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广西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1990~2005年广西房地产开发投资与GDP的时间序列资料,描绘了广西房地产开发投资、GDP的发展走势,并对房地产业与GDP的关系作了相关的分析,并实际测算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分析得出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广西的经济增长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发现房地产业的波动对广西整体经济的影响较大。并指出基于现阶段出现的房地产投资过快,部分地区存在一定泡沫以及房地产行业在广西发展尚不成熟的条件下,广西的经济发展不能过度依赖房地产业扩张,而选择合理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工业才是保持广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产市场》2007,(11):13-13
国家统计局最新的一份名为《防止房地产开发投资由过快趋向过热》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呈现明显的反弹势头,当前增速已接近2003年宏观调控前的增长水平,房地产行业已经接近趋热区间的临界点,应警惕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由过快趋向过热。  相似文献   

3.
从宏观经济与房地产经济周期来看,1998年到2004年中国房地产业处在上升阶段。以2003年央行121号文件为起点,中央政府开始了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并且一直持续到2006年7月份。连续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对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需求膨胀起到了明显作用。从2005年8月份开始出现了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企业数量减少,就业人员数量减少等一系列行业紧缩后果。  相似文献   

4.
从宏观经济与房地产经济周期来看,1998年到2004年,中国房地产业处在上升阶段;从2002年起,中央政府开始了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连续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对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需求膨胀起到了明显作用。从2005年8月份开始出现了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企业数量减少,就业人员数量减少等一系列行业紧缩后果。因此,2004年可以看作是房地产业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5.
国家统计局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呈现明显的反弹势头,当前增速已接近2003年宏观调控前的增长水平,房地产行业已经接近趋热区间的临界点,应警惕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过快、过热。国家统计局表示,应该采取包括完善住房保障、金融、土地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防止房地产开发投资过热。报告还建议,为从源头上防止开发商土地的炒卖和囤积,建议改进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出让和房屋的商品化,外资和港澳台资本开始进入中国房地产业,并对房地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宏观经济与房地产经济周期来看,1998年到2004年中国房地产业处在上升阶段,2002年中央政府开始了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连续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对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需求膨胀起到了明显作用,从2005年8月份开始出现了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企业数量减少、就业人员数量减少等一系列行业紧缩后果。因此2004年可以看作是房地产业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7.
李战军 《上海房地》2013,(10):38-41
一、我国房地产投资总量、结构和原因 (一)投资保持较高增长态势 我国房地产投资最近十年整体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总体呈现下列特点。 住宅投资增长略快于房地产投资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长略快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但总体保持了同向,同步增长态势。房地产投资总额从2003年的1.02万亿元增至2012年的718万亿元,增长了约7倍;住宅投资增长了73倍;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66倍。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和住宅投资三者增幅年度间轮流交叉领先。这反映出因宏观经济状况和房地产调控政策对三种投资的影响在不同年度之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寿柏年 《浙江房地产》2004,(4):21-22,29
今年4月下旬以来,国家针对宏观经济领域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速,基础货币和银行信贷规模持续扩张,煤、电、油、运筹资源瓶颈约束加剧等经济现象,采取了一系列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高钢铁、水泥、房地产等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全面清理在建、新  相似文献   

9.
自199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额出现了新一轮的持续快速增长,增长幅度逐年递增,而且每年的商品房销售额增长率都高于房地产投资增长率,总体上看呈现了一种需求拉动增长的好态势。房地产开发完成的投资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也平稳上升,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持续增大。(见下表)  相似文献   

10.
邓瑜 《企业导报》2011,(11):112
随着房地产行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一些地区投资过热及房地产价格增长过快等问题相继出现,房地产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本文介绍了房地产风险管理的意义,分析了房地产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提出了降低房地产企业风险的措施,为保证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湖南房地产》2007,(3):71-71
记者近日从湖南省统计局投资处获悉,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我省去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明显减缓。 2006年,我省房地产市场呈现投资增长稳中有降,资金到位良好,供给整体平稳,需求升温等特点。但住宅销售均价涨幅依然较大,由2005年的1405元/平方米上涨到2006年的165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7.8%。从2005年的快速增长(337%)到2006年的平稳增长(21.7%),我省房地产开发投资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连续据全国之首,与之同步急剧增长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本文从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特点入手,通过测算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考察其趋势变化特点,得出较高投资较低收益的结论。从而对近阶段固定资产投资是否过热,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增长是否过热进行统计检验上的事实论证,结论证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经济局部性过热。此外,本文还通过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导致经济局部性过热的理论性结论。因此,指出宏观调控并非对经济全面控制,而是要针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局部性控制。宏观调控的目标应该是固定资产投资过高的行业或部门,例如:采矿业、制造业、铁路运输业、房地产行业。  相似文献   

13.
余建源 《上海房地》2004,(12):57-58
闵行区房地产业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正确的发展政策,几年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2004年1~9月,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8.1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7.0%,占全区社会投资总量的66.3%,居各行业投资之首,房地产已成为闵行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作为闵行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  相似文献   

14.
始于2003年下半年的宏观调控,针对局部地区出现的房地产投资增幅过大、土地供应过量、市场结构不尽合理、价格增长过快等现象,将土地政策上升到宏观调控的战略高度,全面开展了土地市场的治理整顿,不仅对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以及经济过热起到了显著作用,也带来了土地市场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经营者》2006,(13):15-15
今年5月中下旬,针对目前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房价上涨过快,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现象,国务院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房地产发展的调控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李文华  李文龙 《价值工程》2013,(14):195-197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年来出现不少关于房地产投资过度以及存在泡沫的言论,如何从我国目前投资体制以及政策引导角度分析房地产投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整理和介绍了经济增长与投资效率的文献及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尽量准确地介绍这些研究方法并相应作出分析和评述,为后面进一步深入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自199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额出现了新一轮的持续快速增长,增长幅度逐年递增,而且每年的商品房销售额增长率都高于房地产投资增长率,房地产开发完成的投资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持续增大,总体上呈现了一种需求拉动增长的好态势(见表1、2、3)。  相似文献   

18.
《湖南房地产》2007,(1):103-104
2006年湖南省房地产开发市场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明显减缓,由2005年的快速增长(33.7%)到2006年的平稳增长(21.7%)。房地产开发投资过快增长得到抑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初步实现。全年我省房地产市场呈现投资增长稳中有降,资金到位良好,供给整体平稳,需求升温等特点。但住宅销售均价涨幅依然较大,由2005年的1405元/平方米上涨到。2006年的165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7.8%。  相似文献   

19.
《北京房地产》2006,(12):59-60
经过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北京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在9月份训见成效,商品住宅价格增幅回落,房地产市场运行基本平稳。  相似文献   

20.
模糊综合评判在房地产投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地产业是一个高利润高风险行业,因此对其投资风险进行评价十分必要,考虑到房地产投资决策的原始信息具有模糊性的特点,通过对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因素分析,本文将模糊方法引入了房地产投资风险评判之中,并以实例论证了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