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农业生产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农业的各部门和各种生产门类,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组合形式。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可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发挥不同地区的优势;宏观效益提高的同时,微观效益也不断提高;达到低投入、高效益、持续稳定增产。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使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破坏农业自然资源,浪费社会经济资源,生产的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2.
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为农民及其子女离开农业,在非农部门就业创造了条件;二是农民及其子女接受教育后,有助于他们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亦即教育能增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的能动性,提高农民的变革能力和经营决策能力。我国将教育分成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两大类。义务教育亦称基础教育,指小学和初中阶段;非义务教育包括高中、中等、高等及职业教育等。我国的一些学者就基础教育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研究,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如果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使得农业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提高1%,那么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可提高2%;如果文盲比重降低1%,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可增加1.2%。  相似文献   

3.
《管子》论农业生产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管子》看来,农业生产发展是富国富民的主要途径。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管子》提出了许多具体主张,主要有:1.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扩大土地要素的投入;2.通过增加劳动力数量、提高其质量和充分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来扩大人力要素的投入;3.改良生产工具;4.从所有制和分配关系入手变革旧的生产关系。本文认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发展农业生产的问题,这是《管子》经济思想中值得我们称道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测定郭显光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是指主要靠生产总量的增加,即通过土地、劳动和资本等投入要素的增加实现农业增长,不注重品种的质量,不惜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造成高投入、低效益,自然资源退化,生态环境恶化。集约型农业主要是提高现有的生...  相似文献   

5.
发展生态农业提高资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以生态科学原理为指导,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保护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形成农、林、牧、副、渔业的良性循环,保证农业的稳定发展.中国人多地少,如何节约农业资源,提高农产品资源的利用率,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唯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对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政策与农业技术进步杜晓君世界各国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技术进步是农业增长的源泉和核心内容。农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农业产出能力和产出质量,并使农业的比较利益基础从自然资源转化为科技知识和技能。在我国,农业的技术进步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使生产...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一切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与能量,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获取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主要源泉,是发展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农业自然资源是指能够为发展农业所利用的自然资源,通常包括土地资源、气侯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村能源,以及其他与发展农业有关的自然资源,如石灰石、钾盐矿、磷矿等。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与条件。  相似文献   

8.
一、贫困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持续农业作为一种长远的农业发展战略,其基本要求是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将适度的能源与物质投入和适用有效的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均衡的增长,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满足全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并把经济上提高效益同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协调起来,保证  相似文献   

9.
农业信息化是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信息农业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1)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2)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3)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  相似文献   

10.
农业自然资源核算,有助于在农业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条件下,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从而可以作为建立健全资源型持续农业体系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农业自然资源核算以农业自然资源估价为基础,主要包括数量核算、质量指数核算和价值量核算。农业自然资源核算的基本程序是分类、统计、估计、绘制流程图、分类核算、综合核算;基本原则是分类核算为基础、分类核算与综合核算相结合、以不变价估价为基础、与其他产业部门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农林牧产品生产基地,长期以来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和农牧产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对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并成为建设农业强省的主要限...  相似文献   

12.
据国家统计局2月22日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到2006年末,全国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20016万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39.5万个;农业从业人员34874万人(是指在2006年从业人员中,以从事农业为主的从业人员,包括我国境内全部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中的农业从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资源(是指2006年末农村住户常住人口中16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总量53100万人,其中男劳动力占50.8%;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13181万人,其中男劳动力占64%。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成为发展都市农业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农业的物联网技术可以对都市农业生产环境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实时获取,并通过有效的传输手段反馈到生产环节,使整个农业过程更高效、更安全。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让农民可以利用信息平台掌握农作物所处环境和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有利于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信息技...  相似文献   

14.
卢秀容 《农业经济》2001,(10):29-30
一、概述 资源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利用以提高自己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受社会约束的各种环境要素或事物的总称。资源的根本性质是社会性化的效用性和对人类的相对稀缺性,两者均依赖于人类的需要而成立.从而构成人口与资源这一地理学的范礴。人类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归根到底都是取之于自然,我们把自然界这些原始物质,包括能量、环境条件在内的各种物质因素与原料等统称为自然资源。农业上从自然界取得的原始物质就是农业自然资源,农业自然资源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范畴,它的内涵和外延并非一成不变,…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产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即农业区域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相对于农户经营结构和某一地区农业结构问题来讲,区域间的农业分工与协作,更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农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正因为如此,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我国地域辽阔,农业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着较大的不对称性和不平衡性。如何利用资源分布的这种区域性特征,确定合理的农业区域布局,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农业发展中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关键是要认识并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资源优势,不仅仅是指自然资源,还包括区位、交通、贸易环境乃至人文等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农业自古以来就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说法,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是形成农业地域分工的基础,也是商品农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农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江苏省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可谓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自古以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地区,农产品的主要来源地。但在长期使用这些自然资源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环境污染——养殖污染。江苏地区的畜禽养殖主要分布在城郊结合部和广大的农村地区,规模化大型养殖和小户养殖都比较多。但是大多数的畜禽粪尿都没有经过处理肆意排放,有些直接排入河道;有些露天堆置,雨后随径流进入水体。另外,为了增加水产品产量,向水中直接投放有机饲料化肥、畜禽粪便和农药的现象屡见不鲜,加剧了水体的污染。化肥和农药的滥…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实现农业现代化,整个农业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布局,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生产,不断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怎样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有计划地逐步实行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这是在今后规划和领导农业生产的实践中需要认真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的一项迫切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8.
精准农业是指按照田间操作单元的环境条件和作物条件,精细准确地调整各种农艺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农业生产措施,精准量化生产投入标准,以期获得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应用,促进现代农业向精准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热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他们的文化素质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生产技术优化升级、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虽然农民受教育水平有了提高,但在发展现代农业中,他们的文化素质依然有提升的空间,表现在主体性不高、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没有太大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不高等,需要从提高农民的主体性、增强科技和创新意识、提升经济产业链、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既是对自然资源现状的盘点,也是对资源潜力的勘察。在此基础上,使我们有可能进行更深入地探讨——存在于某一自然——经济区域的各种资源,以何种方式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才能取得最优的利用效率的问题。资源的最优利用效率,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是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它的继续和深入;是联系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与农业生产措施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