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6本次大赛是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赛区,它为两岸四地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大学生创新创业话题是两岸四地深入交流的重要话题,是两岸四地合作共赢走向深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大陆经济发展迅速,给很多台湾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台湾杰出青年经贸发展促进会就是本次大赛的协助组织方,邀请的大学生团队中,涵盖了台湾的众多顶级学府,代表了台湾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实力,其中包括台北大学、中山大学(台湾)、成功大学等众多大学生创  相似文献   

2.
范庆平 《中国经贸》2005,(9):i0010-i0010
经商务部批准,由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罗开富会长带队的代表团一行14人于2005年7月18日至27日出访台湾,参加2005年“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货代物流研讨会”与“2005年台湾国际物流与运输博览会”。  相似文献   

3.
<正>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岸高新产业投资与合作研讨会代表团,2013年8月25日至31日,赴台湾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两岸高新产业投资与合作交流活动。此次赴台,两岸方面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会长刘利华率团出席了27日在台中举行的"两岸通讯产业合作与交流会议"以及30日在台北举行的"海峡两岸高新产业投资与合作研讨会暨采购洽谈会"并致辞。台湾  相似文献   

4.
数字 NUMBER     
两岸业者探讨“阅读经济”新机遇
  5月29日,“阅读经济与两岸实体书店转型发展研讨会”在台北举办,两岸出版业界相关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等100余人出席。研讨会由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台湾两岸华文出版品与物流协会联合主办,台北出版商业同业公会、台湾电子书协会、台湾个体书店文化协会协办。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货代研讨会,将于2002年11月13-15日在北京召开。研讨会的目的是为加强贸易合作,增进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四地区货运代理行业的交流,促进海峡两岸尽早实现三通。为此,于1998年大陆和三地区同业组织一致通过了每年举行一次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货代研讨会的动议,并确定由四地区轮流举办。1999年的首届研讨会在香港举办,2000年是在澳门举办的,去年的研讨会是在台北举办的,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第一次组团参加了由台北市航空货运承揽商业同业公会承办的上届研讨会。目前该研讨会已经成为周边地区具有一定影响的货运代理行业会议。2002年研讨会是第四次,由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承办。  相似文献   

6.
经过两年多的筹备,由海峡两岸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和台湾。工业总会”共同主办的“两岸科技成果交流研讨会”于1998年7月15日至19日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这是两岸开启科技交流“来最大的一次活动,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尤其在岛内反映强烈,各主要媒体均对这次研讨会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7.
正5月29日,"阅读经济与两岸实体书店转型发展研讨会"在台北举办,两岸出版业界相关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等100余人出席。研讨会由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台湾两岸华文出版品与物流协会联合主办,台北出版商业同业公会、台湾电子书协会、台湾个体书店文化协会协办。与会人士认为,实体书店目前面临的困难是由于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互联网营销的方便快捷等诸  相似文献   

8.
海君 《港口经济》2013,(1):41-41
随着两岸交流日益深入,台湾越来越多的商品进入内陆市场,其中很多商品在运输时需要全程的冷链控制。面对这样的市场需要,2011年7月,经商务部、国台办组织专家评估,厦门市被确定为“两岸冷链物流合作试点城市”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水后,  相似文献   

9.
两岸科技合作将有助于台湾的发展台湾客坛协会近期举办了两岸科技展望研讨会。祖国大陆经济快速增长,已成为台湾企业的求生之地,机械电机、资讯电子产业、金融业与学术界代表呼吁台湾当局,以更开放的态度处理两岸人流、物流与资金流问题,协助台商利用祖国大陆资源成为国际商品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与会者普遍认为,祖国大陆经济快速发展,资讯电子厂商赴祖国大陆设厂是必然趋势,如果能确实做到两岸分工,对将有益于台湾未来发展。岛内传统机械业转产高科技产业设备台湾经济当局ITIS举办了台中南部业界相关人士参与的“2003科技产业现况与市场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两岸"大三通"的实现,大陆与台湾的交流越来越密切。青岛因为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区位优势,与台湾的交流合作更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青岛人到台湾旅游,切身感受宝岛台湾的优美风光和风土民情。对台湾的认识和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台商在青岛的投资也日渐增加,两地的交流节节高。  相似文献   

11.
金悦 《辽宁经济》2003,(9):86-86
清代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随着台湾的开发而进一步增加,台湾的进一步开发又促进了两岸的经济交流。在清代,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闽粤等沿海地区的大量人口移居台湾,对宝岛展开了一浪高于一浪的开发;二是台湾的大量物产输入大  相似文献   

