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光热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种类多、未利用土地和沙漠面积广大,为沙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环境条件和空间。从而充分利用沙区的有利条件,大规模发展多采光、少用水、高效益、新技术为特点的阳光农业,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通过分析发展沙产业的优势,系统探讨沙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沙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黑龙江省沙区发展沙产业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上的优势和潜力,提出发展沙产业中的沙地资源资产化、高新技术的利用、人口城市化、提高人口素质和政策的支持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专利分析,认识中国沙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及限制因素。[方法]沙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高技术是沙产业发展的核心和竞争力所在,技术的主要承载载体是专利,因此从专利角度分析沙产业相关技术,既是观察沙产业高技术性的窗口,又可从专利的指标及内容分析中展望今后技术需要突破、沙产业得以更好发展的途径。通过阅读专利摘要内容,采用自下而上的聚类方法将当前中国沙产业专利进行类别划分,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专利内容进行解读以认识限制因素。[结果]2 793组简单专利同族划分到第一、二、三产业和综合利用4个大类、8个中类,种植业中类和植物资源加工中类又分别细分了10个和6个小类,根据专利数量认定的四大沙产业技术领域为:沙区药用食用植物资源的种植(66.57%)及其产品精深加工(13.99%)、各种林机具加工机械及配件(10.78%)和建材加工(4.58%),占总量的95.92%,专利领域分布集中。对主要技术领域提取植物、加工制品、机械等的信息进行了详细分析。[结论]中国沙产业技术目前已形成聚焦于沙区丰富特有(植物、沙、风能、光能)资源、充分考虑限制性因子(水分)、重视机械,资源利用涵盖面广、深度高的较完整技术体系。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包括:设施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和植物精深加工技术。该研究可为全面认识中国沙质沙漠化地区自然资源利用技术现状及今后技术发展方向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4.
新疆作为中国沙区面积最大的省区,与其他省区相比,发展沙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殊的意义。但是,近年来,新疆沙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短缺、自然条件恶劣、思想认识不到位、南北疆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为此,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沙产业发展环境;二要强化科技支撑与人才队伍建设;三要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推进产业集聚和集群;四要积极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夯实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5.
对沙产业理论内涵及发展方向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防沙治沙和沙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钱学森院士提出的沙产业理论更加受到关注。文章着重阐述对沙产业是农业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面向未来型新兴产业论点的认识。提出我国沙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重视科技创新、狠抓沙生作物品种研究是今后沙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我国沙产业发展方向:近期目标是实现良种化、集约化、规模化,初步建成高科技沙产业;远期目标设想是在沙生作物品种培育改良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开发沙地新能源,建设沙地煤田沙地油田,形成沙生植物生物质能源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6.
沙地蛋白桑作为桑树中的新兴、优势品种,具有很强的抗寒、抗旱、抗瘠薄能力,生长速度快易成林,副产品丰富。就甘肃河西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沙地蛋白桑生长特性、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国内的研究发展进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的适应性分析论述。表明沙地蛋白桑产业是适合甘肃河西地区自然条件并能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新兴特色经济林产业,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符合"沙产业"理论。为甘肃河西地区大面积荒漠化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SWOT分析下的和田地区沙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沙产业概念提出和部分地区大力发展沙产业,在和田地区也建立了一部分与沙产业有关的产业和产业链,这对和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起了很大作用。本论文主要是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和田地区沙产业的发展进行初步分析,根据和田地区沙产业发展的优势、恶劣、机会和威胁、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沙产业的一系列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试论沙产业的基本属性及其发展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产业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于1984年在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委所作的专题报告中首先提出来的.沙产业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农业型知识密集的产业类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城市、道路面积的扩大,人类必然会寻找开发新的农业生产资源.沙漠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具有生产高碳水化合物的条件.发展沙产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发展沙产业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真正意义上的沙产业并不是目前水平上的沙漠地区的"温棚种植"和"温棚养殖",更不是在种植沙生经济植物.尽管目前我们还无法预测真正意义上的沙产业何时才能到来,尽管目前我们的探索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沙产业,然而,我们的探索正是在朝着沙产业在迈进.  相似文献   

9.
