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诗军 《城市建设》2010,(3):204-204,206
随着建筑向体量大型化和结构功能多样化方向发展,超长(即超过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结构、主楼裙房式结构或体形不规则结构不断出现,特别是对地下防水有要求的建筑物,要求结构不留变形缝,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还有对长度较长、面积较大带地下室的高层板式楼字等建筑物,以及独立的地下建筑物都根据设计规范要求设置了沉降或伸缩后浇带。  相似文献   

2.
随着建筑向体量大型化和结构功能多样化方向发展,超长(即超过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结构、主楼裙房式结构或体形不规则结构不断出现,特别是对地下防水有要求的建筑物,要求结构不留变形缝,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还有对长度较长、面积较大带地下室的高层板式楼宇等建筑物,以及独立的地下建筑物都根据设计规范要求设置了沉降或伸缩后浇带.  相似文献   

3.
高层建筑过去通常采用伸缩缝来解决砼温度收缩应力对结构带来的变形和裂缝问题。建筑上常常有许多主楼与群房连为一体的工程,为了减少沉降差在结构中产生的内力,主楼与群房间在施工中采用后浇带,这是因为我国现行《砼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对伸缩缝的设置间距作了明确规定。但这种永久的缝一方面因多庙基础、墙、柱和止水构造等而增加房屋造价,另一方面因建筑构造上要做特殊处理给施工造成诸多不便。为了克服永久性伸缩缝带来的缺点,即后浇缝的办法控制变形和裂缝,这种办法还能解决高差及荷载显著不同的整体建筑物沉降不均的问题,经在许多建筑中施工后,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层建筑过去通常采用伸缩缝来解决砼温度收缩应力对结构带来的变形和裂缝的问题。建筑上常常有许多主楼与群房连为一体的工程,为了减少沉降差在结构中产生的内力,主楼与群房间在施工中采用后浇带,这是因为我国现行《砼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对伸缩缝的设置间距作了明确规定。但这种永久的缝一方面因多设基础、墙、柱和止水构造等而增加房屋造价;另一方面因建筑构造上要做特殊处理给施工造成诸多不便。为了克服永久性伸缩缝带来的缺点,即后浇缝的办法控制变形和裂缝,这种办法还能解决高差及荷载显著不同的整体建筑物沉降不均的问题,经在许多建筑中施工后,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超长结构是指结构单元长度超过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所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结构.由于常规后浇带施工工序繁多,时间跨度长,施工成本高,而且难以保证整体质量,经常出现漏水现象.后来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研究出UEA的应用技术,利用混凝土外加刑补偿收缩的原理,采用加强带代替后浇带,实现了超长钢筋混凝土的无缝施工.  相似文献   

6.
一、工程概况 广州市某建筑项目采用框架结构,地下室一层,主楼地面六层,裙楼地面三层.主楼建筑物外边长100m,宽11.5m,南北两侧裙楼为二个错开的半圆形构成,半径分别为28m和22m.地下室外侧墙边线沿着主楼与裙楼的外边线,墙高4.5m,墙厚0.35m.  相似文献   

7.
新发布的<混泥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泥土规范)中,对钢筋混泥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了,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宜".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国内外通用的施工做法是: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减小混泥土收缩的有效方法;在我国,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  相似文献   

8.
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国内外通用的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国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现浇混凝土结构得到大量推广和应用.但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较大(建筑长度接近或略大于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时,现浇混凝土结构(尤其是普通楼板)易出现许多裂缝,调查分析表明,真正意义上,由外荷载直接作用产生的裂缝很少,而由间接作用(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形)引起的"间接裂缝"则占了绝大多数."间接裂缝"主要是由于大面积现浇混凝土易产生较大的收缩、温度变形,且由于混凝土结构基本上都是高次超静定结构,混凝土的收缩、温度变形得不到释放,必定要引起混凝土结构的约束反力.此约束反力随结构平面尺度的增加而积累,当约束反力达到一定程度上时,就会引起混凝土结构的裂缝.  相似文献   

10.
从地下室外墙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一旦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必然造成混凝土的开裂。为减少和防止地下室外墙板产生裂缝,在施工中可采取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建筑向体量大型化和结构功能多样化方向发展,超长(即超过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结构、主楼裙房式结构或体形不规则结构不断出现,高层建筑主体和多层(或低层)裙房之间,也常常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问题.这种施工后浇带可称之为沉降后浇带.为防止混凝土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伸缩后浇带.  相似文献   

12.
在高层建筑中,地下室的混凝土墙产生裂缝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裂缝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和耐久性.本文简述了裂缝出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探讨了裂缝的控制措施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高层建筑中,地下室的混凝土墙产生裂缝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裂缝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和耐久性.本文简述了裂缝出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探讨了裂缝的控制措施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在新规范中比原规范更加严格.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  相似文献   

15.
后浇带是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克服由于温度收缩和结构主体沉降而可能产生的有害伸缩和沉降的一种临时施工缝。在建筑物的总体布置中,过去常常用沉降缝、伸缩缝或防震缝来消除沉降、温度收缩和体型复杂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这常与建筑使用要求和立面效果以及防水发生矛盾,而现在常常采用施工后浇带克服此矛盾,而后浇带的优点是立面效果好,有利于发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等,但由于我们对后浇带的构造理解不够深刻,经常由于施工不当,造成板面裂缝、漏水等。  相似文献   

16.
在建筑工程中,为了功能的需要和解决高层主体与裙房间的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等问题,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我国常用的做法是设计施工后浇带。本文针对这个方法的设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根据施工经验提出了一些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概况 某矿井中央区开采6个煤层,其中8(上)及8层为近距离煤层,能过揭露可知,-150处两层间距为1lm。而+30处仅14m。煤层厚为1m~18m,倾角5°-12°,单斜构造,8(上)层的顶板为0.2m~08m厚的灰岩暴露以后,潮解,风化膨胀,特别是遇水,其抗压强度急据下降,最后变成泥质状态,造成巷道底鼓、片帮、对巷道掘进及使用造成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8.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较为普遍,裂缝的类型也很多,但按成因基本可归结为由外荷和变形引起的两大类裂缝.其中由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引起的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以及由这两种变形共同引起的温度收缩裂缝则是实际工程中比较常见的裂缝.随着建筑向大型化和多功能发展,超长(即超过温度伸缩缝间距)高层或大柱网建筑不断出现,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施工中泵送混凝土工艺的应用,使超长混凝土结构易出现的温度收缩裂缝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虽然这类裂缝属非结构性裂缝,一般不致影响构件承载力和结构安全,但却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同时也会给使用者感官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一旦出现裂缝不仅影响工程质量,同时在处理商品房质量纠纷上也处于不利位置.  相似文献   

19.
钢筋混凝土长墙收缩的裂缝控制是关系到结构能否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混凝土长墙出现的贯穿性裂缝进行了成因分析,并讨论了后浇缝间距与控制拆模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桥梁伸缩缝处跳车问题(尤其是桥头跳车)是目前国内公路较常见的道路病害。设置桥梁伸缩缝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之一。桥梁伸缩缝装置是桥梁构造的一部分,如果设计不当、安装质量低劣、缺乏养护,会在桥梁伸缩缝处引起跳车。桥梁伸缩缝处出现破坏,接缝处下沉,路面损坏,出现高低不平的错台,这些台阶,轻的使车辆通过时产生跳动与冲击,从而对桥梁和路面造成附加的冲击荷载,并使司乘人员感到不适,严重的甚至引起行车事故,从而影响了公路的正常营运。桥梁伸缩缝的施工是桥梁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桥梁的服务质量及使用年限。以下简要说明伸缩缝施工的技术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