12.
福建作为海西的主体,与台湾有着地缘相近、血缘相亲等独特优势,应充分发挥对台优势,率先推动和深化两岸影视交流的规模和深度,满足两岸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出反映两岸同根同源的影视精品,增强台湾同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两岸影视交流平台,促进两岸影视人的合作与交流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3.
陈斌华 《中国报道》2008,(8):111-111
2008年7月4日,一个光耀两岸交流交往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两岸周末包机正式实施,此后每周有四天两岸之间将有客运包机,不仅缓解了两岸人民特别是在大陆的台胞往返两岸之间的“行路难”,而且大陆沿海与台湾本岛之间的“一日生活圈”隐然成型。这一天,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发团的680名游客,率先踏上台湾本岛。  相似文献   

14.
10年来,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两岸市场开放不够,相互间互补性不强,造成资金流动不足。如两岸间相互输出的主要是原材料、机械设备、零组件和初级产品或加工品。这造成了扩大两岸经贸的障碍。因此,要全面、客观认识两岸经贸中存在问题,才能够有针对性去解决问题,因应两岸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T3)后,抓住机会发展两岸关系。两岸加入WTO,这将便于进行建设性的接触、沟通,在WTO构架下形成一致的意见,尤其是在大家所关切的通商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化解不通关不入境的限制。两岸面临挑战与机遇台湾为因应人…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两岸搭桥之政策理念及推动成果为求建立两岸各项重点产业的合作平台,并创造两岸产业合作机会与舞台,台湾"经济部"在2008年8月的"行政院院会""搭桥项目",选定十五项重点发展产业,通过定期举办研讨会的方式,预期着手建立"一产业一平台"的两岸交流模式,让两岸之间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创造两岸产业合作联盟,连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贸》2006,(1):6-6
各会员、货代物流企业及相关单位: 应国内货代物流企业的要求,我协会和WCAF物流网络有限公司定于2006年4月2日至4月5日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君悦酒店(HYATT REGENCY VANCOUVER HOTEL)与加拿大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共同主办“中外货代物流企业美洲地区会议”。此次会议旨在让中国企业更大限度地了解北美、中美和南美地区的货运市场,为中国与美洲地区的货代物流企业搭建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会议除典型企业介绍经验外,将用70%以上的时间为各参会代表安排实质性的业务洽谈,即“一  相似文献   

17.
大荣上海公司获祖国大陆一级货代执照大荣货运下属的上海鸿硕国际货代公司取得祖国大陆货代执照。大荣货运是第一个到内地投资的台湾货运业者,总投资额超过1395万美元。虽然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但是看好祖国大陆海空货物运输市场每年30%的增长速度,以及未来逐步开放的物流服务。大荣将祖国大陆作为重要的投资地点,并提供当地业者第四方物流咨询服务。大荣货运目前积极在天津、中山、深圳、哈尔滨、大连、杭州、南京、扬州等地组建物流中心,计划在2005年以前在祖国大陆各中心城市建立33个现代化的物流基地。游艇工业区将落户兴达港台湾最大游…  相似文献   

18.
由海峡两岸食品业工程科技界共同发起,经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近一年筹备的"海峡两岸东方食品研讨会"于8月16~19日在北京科技会堂召开。1997年3月,应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刘廷英所长的邀请,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卢良恕院士率领的食品工业考察团访问台湾。卢院长邀请台湾食品工业界回访,并议定举行这次以东方食品为主题的研讨会。在侨日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肪院士代表中国工程院致开幕词指出:"相信通过大家的交流与研讨,将进一步推动两岸在食品科技方面的发展,加强两岸在食品技术方面的交流,促进两岸食品生产…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是伴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开展而发展的。多年来,两岸科技领域经历了尝试接触、相互了解、专业交流的过程,走出了相互确认对方价值的第一步。随着台湾企业家在祖国大陆的投资,台资企业已经从传统产业跨入高科技产业,两岸的优势逐步走上了相互补充、逐渐汇聚的道路,更大规模的高科技交流和全面合作已经展开,展示了两岸科技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创业风险投资的比较分析表明,大陆与台湾创投发展各具特色、各有优劣,在新的形势下两岸创投在相互竞争的同时,更需要相互的交流与合作。然而,目前台湾和大陆都还存在较多制约两岸创投合作的因素,因此,应采取积极的对策,促进两岸创投实现深层次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