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指出:“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中,森林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2年2月,美国总统布什改组了美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领导机构,以协调和指导美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科技活动。在新的领导体制下,美国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与气候相关的技术开发项目集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形成了相互关联的两大科技计划,即气候变化科学计划(CCSP)和气候变化技术计划(CCTP),并设立了相应的气候变化科技计划管理机构。 本文对上述两大计划,以及美国未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近期和中长期技术选择进行了调研,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地球与20年前相比有了更多的绿色。其中,中国和印度的贡献最大,仅仅中国在过去17年内的植被量增加就占到了全球的25%。在全球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中国植树造林对全球的贡献尤为突出。森林面积的减少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及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因此,各国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应对措施,终止森林砍伐,大力植树造林,以减少森林面积减少对人类生存产生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4.
2005年中国首次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2011年9月6日中国再次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向全世界公布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不仅对全球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产生重要影响。重点分析了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影响:(1)中国的和平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本身就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的和平发展,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创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政治经济环境;(3)中国的和平发展,推动了全球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有利于提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实际成效;(4)中国的和平发展,提倡的是国际合作,有利于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协同。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强烈的关注。中国政府充分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任务的艰巨性和迫切性。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向国际社会做出重大承诺:我国将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达一承诺,明确了中国林业今后一个时期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气候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政府也及时制定、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对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方针与措施作出了具体安排。由于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科学问题,它受水土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系统的影响和制约。气候变化有明显的时间性与区  相似文献   

7.
《经贸实践》2011,(10):10-11,26
发展绿色建筑,是加强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前不久,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从科学共识到经济、政治共识,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已经启动。全球进入了碳中和时代,各国围绕碳中和目标将引发新一轮经济社会变革。作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承担大国责任,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引领者。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相关各方深度融合,建立一个可以长期发挥作用的双碳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流     
《环境经济》2010,(7):71-71
我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9% 2009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已经达到9%,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今年年底,有望实现2007年出台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即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20%、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气象灾害,如高温热浪、风暴、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正在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健康。2023年11月,《2023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以及《2023中国版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在北京发布。文章以这两份报告内容为基础,系统梳理和总结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各种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以健康为中心的气候变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经济视角》2009,(8):34-34
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表示,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一系列举措主要包括5方面:一是制订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成员国通过由“自主贡献”代替“分配任务”的方式转变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做出了在2020年完成任务的承诺.中国如何又快又好地完成目标成了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全局熵值法在参考国家自主贡献承诺的基础上建立了四个指标的自主贡献度评价体系,并提出了增加森林面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方法提高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度.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初的中国南方暴雪,将一种新的现象展示给世人,这就是极端气候现象。气象专家以大量事实和数据告诉我们,袭扰了中国的极端气候,也正在困扰全球。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亲自关注和领导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并颁布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相似文献   

14.
董锐 《时代经贸》2010,(3):I0002-I0011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区——中新生态城,从立项伊始就倍受世人瞩目。生态城市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经过近3年的开发建设,这片绿色的生态城区即将张开怀抱,  相似文献   

15.
滕玥 《环境经济》2023,(21):40-43
<正>近日,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受其影响,并叠加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或将打破2016年最暖年纪录。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全球气候变暖逐年加剧,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产生很大影响,每一个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为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作出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2017年随着《建设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出台,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逐渐步入正轨。然而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且生态环境脆弱,正在建立的国家公园极易受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且我国关于国家公园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较少。美国的国家公园体制较为完善,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有较为深入的探索。通过文献调研和比较分析法,以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地国家公园和亚利桑那州大峡谷国家公园为例,分析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与经验,并从气候监测、国家公园管理、适应性规划以及环境教育等方面对我国国家公园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建议,使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7.
纵览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历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博弈从未停歇.从2007年巴厘岛到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各方满怀期望,但有限的成果让大多数人"感到失落";到了坎昆、德班会议,各方变得更为理性务实,在坚守底线的同时,亦有妥协.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之一,一直走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前列.吴侨文告诉记者:"英国在实践中实现了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的制定与演变,推动了自身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并积极展开国际间合作."  相似文献   

18.
森林碳汇是全球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碳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大气层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进而影响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平衡.该文从应用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自然环境和森林区划等区域特征,进行监测区和样地布设,进行了森林碳库分类.明确了森林碳汇监测区样地调查内容和森林碳汇计量方法,并构建了网络信息化平台,建立监测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网络化管理,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应用,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时政     
部委声音 14部委公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委6月14日公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提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0.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 护地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阵地,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敏 感区域,但中国目前的研究和实践均还较薄弱,亟须借鉴域外 经验。系统梳理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中,气候变化对自然、文 化和社区的影响,概述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气候变化应对 行动,指出情景规划是重要的气候变化应对工具。总结了美 国国家公园在气候变化中开展情景规划的流程,提炼其规划特 征,并以魔鬼塔国家纪念区为案例,详析其情景规划实践过 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国家公园及体制试点区可能面临 的气候变化风险,对比了情景规划与传统规划的区别,明确目 前推广条件的欠缺,指出应逐步推广情景规划,并从实现科研 储备、奠定实践基础、建立规划体系三方面提出可能的路径, 对中国开展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具 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