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一系列贪污挪用善款事件的发生,使慈善组织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2004年2月1 1日,国务院通过《基金会管理条例》要求基金会披露年度工作报告时应包含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2004年8月18日,财政部发布《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对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的披露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目前在我国慈善组织中,只有规模较大的慈善基金会按规定提供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报告,而一些规模较小的慈善组织未按规定要求提供审计报告,出现由业务主管部门执行财务审计,审计质量不高,无法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公允性.年度审计报告尚处于基金会自愿披露阶段.  相似文献   

2.
叶林 《中国新时代》2010,(11):104-104
目前,在我国登记的民间慈善组织仅有1000余家.存在着数量少和规模小的特点,在管理和财务等方面也不规范。我国民间慈善组织是在这几年才开始发展的,普遍缺乏经验。汶川和玉树发生地震以后.境内外民间慈善组织积极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引起人们对民间慈善组织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3.
崔树银 《企业活力》2010,(11):75-79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企业慈善捐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企业慈善捐赠的水平仍然很低。企业慈善捐赠面临诸多障碍:索捐、迫捐、诈捐现象时有发生;政府在慈善捐赠中的角色定位不清;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等激励方面限制太多;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受到束缚。因此,转变慈善捐赠观念,完善有关慈善捐赠的法律法规,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唐钧 《中国新时代》2010,(11):80-81
目前,我国法律对慈善事业的保障仍不成熟,《慈善法》也还在制订中。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登记注册的民间慈善组织不超过200家,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慈善的关注越来越多,慈善事业已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组织作为发展慈善事业的主体,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慈善组织公信力作为出发点,对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国外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建设优秀经验,提出加强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1601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规范民间慈善组织的法律《1601年慈善用途法》(The Statute of Charitable Uses1601),但由于迟迟没有形成针对慈善组织的会计规范,缺乏对慈善组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慈善作为社会创新的出现,通过建立信任中介、有效的动员渠道、快速的信息反馈等组织安排缓解了信任问题,带来了全新的慈善格局,预示着在传统慈善制度体系不发生大变革的情况下我国慈善事业新的生长点,推进其回归民间、走向大众慈善。政府需抓住机会,为慈善机构提供更加自由和稳定的竞争环境和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8.
任超然 《财会月刊》2021,(6):135-140
慈善组织是疫情防控多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促进社会公平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有关慈善组织的负面信息对其公信力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限制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探讨区块链技术在化解慈善组织信任危机、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上的可能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慈善组织公信力提升技术架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慈善组织公信力提升机制,包括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慈善组织财务管理机制、慈善捐赠追溯机制、慈善捐赠信息防篡改机制、智能合约机制和信用评价机制,并分析技术变革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所带来的潜在挑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诚信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市场经济合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会计诚信存在着较大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本文主要主体分析了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企业是市场最基本的经济主体和信用主体,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企业诚信缺失现象的存在,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恶化了市场经济环境,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为构建和重塑企业诚信,要深刻理解诚信的内涵,认识诚信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企业诚信的现状和缺失的原因,提出完善我国企业诚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冬霞 《价值工程》2010,29(34):134-134
"诚实守信"是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近年来,在一向将真实、可靠作为第一大原则的会计行业,"诚实守信"出现了问题。因此重建会计行业的诚信,树立会计行业的形象成为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通过剖析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对解决会计诚信问题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武非平 《价值工程》2014,(22):187-189
太原市公益慈善事业在政府的积极支持与推动,社会各界的热情参与之下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尚处于初级阶段。加快慈善事业发展,应弘扬和普及慈善公益理念,创新和完善慈善事业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基层慈善组织能力建设,并加强行业自律,以提升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入世后,为能使国内检测机构(实验室)管理水平及检测能力同国际惯例接轨,以及为了适应境外检测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给国内检测机构带来的冲击,检测机构(实验室)如何实施计量认证及计量认证的进一步规范化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张丽欣  王倩 《价值工程》2010,29(13):36-37
作为现代社会的社会组织三大类型之一,非营利组织在教科文、医疗卫生、慈善救济等领域为社会公益提供着服务。近年来,非营利组织激剧增长,成为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社会力量。非营利组织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财务管理需求随机构内外压力增加而增大,其水平和效果直接影响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财务管理已成为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也成为了需要研究的新领域。本文试图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做些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郭石磊 《价值工程》2011,30(36):267-267
中秋节不仅在中国,在韩国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韩国的中秋节文化和中国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中秋节时富有传统色彩的祭祀活动,传统食物,民俗游戏都充分展现了韩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6.
冯飞龙 《价值工程》2011,30(5):211-212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针对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困惑,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来探索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依据和路径,提出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保护开发传统民间文化资源等举措,以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实处。  相似文献   

17.
梁廷方 《价值工程》2013,(32):308-310
农村居民的体育健身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江苏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的目标达成,调查显示,扬州市农村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淡薄,缺乏健身技能和组织管理,体育健身的项目单一,健身场所缺乏。挖掘和推广赋有地方文化的民间体育,以民间体育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带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可以有效的改变目前农村居民体育健身状况,实现人民安康和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amines Chinese charitable behavior in 2016—the year the Charity Law was enforced—with a focus on the evaluation of charity advertisements. The 2016 Charity Law is the first law in China to regulate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activities. It also provides various tax incentives for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and donors.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Chinese charitable behavior in terms of in-groups and out-group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hinese more positively evaluate charity advertisements targeting in-groups than those targeting out-groups. This relationship between advertisement type and advertisement attitude is mediated by ethnocentrism. Furthermore, we found that familiarity with the Charity Law moderates the effect of ethnocentrism on advertisement attitude.  相似文献   

19.
我国慈善私益捐赠包括私益募捐和个人直捐两种。但是,我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尚未规定私益捐赠,导致私益捐赠参与人的权利、义务、责任,私益捐赠财产权的类型及其归属缺乏立法保障。建议尽快出台《慈善法》,采取"大慈善"立法体制,将私益捐赠、公益捐赠、赞助、资助和志愿者服务等利他行为统一纳入其调整范围。同时,要加强对慈善私益捐赠资金使用、慈善项目运作的监管,保障慈善参与人权利,确立慈善参与人的信义义务和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