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入WTO10年,中国银行业多层次银行体系发展更加完善,银行业开放基本与对外开放的宏观政策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一致,并与中国银行业发展程度和金融服务需求适应,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步入对外开放新时期。中国银监会近期颁布的《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报告》中说,将继续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银行业风险防范能力,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北京等五个城市正式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大门加速打开,中外资银行之间如何加强合作已成为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按照我国跨入WTO大门时为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制订的时间表,中国银行业从2006年12月11日起对外资全面开放,对所有外资银行实现“国民待遇”。我们叫喊多年“狼来了”之后,外国的“银狼”真的来了。中外资银行之间面对面的较量已经拉开帷幕。面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中国银行业需要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5.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是与我国整个经济的改革开放同步进行的,经历了一个从特区到沿海城市,到中心城市,再到所有地区;从外币业务到本币业务;从外资企业和非中国居民到中资企业和中国居民的渐进式开放过程。中国加入WTO标志着对外开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两年来,依据WTO基本原则和加入WTO承诺时间表.我国逐步放开了对外资银行在客户、业务范围、币种和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并将于2006年全面开放银行业,创造中外资银行之间平等、互惠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不长的时间里,中国银行业正在经历着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在经营战略上。中国银行业放眼全球,加。决了国际化的步伐。在外汇业务经营上,扩大了中间业务的市场拓展——这个市场曾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提高银行业竞争力的最大障碍之一。而原有外汇产品的“同质化”使得银行加大了对外汇经营服务“差异化”的决心。毫无疑问,2008年将是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相似文献   

7.
外国银行机构进入及其威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银行业全方位对外开放日益临近,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已进入加速阶段。外资银行机构的大举挺进,势必对中资银行的生存发展构成现实威胁,而包括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对外国银行的进入都有相应的限制性措施。基于此,我国银行业对内开放不仅迫在眉睫,而且银行业对外开放中的自我保护同样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成就与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金融》2006,(4):22-24
作为我国整体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银行业开放已走过了26个年头,在开放广度和深度上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束,机构设立、业务经营以及投资入股等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实践证明,银行业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银行业整体发展。为更好地迎接银行业全而开放,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银监会系统地研究了下阶段的宏观形势,分析和完善了相应的监管对策与风险防范手段,以在巩固现有开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业开放水平,促进中外资银行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9.
日本银行业从被动开放、政策管制到主动开放、制度放松,经济经历了复苏、繁荣、泡沫、萧条和再恢复的奇异怪圈,其中又诞生诸多风险。难道是日本银行业主动对外开放的决策路线错误了吗?对中国银行业来说,从外资银行的引入到2 0 0 0年中资银行的走出,再到加入W T O后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中外资银行国内同台竞争,资本流出入方式不断增多,因当局采取的防控措施,将中国银行业开放的风险损失降低化解。这是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决策比日本好吗?如此问题,通过中日银行业风险调控的对比以揭开其面纱。  相似文献   

10.
一、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市场开放的格局1.当前中国银行业市场的开放状况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目前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从机构设置来看,已从只允许外资银行设立代表处发展到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从地域来看,放宽了对外资银行的地域限制,允许其在中国境内所有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从业务范围来看,已从最初只允许办理外币业务扩大到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并放宽了对外资银行人民币同业拆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规模限制。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华外资银行的数量迅速增加,其…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融》2003,(24):9-11
在12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将陆续实施五项重要措施,稳步推进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会后,本刊记者就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以及对外资金融机构监管等相关问题采访了银监会银行监管三部主任王兆星。  相似文献   

12.
一、加入WTO后的中国银行业市场 1.当前中国银行业市场的开放状况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目前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从机构设置来看,已从只允许外资银行设立代表处发展到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从开放的地域来看,放宽了对外资银行的地域限制,允许其在中国境内所有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从业务范围来看,已从最初只允许办理外币业务扩大到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并放宽了对外资银行人民币同业拆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规模限制。近年来中国银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引进外资银行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步伐越来越快,中国银行业以外资银行或境外投资机构参股中资银行为基本开放形式,外资开始逐步进入中国银行业。对此,在国内金融界展开了“得失大讨论”,有批评之声,有支持之语。本文就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利弊加以分析,并探讨了国内资金参与商业银行改制的投资渠道,提出在目前形势下,引进合格的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我国的银行改革和未来的发展,是金融改革和金融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是银行改革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功爽  黄红辉 《海南金融》2009,(1):71-74,85
随着2006年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中国银行业已全面开放,在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已经一年多的历程中,金融界此前探讨过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已经被现实验证,但是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本文进一步审视并深入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体系乃至监管层将会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中资银行及金融监管层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银行业应更多地借鉴发达国家跨国银行先进的经验及策略。本文阐述了发达国家跨国银行的发展战略和风险管理的策略,并提出对中国行业的借鉴与启示,即中国银行业应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模式,实施跨国并购方式促其快速成长,注重金融创新发展,要有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与监管,加强技术支持力度,以提高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不长的时间里,中国银行业正在经历着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在经营战略上,中国银行业放眼全球,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在外汇业务经营上,扩大了中间业务的市场拓展——这个市场曾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提高银行业竞争力的最大障碍之一。而原有外汇产品的同质化使得银行加大了对外汇经营服务差异化的决心。毫无疑问,2008年将是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入世五年以后,中国金融业将对外全面开放。在过渡期内,加速推进中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重组成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任务,而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则成为实现中国银行业重组的重中之重,同时又是推进中国国有银行重组的重要外部条件。本文拟从中国金融资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在即,有人说,面对中国银行业实体网点众多的优势,外资银行将不约而同地把发展电子银行作为突破网点和地域限制、抢夺高端客户的重要手段。电子银行作为新兴业务的代表之一,正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开展网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已成为中国银行业身不由己的选择。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与其说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因为要应对来自外资银行的竞争,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度测评及理性开放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截至2007年末,外资银行不仅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分行,还注册成立了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同时还有33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参股了25家中资商业银行。面对扑面而来的外资银行,中国的一些金融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提出了"贱卖论"、"威胁论"和"单边开放"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的判断和评价凸显其重要性。本文对2003~2007年这一时期的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度进行测算,结论是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属于中等水平;本文还从实际对外开放趋势的角度进行分析,结论是中国银行业的实际对外开放度远比定量测度的要高。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及一些国家银行业表现出脆弱性的状况下,中国银行业应汲取其他国家银行业开放的经验和教训,走适度理性的开放道路,才能更加有利于中国银行业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金融开放与我国金融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银行业开放后对中国银行业稳定性的冲击金融开放中的银行业开放对中国银行业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外资银行的进入将把国际银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带到中国,通过其利润和创新机制的引入,逐步打破中国银行业竞争不足、管理低效的局面,促进中国银行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金融业对外开放之后,由于中国银行业整体上的竞争力与外资银行存在明显差距,如资金不足、不良贷款比率较高、税赋重、内控机制不健全等,中国银行业面临严峻挑战。长远看,金融开放对中国银行业来说将是净收益,但短期看对中国银行业也可能使成本大于收益,使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