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世界金融业纷纷抛弃分业体制转而实行综合体制的主流趋势下,尽管我国目前的金融制度和技术条件还不允许我国近期实行综合金融体制,但从发展的观点看,开放的中国不可能在金融制度方面长期游离于国际金融制度之外,加入WTO后,我国的金融业必须要走上混业经营,统一监管的道路。在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下,我们有必要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的研究。对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必要性、途径及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技术革命和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促进和推动,世界金融业呈现出由分业走向混业的趋势,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一种有效的综合性金融组织形式而被广泛运用。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明确提出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开始探索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模式。本文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和潜在风险,并对我国现有监管结构下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国的金融机构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也将面临重大压力。在我国现有监管能力的基础上,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最佳模式。众多金融控股公司不断涌现,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控股公司所带来的风险与对监管制度的突破,要求我们在分业体制下尽快完善目前的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趋势对我国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WTO后过渡期即将结束,金融竞争更加激烈。必须重视对跨行业、跨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研究,加强监管合作。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基础上,推动金融业综合经营,规范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分业监管体制下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融控股公司在全球得到快速发展,我国一些金融机构也呈现出综合经营的趋势。面对实行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目前我国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监管的有效性。本文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综合经营已成为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一种金融组织结构的创新,是金融业综合经营的重要载体,与单一金融机构相比,它存在资本重复计算、内部交易、利益冲突、透明度风险、监管套利以及大而不能倒等特殊风险。产生与发展于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下的金融控股公司还存在设立目的复杂、缺乏法律依据、治理机制不完善、监管重叠与监管盲区等风险。针对上述风险,本文提出注重信息披露和传递、设立风险隔离防火墙、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协调监管机构等管理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许继武 《金卡工程》2010,14(2):243-24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然而中国加入WTO后,混业经营的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纷纷涌入中国,并利用自己的经营特点逃避监管;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受到了严重挑战。对此,中国应采取健全监管法律体制、加强监管部门合作、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等措施完善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我国,金融监管实行的是分业监管体制,而现实生活中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了潜在的混业经营,这一矛盾导致当前我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存在很多漏洞,因此,本文就完善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的对策进行了针对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现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下,随着中信、光大、平安等多元化金融集团的出现.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趋势已经形成,但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组织架构包含了不同的金融业务部门或非金融业务.以何种方式对其进行风险监测和监管,成为业界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与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在现有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金融机构在金融业混业经营方面已进行积极探索,且与混业经营相适应的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事实上已经存在.为推进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我国应在公司治理结构、内控制度建设、相关立法及金融监管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发展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实意义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素兰 《金融论坛》2001,6(9):19-24
本文通过比较从分业到混业的两种过渡模式的成本和收益,论证了金融控股公司是当前我国金融改革两难局势下的现实选择.它不仅可以使我国金融业实现混业带来的正面效应,为中国在未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塑造一个强有力的市场主体,而且可以使原有的分业监管仍然有效,不必对原来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系进行根本性变革,有利于我国实现金融经营和监管体制的平稳过渡.因此,它不失为我国从分业通向混业的桥梁.另一方面,虽然在我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不需要对原有的体制做根本性变革,但是为了安全、有效地发挥其桥梁的作用,政府必须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发展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实意义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比较从分业到混业的两种过渡模式的成本和收益,论证了金融控股公司是当前我国金融改革两难局势下的现实选择。它不仅可以使我国金融业实现混业带来的正面效应,为中国在未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塑造一个强有力的市场主体,而且可以使原有的分业监管仍然有效,不必对原来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系进行根本性变革,有利于我国实现金融经营和监管体制的平稳过渡。因此,它不失为我国分业通向混业的桥梁。另一方面,虽然在我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不需要对原有的体制做根本性变革,但是为了安全、有效地发挥其桥梁的作用,政府必须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综合经营已成为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立足于国内分业监管的客观现实,通过阐述国内金融综合经营与监管协调机制的发展状况,跟踪借鉴主要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后加强金融监管协调与金融业综合经营管理的措施.提出我国应在完善金融立法的前提下,建立并完善以央行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一、金融类上市公司监管体制弊端分析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趋势要求我国金融的发展与之相适应,全球竞争促进了金融业的变化,使金融综合经营的趋势更加明显。受国际趋势的影响,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已出现与国际金融一体化趋势不适应之处。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协调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综合经营成为国际性潮流的大背景下,在银行、证券和保险监管“各管一段”的分业监管体制下,如何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做到既防止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业务成为监管真空,导致跨行业、跨市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又防止各监管机构同时监管形成监管重迭,已成为完善现行分业监管体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金融业的分业与综合化经营,是指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业务是否允许互相交叉、互相渗透。1999年开始在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格局开始松动的背景下,我国内地各大金融机构着手探索和尝试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业综合化经营之路:以金融控股公司推进金融业综合化经营。在此过程中,监管当局应从宏观上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外部监管;在微观层面,金融控股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不断加快跨行业投资和交叉经营步伐,诸多央企集团也纷纷涉水金融业,使得金融控股公司发展迅速。同时,对其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也日益显现。本文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监管的政策建议。当前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我国金融行业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体制。随着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面临着银行资产项目过于集中、券商融资渠道不畅、保险资金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的情况下,一些金融机构开始以控股的方式扩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家的金融决策、管理、信息和服务中心,北京市始终引领着全国金融业的发展。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国内金融业竞争空前加剧,综合经营趋势日益明显,跨行业、跨市场风险日渐突出,已对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提出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现行分业监管法律框架下,整合现有部门监管优势,建立有效的区域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促进北京市金融业繁荣稳健发展,已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这标志着我国金融业的经营体制将从分业迈向综合经营。探索适应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模式,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在借鉴一些发达国家金融业综合经营实践并结合我国国情,认为金融控股公司比较适合我国的综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0.
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构建及其风险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加入WTO,摒弃分业经营、逐步实现混业经营将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两种混业经营模式的可行性比较入手,提出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从分业到混业的现实选择,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现状进行概述,探索我国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理想模式,并在分析我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所面临风险的基础上,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