切中了普通百姓关心身边事和娱乐化的收视心理,得到受众的认可.然而如今众多栏目竞相仿制或抄袭,节目内容与形式近似,节目同质化逐渐引起受众收视兴趣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张铁梅 《活力》2010,(20):169-169
在近年来的新闻改革中,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新闻.一改往日远离民生新闻报道的模式.从中央电视媒体,到省市级电视媒体.纷纷创办了民生新闻栏目。比如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河南电视台的《民生大参考》;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等。一时间,民生新闻在电视新闻界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7.
高蕊 《活力》2014,(6):134-134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电视新闻类节目中的新兴事务,它来自于对传统电视新闻的突破和创新,它的出现,一方面是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它也是电视新闻乃至电视媒体产业市民化的产物。在民生新闻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电视新闻中民生新闻的“市民化”呢?  相似文献   

8.
周国强  高寒 《活力》2013,(12):93-93
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兴的信息传播途径和渠道有了翻倍的增长.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就多种多样。由于信息传播渠道的增加,传统的电视传播媒体无疑受到了很大冲击,电视新闻所受冲击、尤其电视民生新闻所受到的冲击更大。作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工作人员.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本文拟以黑龙江农垦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为例,简要地探讨“可视性”“实用性”在电视民生新闻的采编播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找出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明智 《活力》2014,(7):114-114
消息类和连续报道类电视新闻,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主力军。消息类新闻是电视机构实现国内外大事的主要窗口。连续报道类新闻是消息类报道的扩充,这种报道方式有利于形成组合优势,扩大舆论压力,增强报道声势,提高传播效果。因此,消息类和连续报道类电视新闻的编辑在电视新闻编辑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刘亚红 《活力》2014,(17):55-55
本文主要探讨了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电视民生新闻等综合新闻节目的编辑流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庆春 《活力》2014,(6):91-91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风行全国,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有自己特色的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民生新闻节目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界少有的繁荣景象,那么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持者、采访者、引导者、评论者,在节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如何作为一名优秀的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目前,各地风生云起的电视民生新闻立足本土,体现人本,就是地方电视新闻本土化趋势的表现。民生新闻的形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化,电视本土化的实质,是要十分重视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并且要把这一基本观点作为办好各类节目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马军 《活力》2011,(1):97-97,102
人物类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是近年来在国内电视新闻快速发展的一个节目样式,它适应电视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把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以生动的形式讲述人生的一些特殊经历讲述平民百姓的故事。这些人物类新闻专题比硬新闻要生动轻松。吸引更多层面的观众。那么这类节目应如何进行选材呢?  相似文献   

14.
刘学文 《活力》2014,(16):51-51
在所有的电视节目中,新闻和新闻评论性节目应该是质的支撑点;而电视画面在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作用,也具有支撑和理性力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以画面图像为主要传播形式的电视和以言论恩辨为主的评论很难结合在一起。但早在八十年代末,电视工作者就开始了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探索和尝试。中央电视台最初在《经济半小时》栏目里.让经济新闻评论粉墨登场.继而有了《社会经纬》和《观察与思考》的摸索和修正,有了《东方时空.焦点时刻》的栏目雏形,终于在1994年4月1日郑重推出《焦点访谈》,后又有了《新闻调查》……地方台节目中,鹤岗电视台最初在《周末一刻》栏目中偶尔制作“经济观察”类的评论性节目,后《周末一刻》演变为《边城方圆》栏目,其中单独开辟了一块五分钟的小栏目《社会写真》用以“聚焦社会热点,评说百姓关心话题”。不到10年的探索,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逐步在蔚为大观的视觉消费产品中凸现出自己的品格。  相似文献   

15.
史英杰 《活力》2011,(6):255-255
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几乎是中国电视界近十年来改革的最大成果之一。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不仅成为很多城市电视台的重点栏目之一。而且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田春雨 《活力》2012,(8):179-179
目前,专题类电视新闻日趋重视选题,许多电视新闻工作者重视叙事的故事化和情节化.注重现场细节的捕捉、情感的挖掘、人物个性化的展示,这是专题类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按照题材的不同。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可分为新闻事件专题报道、新闻人物专题报道和新闻调查专题报道,因其题材不同,解说词的创作上也要有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7.
伊欣 《活力》2013,(5):57-57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风行全国.不仅仅是前些年央视成立了24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频道。各大地方台也把收视率的焦点对准了民生新闻类节目。从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辽宁电视台的《看天下》、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等等,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有自己特色的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民生新闻节目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界少有的繁荣景象,那么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持者、采访者、引导者、评论者。在节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节目深受大众喜爱,以其独特的视觉解析社会新闻世界,并且其收视率领先于其它电视节目,但是随着各个电视台开设电视新闻节目的增加,结果造成电视新闻节目走向同质化道路,为避免出现节目的同质化现象,需要以独特的视角定位电视新闻节目,形成独特的节目风格,本文以《东方时空》电视新闻栏目为例,分析电视新闻栏目定位与内容设置。  相似文献   

19.
董士涛 《活力》2011,(12):225-225
当今电视节目从播出的内容上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类:新闻类节目,文艺类节目和广告类节目。而节目的播出形态几乎是非常的一致.那就是无论电视栏目、新闻类栏目也好,文艺类栏目也罢,这些都是传统的电视栏目,近几年又出现了广告类栏目,把看似枯燥和乏味的广告变成一个电视栏目来播出.以拉动广告的收视率。电视节目栏目化有很多优势,因其播出时间相对固定。既能整合电视台的人力、物力资源,又能使老百姓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使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得到极大的增强。  相似文献   

20.
徐宏任 《活力》2014,(6):110-110
1999年,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的民生新闻时代的开启。如今,国内诸多省级地面频道都有王牌民生新闻节目,并大多成为频道收视和收入和核心保证,这些节目和栏目以关注民生、反映民情、表达民意为宗旨,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但同时,节目同质化、内容碎片化、表现娱乐化等诸多问题也逐渐显露,并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