新疆南北疆沙产业发展差异性及对经济、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新疆沙产业区域发展差异性,分析沙产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关系,对加深社会以及相关部门对沙产业的认识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也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沙产业本身的良性发展。文章选取环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的和田地区与环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的26个县市(兵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为实地调查、新疆统计年鉴及新疆各地2013年统计公报等,筛选出当地沙产业发展、经济发展及环境状况的10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调查区26个不同区域的沙产业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类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沙产业发展与环境、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经济影响方面,沙产业发展能够轻微改善环境,显著拉动经济;在沙产业发展格局方面,存在"北强南弱"、均衡性不足的问题;在分析沙产业前期发展现状方面,存在"挤出效应"、效益未充分体现的问题;在对比南北疆发展现状方面,存在北疆沙产业发展赶超南疆、后发优势明显的现象。并针对性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即从应对区域发展均衡性不足方面,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沙产业;从削弱"挤出效应"方面,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合理规划投资规模;从促进沙产业区域发展方面,扩大北疆后发优势,谋求南疆先发效应。通过该文的研究,能够一定程度消除社会对新疆沙产业发展的认识误区,同时对策建议是基于现实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在解决相关问题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发展沙产业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目前我国沙产业的6种主要类型、发展现状及所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指出当前存在着对发展沙产业认识不足、企业规模小、精深加工能力弱、融资难和科技含量低等问题。针对我国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沙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政府扶持与政策引导,科技支撑与集成创新,培育市场与配套服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度河西走廊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及竞争态势,以准确把握河西走廊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方法]以2012—2016年为时间节点,采用区位熵及产业集聚竞争态模型从县域角度对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20个县(区)的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分析。[结果](1)河西走廊每个县(区)乡村旅游业集聚度和竞争态势具有一定的差异,总体包括优势区、潜力区和劣势区3种;(2)乡村旅游产业属优势区的县(区)占河西走廊县(区)总数量的50%,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中部地区,以张掖市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优势区逐步形成;(3)乡村旅游产业属潜力区的县(区)占河西走廊县(区)总数量的15%,产业竞争态势不断增强,但仍具有一定不稳定性;(4)乡村旅游产业属劣势区的县(区)占河西走廊县(区)总数量的35%,其中以武威市最多。[结论]河西走廊每个县(区)乡村旅游业集聚度和竞争态势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县(区)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差异明显,以张掖市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优势区逐步形成,但其他地域乡村旅游产业不稳定性依旧较高,需政府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河西走廊各地区内旅游资源禀赋、地域之间的空间差异以及未来演化趋势,将有助于认识该区域旅游经济所处的空间层次及未来定位。[方法]以甘肃省河西走廊5市为样本,运用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区位熵等指标和偏离—份额分析法,实证分析了2013—2017年河西走廊旅游经济在时空上的总体和地区间的差异,运用R/S分析法,探讨了未来河西走廊各城市旅游经济的演化趋势。[结果]2013年以来,河西走廊旅游经济总体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相对差异呈现出逐年缩小态势,旅游地理集中度趋于两级分化,市场集中度处于低位分散状态,旅游业自身的内部增长动力决定了各地区旅游产业的整体能力,旅游经济总体上未来演化趋势与过去的增长变化将在长期内正相关。[结论]具有明显比较优势、资源唯一且不可复制的地区,将在长期内保持持续性很强的增长趋势,但河西走廊旅游业整体仍处于后发地区赶超潜力待挖掘的阶段,有必要形成便捷的旅游经济带,提高整体旅游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是河西走廊生态系统形态,发展,演化和稳定的基础,是最关键的生态因子,也是河西走廊发展经济的保证,论述了河西走廊水资源系统特征,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主要的水环境问题。提出了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为核心。辅之其它途径的生态环境重建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依赖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干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通过研究,了解河西走廊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状况,实现该区域社会经济良性发展。[方法]文章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可拓综合评价法对河西走廊地区真实情景期(2003~2015年)、仿真情景期(2016~2025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测评。[结果](1)2003~2015年,河西走廊地区5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水平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武威市从强赤字承载波动上升为弱赤字承载。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从强赤字承载过渡到临界承载状态。(2)2016~2025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水平呈逐步上升态势,武威和张掖从临界承载逐步上升为盈余可承载,金昌和酒泉由临界承载逐渐演变为基本可承载,而嘉峪关的综合水平虽然一直处于强赤字承载,但对应的关联度已经从2016年的-0.073下降为2025年的-0.259。[结论]农业用水量比重大,农业生产效益低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成为制约该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河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风电基地,研究河西地区风速、有效风速时数、有效风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可为风能资源的开发提供基础参考。