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7 毫秒
1.
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销售商品收入的职业判断 :确认收入必须判断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给购货方 ;确认收入必须考虑是否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 ,或是否对已售出的商品继续实施控制 ;确认“收入”必须考虑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是否能够流入企业 ;确认收入必须在可靠计量的前提下进行  相似文献   

2.
刘锐君 《新智慧》2008,(12):19-20
一、收入确认《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销售商品收入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予以确认: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③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相似文献   

3.
傅秉潇 《新智慧》2005,(10):26-27
会计上关于收入确认的一般准则要求,企业销售商品,在符合下列条件时确认为收入:①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转移给买方;②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③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税法上在一些具体项目上对应税收入的界定比会计上要宽。  相似文献   

4.
刘善辉  谢志琴 《新智慧》2004,(12A):46-46
在财务会计理论中,会计要素确认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中,收入的确认是会计要素确认的重点。收入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收入只有在符合以下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④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  相似文献   

5.
会计核算原则是对会计活动一般规律的认识,是指导会计实务的规范。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原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将就此问题作以下初步探讨。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现象越来越复杂,其表现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从会计的反映职能看,会计必须反映经济真实,而不是简单地反映其经济形式。正是基于此原因,世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都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为制定会计准则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所谓实质重于形式就是指经济实质重于具体表现形式,具体而言,就是要求以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导致相关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作为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而不是以其法律形式作为判断的标准。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为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完全分离的金融衍生工具、销售创新等在会计报表上得以反映提供了条件。我国现已颁布的会计准则中,无论是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还是收入确认的方法,都已体现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如《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中规定:“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关联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出售的商品实施控制;③与交易相关的经...  相似文献   

6.
徐建华 《新智慧》2006,(11):57-58
如何判断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给了购货方,是我国会计工作中的难点之一。笔者引入民商法学理论中的“交付”、“风险转移”、“孳息归属”和“所有权转移”等概念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会计政策与税收政策在收入的确认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税收对收入确认的范围比会计对收入确认的范围宽;两者确认收入的原则不一致;两者收入实现确认的时间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8.
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差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会计收入涉及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确定,其确认与计量由《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范。应税收入涉及一定时期企业应交各种流转税和所得额的计算,其确认与计量由《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范。把握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的联系和区别,对正确提供会计信息和缴纳各种税金及附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收入的确认,关系到企业损益的正确计算。本文就《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与现行行业制度对收入的定义、收入确认条件和确认标准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揭示收入的本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王淑杰 《新智慧》2004,(4B):21-22
收付实现制是指在现金已经收到或支付时确认交易和事项,而不考虑与现金收付相联系的商品或服务的供应是否已经发生。它需要确认的会计要素是收入和支出,编制收入支出报表或现金流量表。其优点是:第一,收付实现制单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计量依据,操作相对简单,会计人员不需要经过复杂和系统的培训即可掌握。第二,收付实现制基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不再对某项交易或事项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而是给出确认和计量的判断标准,会计人员需依据这些标准做出职业判断。新收入确认标准对会计信息质量及企业经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笔者根据对该准则的学习和工作实践,谈了自己的认识并提出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黄惠忠 《新智慧》2004,(6B):80-80
“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 所有权益 收入-费用”、“资产=负债 所有权益 利润”,国内部分基础会计原理教材中都出现了上述三个等式,但笔认为,这三个等式是否成立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完善分期收款销售会计处理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的规定,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可在销售成立时一次确认销售收入,且以公允价值(分期收款总额的现值或商品采用一次性付款时的售价)确认收入金额。笔者拟对分期收款销售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尹世芬 《新智慧》2007,(4):42-48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对外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收到的价款属于其他业务收入。而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属于营业外收入;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不属于收入;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收到的价款与其初始人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15.
收益有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之分。现代企业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是会计收益,会计收益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我国会计中的收益是狭义的利益,不包括费用和损失;收入的概念也有不同的含义,与利得有明显区别。会计核算应对三加以正确区分,以提供更加切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6.
投资收入纳入收入要素内容更能体现其让渡资产使用权所形成的经济伯流入这一特点;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利益的流出,它不包括那些因偶发性、不可控事项产生的损失性支出;利润要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应是“收入”、“利得”、“费用”、“损失”要素金额的代数和。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经营业务缴纳的主要税种有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各税种的应税收入范围、收入实现时间存在不同之处,同时,会计确认收入的范围和条件与税法也存在着差异。本文通过分析会计、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收入范围和收入实现时间方面的差异,以期准确核算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会计收入并准确计算各税种应纳税额。  相似文献   

18.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于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如果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能够合理估计退回可能性并确认与退货相关负债的,通常应在商品发出时确认收入。如果企业不能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的,通常应在售出的商品退货期满时确认收入。下面仅对前一种情况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基本会计准则、收入具体准则及行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中存在许多矛盾和缺陷。以收入的定义、确认、计量等有关理论为依据,对其中相互矛盾和缺陷之处作深刻的分析、评论,并进一步提出完善办法,可以保证收入可靠性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0.
会计上关于收入确认的一般准则要求,企业销售商品,在符合下列条件时确认为收入:①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转移给买方;②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③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税法上在一些具体项目上对应税收入的界定比会计上要宽。一、涉及流转税的视同销售根据税法规定,单位或个体经营者的下列行为,应视同销售,征收增值税:①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②销售代销的货物;③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至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④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⑤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⑥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⑦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⑧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上述第①、②项规定,从会计角度来看,这些货物并未实现销售,风险与报酬未转移,也无相关利益流入,企业只是将货物存放于别处,仍继续保留其控制权,不符合收入确认原则,因此会计上不作为收入处理。之所以税法上规定视同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