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田雨 《活力》2009,(11):76-76
中国古典诗歌乃中国文学的瑰宝,它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中最精炼的一种形式。而“古诗之妙,专求意象”。(pi.1986:49)意象是诗歌的精髓,诗者所精心构建的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因此,译诗实则译意象。一首诗歌在其译文中能否保留原文的文化韵昧与审美要求,并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主要取决于意象的处理,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过程中,能否传达出汉诗的审美神韵则是摆在译者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以绮丽的文风见多,但是同时在文艺复兴后期的英国诗人约翰·邓恩却走出了自己不寻常的诗歌道路。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意象的使用,尤其他的意象是在奇思妙喻中的运用尤为独特,不同于同时代,也不同于其他很多常见的意象。本文着重分析和对比了几个邓恩诗歌中比较经典的意象的与众不同之处,从而进一步说明邓恩的诗歌意象的思维深刻和机智锐利。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坛,相对于其他诗人的作品,李、杜诗篇一直是被后人笼罩着的光环.但义山诗这颗耀眼的璀璨之星,出现较晚又常常被人们遗忘,所以总是给人一种深邃、神秘之感.由于李商隐独特的性格,身上氤氲着一种忧郁“气质”,时时刻刻遭受着情感的折磨,但却不知疲倦地奉献着情愫.作为生命的一部分,诗歌已然成为他的“贴身侍女”,在他的诗歌创作里,最突出之一要数意象思维的运用,直觉的心灵化表达、创造性的升华和内在的逻辑性.通过探究义山诗的意象思维特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意象的丰富和鲜活,进一步开启了中国古代意象思维研究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4.
李昕 《集团经济研究》2005,(24):231-232
品牌效应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优秀的品牌英译名有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本文重点论述品牌名英译过程中文化意象的传递及文化冲突问题,由此探讨文化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  相似文献   

5.
赵伟童 《民营科技》2010,(11):96-96
以《全唐诗》中李白诗歌为依据,对有关于月亮意象的诗歌加以研究,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月意象分类阐述。把李白诗中的月意象分为:美好事物、情感、人生哲理和政治暗示四类。通过分类研究,既可以理清李白诸多月意象所蕴含的内在意蕴,又可以从整体来把握诗人的旷世情怀,进而更深入地品味李白的诗风。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李白写月的若干特点加以总结,认为李白对月的描写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浪漫情怀,同时手法上极为独特新颖并且多样化。因为李白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所以从李白诗中月意象入手,是研究诗人丰富情感、复杂内心、浪漫情怀的最佳切入点。本文意浅,还不能把李白诗歌读透,期待将来进一步学习研究可以把李白的诗读的更深、更切。  相似文献   

6.
狄金森死亡主题的诗歌长期以来一直是学者关注的对象,其对死亡的独特见解与其生活环境、本身的性格气质和生活经历、出众的才情和领悟力息息相关。本文从各个角度来解读并体会其死亡诗的成因和内涵,本文也拟对其死亡诗中独特的意象,以及作者对永生的认识等方面进行解读,以期对这位神秘的美国女诗人对待死亡的复杂思想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清楚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静夜思》千百年来以其真挚的感情和优美的意境为世人所传诵。本文基于“三美(音美、形美、意美)原则”,鉴赏了三个有代表性的译文。认为在诗歌的翻译上,应以正确理解诗歌为基础,保留原诗的内容和风格,运用有效的翻译方法尽力体现出原诗的音韵和形式,努力做到神形皆备。  相似文献   

8.
<正>意象对于中国乃至世界诗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是中国文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含义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深化。学术界对于"意象"的定义尚未达成统一,很大原因是因为,诗歌内容、形式的发展,意象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充实。从最初的诞生到现代诗歌,意象走过漫漫长路。  相似文献   

