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创新与金融新产品研发和营销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外资银行的进入,使之更加白热化,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加强金融创新与金融新产品研发和营销.所谓金融创新,是指金融机构为适应新的环境而开发和创造出的金融新理论.其核心内容是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不断发展的鞍山工行●本刊记者孙长宜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职能的转变,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及金融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工商银行鞍山市分行在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过程中走出了踏踏实实的几大步,取得了同业中骄人的成绩。近几年,他们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日渐加快,金融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外资银行纷纷抢滩中国金融市场,金融产品推陈出新,金融服务不断创新,同业竞争环境日益严峻。如何抢占市场份额,调整利润结构,加大力度开拓中间业务,增强竞争实力,已是摆在国内商业银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国内同业竞争和本行与外资银行之间的直接竞争是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在对国外商业银行的综合化"金融超市"经营模式进行吸收借鉴的基础上,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超市",可以让商业银行的自身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文章主要从我国商业银行构建"金融超市"的必要性入手,对商业银行组建"金融超市"的措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金融体制和金融运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前,在金融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存贷款利差日益缩小,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盈利水平逐渐下降,经营风险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和同业竞争的新领域,已越来越被各家商业银行所重视。笔者试就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构成及其特征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其自有资财,以中介人身份凭借信誉、资质、机构、结算、信息、技术优势,在存款、贷款和投资之外代替客户经营和处置…  相似文献   

6.
张艳 《特区经济》2004,(12):95-96
西方银行业的金融创新远远地走在了前面,这意味着我们的银行业在加入WTO后面临严峻的挑战、全方位的竞争。在新世纪里,银行业如何应对国内外同业的竞争,银行业的生存之道在哪里,都极其倚赖对创新机制的研究,所以,毫不夸张的说,金融创新对我国银行业而言,是生存意义上的问题。一  相似文献   

7.
华坚 《特区经济》2005,(10):250-251
一、商业银行价值增值模式的转变——从价值链到价值网市场经济的深化和银行同业竞争的加剧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客户成为银行价值增值的核心,客户需求成为推动商业银行价值增值模式转变的重要因素。金融自由化和科技的进步扩大了银行的服务范围,  相似文献   

8.
史萍 《改革与战略》2008,24(11):101-103
个人金融产品的竞争成为当前各家商业银行争夺客户的主要方式。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竞争及自身主要靠单一城市经营,力量薄弱的现状。城商行在个人金融产品经营上主要存在信用卡业务发展缓慢,理财产品种类少,为中高端客户服务能力弱等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在内部加强服务基础建设的同时,在全国组建城商行同业协会及业务外包。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之间的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银行业的微利时代已经到来。因此,强化内部管理,管好用好银行内部的资金,降低经营成本,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会计具有核算、监督、管理职能。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强化会计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银行业开放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国门尚未完全打开,国内外银行同业已短兵相接,展开竞争。作为金融机构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迫切地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面对国内外金融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金融产品创新成为当代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商业银行只有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才能吸引客户、增加收益、有效应对竞争,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地位。但在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实践中与之相伴的金融风险也日益突出,特别是金融产品创新在规避原有的金融风险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风险,因此防范金融产品创新风险成为重要课题。对此,本文从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体系、强化金融产品创新内部风险控制以及制定金融产品风险约束机制等,分析加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策略,望给予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0和金融业对外开放日程表已排定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面对国际同业的激烈竞争,已无退路可言,必须增强深化金融改革工作的紧迫感、危机感,通过“强身健体”,积极应对入世挑战,把自身建设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求平衡、自担风险的现代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13.
目前,银行正处于历史性的战略转型时期,经济转轨对于金融改革的迫切要求和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以及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客观上需要加速推进现有的银行业的改制。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促使银行业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深入推进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4.
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证上的研究已为越来越多经济学家所关注.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新疆金融发展中存在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有效需求不足;银行同业无序竞争加剧;资本市场发展缓慢,融资渠道和工具单一等问题.要改善新疆金融环境,必须调整贷款结构,优化贷款投向;拓宽融资渠道,满足资金需求;主动防范风险,组建城市商业银行,构建中小企业的金融平台.  相似文献   

15.
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198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颁布了《信贷资金管理办法》,制定了“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事实上承认了通行于商业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市场,1986年1月,国家体改委和人民银行总行联合召开了广州、重庆、武汉等5个城市的金融体制改革座谈会,会上把银行的同业拆借列为金融体制改革试点的一项重要内容。同年1月7日,国务院颁布的“银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专业银行之间的资金可以相互拆借”,同业拆借合法化。从此,同业拆借市场在全国铺开,并迅速成为我国短期金融市场的主体,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清醒地看到,同业拆借市场并没象预期的那样正常发育。换言之,我国现行的同业拆借市场是一种畸形发育的金融子市场, 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首先面临的是金融机构间的相互竞争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银行自身的发展,不容我们回避。解决好这一问题,对基层农业银行的自身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同业竞争是商业银行的必然趋势 首先,市场经济要求银行必须增强竞争实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要求银行必须走商业化的道路。银行商业化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竞争性。竞争必然会出现优胜劣汰,促进资金向合理方向流动。基层农行在完成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之后,在经营中为谋求最大限度的利润,首先遇到的是同业间的竞争问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将由国内市场转变为国际市场 按照条约规定我国将在三至五年过渡期以后,全面开放市场。随着这个过程的显现与完成,商业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必将由国内市场的竞争,转变为国际市场的竞争。同时反映着同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具有跨越国性,由局部地区性的传统业务为主体的金融活动,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创新性的业务活动。商业银行之间,经营的全球化,竞争的国际化,是当今金融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朝流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对这一重大变革,直接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市场的构成及存在的问题侯振琪目前,我国的货币市场主要由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短期融资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分市场构成。(1)同业拆借市场:同业拆借市场是货币市场的主体。它是指各种金融胡构(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  相似文献   

19.
提高服务质量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金融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新的经营服务理念和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形成了金融产品同质化、同业竞争白炽化的局面。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江西境内各家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与日益发展的地方经济、与日益提高的社会公众需求还不相适应,提升服务质量已成为当前江西银行业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经济金融格局的变化和正式加入WTO银行面对的挑战,各商业银行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的效益增长点,充分利用自身网点、电子化、信息等资源,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创新金融产品,中间业务出现了业务品种增加较快、收入稳步增加的良好发展势头。但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加之受到当地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和同业竞争的影响,与发达地区商业银行相比,其中间业务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在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