文章基于1958~2012年河西地区13个气象站月、日值平均风速,月平均(最低、最高)气温数据,采用M-K非参数检验法、 IDW插值法等对近55年风能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年平均风速自西向东递减(-1.25~-7.04);各季风速减幅春季>夏季>冬季>秋季,不同站点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各月平均风速4月最大(3.5m/s),除乌鞘岭、马鬃山外,各站均呈减小趋势;有效风速时数分布高海拔地区>走廊西部>走廊东部>走廊中部,年、季节有效风速时数以减少趋势为主;河西地区多年平均有效风能空间分布高海拔地区>走廊西部>走廊东部>走廊中部,年有效风能除乌鞘岭增加外,其他站点均为减少趋势,减幅为走廊西部>走廊东部>走廊中部。河西地区气候变暖特别是平均气温的显著升高及大尺度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是平均风速和有效风速时数减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新战略,并将其作为首要工作任务。文章以河西走廊20个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ESDA和GWR模型,分析河西走廊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90~2014年,河西走廊人均粮食占有量呈波动增长-急剧减少-持续增长变化特征;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增长类型以总产低、快速增长型为主,中东部的张掖全市、永昌县、凉州区等地粮食生产作用日益明显;人均粮食占有量总体空间关联度在提高,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态势增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的驱动因素中,种植结构复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单位面积产量非农就业机会人均GDP,驱动因素表现出过渡性、空间分异特征,单位面积产量、非农就业机会和人均GDP的变化对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影响具有空间分异特征;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人均耕地面积对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影响从高值区向东西两侧递减。河西走廊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粮食生产应处理好粮食生产、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此外,统筹考虑自身发展规模与资源环境状况,发展一定规模的草畜、经济作物,有条件的县域,注重产粮大县的建设,政府政策、资金对其进行扶持,保障产粮大县以及粮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甘肃石羊河流域民勤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勤绿洲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的末端,近年来由于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生态恶化。该文从人口变迁、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活动等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了以提高水效率为目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风力发电和用水较少的高科技工业、农产品加工项目;变革农作制度,大力推广设施农业、膜下滴灌、垄沟灌溉等节水农业技术,实现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东端,人多、地少、水少是其市情,蔬菜产业是种植业中面积仅次于玉米但产值位居种植业首位的优势主导产业。为了全面了解武威市蔬菜产业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实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奋斗目标,文章利用2000~2012年的资料数据,分析了武威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武威市蔬菜生产布局优化提供决策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武威市蔬菜总量在时间发展上呈现出相对平稳的发展、相对快速上升和缓慢上升3个阶段,虽然在个别年份出现了一些轻微波动,但从整个蔬菜产业来看总体还是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蔬菜产业内部结构变化趋势来看,其它蔬菜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从武威市蔬菜生产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南部祁连山区高原夏菜和食用菌、中部平原绿洲沿山冷凉灌区食用菌和中部平原绿洲平川灌区优质蔬菜3个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产业带已经形成,但中部平原绿洲为主的基本生产格局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从区域产业内部结构来看,辣椒在凉州区和民勤县东部沙漠沿线乡镇集聚,食用菌在天祝县和凉州区南部山区和二阴山区集聚,其它蔬菜种植区域扩展到3县1区,但中心集聚点仍在凉州区。建议在开发蔬菜优势产品的过程中要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挥区域功能优势,形成区域集聚效益;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多功能现代农业。特别是在保证实现日光温室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发掘日光温室生产的文化、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功能,打造集参观教育、度假、农家乐等于一体的日光温室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实现农村与城市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戈壁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戈壁所占面积较大,在荒漠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推进戈壁研究与荒漠生态系统研究的协调发展,文章运用查阅文献与实地考察等方法,从戈壁的分类、戈壁地表辐射与能量传输、戈壁风沙流、戈壁地表风蚀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的戈壁研究进行了综述性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戈壁相对较为稳定,也或许由于其利用价值相对较低,因而我国对于戈壁的研究相对薄弱;(2)目前我国有关戈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戈壁地表辐射与能量传输、戈壁风沙流与戈壁地表风蚀方面,微观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宏观方面的综合研究均较为薄弱,尤其是缺少上一级系统的要素之间的互动机理研究;(3)研究区域多集中在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目前对不同区域的戈壁的分异特征与分异规律的研究还很不够。建议今后将戈壁、沙漠纳入到上一级生态系统中,研究戈壁的形成与发育过程,尤其是现代过程;研究生态要素的功能尤其是互动机理;研究戈壁、沙漠与全球变暖、环境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林业产业现代化的战略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林业产业现代化是我国林业产业重要的发展战略。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林业产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现林业产业现代化的战略体系,并分别就林业产业的科技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了具体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