9.
在唐代诗歌中,有很多诗跟“长安”有关。本文试从唐诗中关于长安的诗入手,分析了长安诗语意象产生的原因,一是长安城的壮美给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诗材,在诗人心中它成为“理想国”式的符号,二是对于自汉赋以来,在歌咏都城中表达自己的见解的传统的继承,三是科举制度的施行使进入长安城成为了诗人的一种理性目标和追求。最后简要分析了跟“长安”有关的两个诗语。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介绍对中诗英译流派的传统划分,进而提出了韵体派和非韵体派的分法,并评述了各自的优缺点和盛行区域。中国译界多主张韵体译诗,而西方却盛行无韵体诗,所以中国译界应认清这种潮流,以期更好地把中国文化译介到西方。  相似文献   

11.
《老人与海》的海观译本是著名译作家海观先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基于当时特殊时期中国社会的主流政治和文化价值观,海观译本为《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塑造了一个英雄人物式的硬汉老人形象。文中以海观译本《老人与海》为例,通过分析译者对主人公人物形象进行的刻画,探讨翻译与文化身份塑造的关系。文中指出:译者所处的目的语的社会文化环境,与译者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译者的“主体性”,通过译介对目的语的社会文化亦可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助于形成本土对待异域国度的态度,进而塑造异域文化的目的语环境中特殊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毕冠群 《价值工程》2014,(22):300-301
图书馆采编部门担负着面向读者文献资源合理调配的重任。文章本着为教学、科研和读者服务的宗旨,以山东万杰医学院为例,就如何更好地满足图书馆藏书建设和读者对文献利用的需求,以及如何为改进读者服务的措施等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3.
孙林英 《价值工程》2010,29(17):255-256
本文分析了图书馆流通馆员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常发生的一些矛盾,并提醒馆员及时防止与读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是提高流通部服务工作的质量,热情的服务心态、正确满足读者的需求是流通部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Translation is an information activity which delivers the language cultural,abundant network resources provided convenience and ser-vice for translation.With the coming of network era.Internet plays an effective role in assisting.translation.It can not only help the translator to search related background materials,avoiding mistakes or inappropriate places,but also can help the translator to find out ready-made translated text directly on occasion.From a point of view of the language features,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Internet is applied in translation,suggesting translators make full use of network service to lighten the burden of translation,enhance the speed and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in translation business.  相似文献   

15.
郭艳丽 《价值工程》2010,29(12):6-7
屈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诗并不是直线的叙述动态,而是在流动中回旋往复,具有交响乐的音响效果。通过对屈原诗歌流动回旋之美的探析,为了更深入的认识屈原的世界观和创作,更多的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  相似文献   

16.
潘慧锦  侯振华  徐莉 《价值工程》2011,30(20):264-265
文章主要阐述了美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特殊作用,旨在突出高校须教育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之在审美活动中作出正确的、客观的审美判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王同江 《价值工程》2011,30(5):267-268
基于问卷调查法分析了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读者需求状况,从充分关注读者需求,科学分析读者需求,积极满足读者需求和科学规范读者需求等方面,对图书馆读者需求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凤 《价值工程》2010,29(28):241-242
人们的审美活动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按照康德审美自由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日常生活审美意识由于强调消费性和快感满足,往往忽视了对人的精神培育所起的作用,强化人文精神的塑造对于持续转型的当代中国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刘静娜 《价值工程》2010,29(16):252-252
发掘潜在的文化市场,发现未来的明星,寻找有潜质的艺人和作品,然后精心策划、包装;推介,主动影响公众的审美趣味和关注对象,塑造明星,推出明星,这是现代娱乐传媒的基本规则。然而,在电视媒体多元化和频道能源极大丰富的今天,大众媒体如何使得造星计划顺利进行,这毫无疑问是每一个电视媒体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将关注媒体的造星行为并通过一些案例对造星手段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增加农民收入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最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速大幅下滑。我国也不例外,虽然有强大的政策刺激,但经济增速不理想,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阶段。对此,我国应该把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以农民消费为主体的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努力探索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其消费基础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