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年的经济增长表现为明显的投资依赖,投资率不断攀高,经济发展中积累的矛盾与风险逐步显性化。鉴于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继续保持较高的投资率。投资率过高无疑存在一定问题,但更关键的问题是投资效率低下。为达致投资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深化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体制改革是基础,同时要切实改变重“硬”轻“软”的投资理念,加大科技教育等“软”投资力度,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化解投资领域的问题也应注重投资与消费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吉林大学商学院薛有志一、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历史本文所考察的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历史是从1895年日本取得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合法权利开始,到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战败投降为止的50年时间。这一时期,日本对中国的直...  相似文献   

3.
中国投资率长期居高不下的特征不仅与各国经济发展历程格格不入,而且与投资理论相悖。本文在提出中国高投资率之谜和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投资转化率和资本折旧率两个反映投资质量的变量对资本存量和投资率水平的影响,从投资质量视角解释中国高投资率之谜。分析表明:中国的投资质量低体现在投资决策失误、工程质量差和中间费用高等方面,从而导致较高的资产折旧率和较低的投资转化率;高投资率对资本积累的贡献率不高,中国资本依然稀缺,资本的边际报酬率难以进入递减期。解决中国高投资率的根本途径是提高投资质量。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柴敏 《亚太经济》2003,(5):51-54
本文分别从投资总量和投资的产业结构两个角度,对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美国对华直接投资进行了实证研究。其既有自身的内在决定因素,又与中国的区位特征密切相关,并且它还是美国跨国公司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投资行为的引致结果。  相似文献   

5.
2005年,摩根士丹利在日本的房地产投资达到了80亿美元,然而,它表示今年在中国的投资将是在日本投资的三倍,逐渐将投资重点从日本转移到中国。  相似文献   

6.
中国投资过热的性质、国际警示与经济走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下降走势的判断提出质疑,认为本次投资过热的性质是局部投资过度,与中国改革以来历次全面经济过热有本质区别,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测缺乏依据。文章分析了本次投资过热的国际背景,国际上重工业投资过度的历史教训,提出本次宏观调控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为中国经济走向持续高涨创造了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7.
郭凌威 《亚太经济》2023,(收录汇总):43-53
2018年美国外资监管政策做出重大变革,并不断进行动态调整。中美战略竞争也逐渐升级,中国对美投资遭遇更多限制。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外资东道国,厘清其外资监管政策的变化及影响对中国对外投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归纳并总结了美国外资监管新政的变化,并基于与金砖国家的比较,研究新政对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作为对美投资的“后来者”,在美投资存量仍相对有限,但美外资新政对中国投资却表现出较强的针对性,中国企业对美并购投资的数量、效率和产业范围均受到更显著的冲击和限制。中美竞争在中长期内或将持续,中国企业需要适应中美战略竞争与合作长期博弈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中国居民收入总体增长较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追一步拉大,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状况,进一步论证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相对低下,是导致农民增收困难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6,(46):31-32
【日本《经济新闻》11月7日】日本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开始减少。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今年前三个季度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为32.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预计,今年金年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很可能出现4年来的首次下滑。另外,美国和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也开始下降。目前。上述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已出现向印度等国扩散的趋势,这很可能导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和印度为研究对象,从资本总量和结构上考查了国际资本流入对两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计量模型检验得出结论;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同向变动,外国证券投资与经济增长反向变动;在印度,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稳定,外国证券投资以及外债等其他投资与经济增长有稳定的同向变动关系,外资在两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途径有明显区别,中国主要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企业竞争力,刺激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印度主要是通过借外债和吸引外国证券投资,补充本国资金不足,增加本国的消费和投资,刺激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周刊》2004,(1):16-17
有关部门刚刚公布10月份中国的投资增长率是22.5%,11月份的投资增长率是25.3%。另据专家估计,12月份的投资增长率会更低。中国的投资从第二季度末到现在为止一直处于一个小幅回落的态势,2003年中国投资回落的原因是什么?对整个宏观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2004年的投资发展趋势又将怎样?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伴随着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和“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已成为新兴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地。本文应用最新的经济统计数据,就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此分析判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所处的发展阶段及未来趋势。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对经济发展与对外投资之间关系的规律性认识相吻合;另一方面,中国现阶段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与理论预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滞后于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经济评论》2006,(12):33-33
摩根士丹利年内投资房地产的重点将由口本转移至中国,投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将增加两倍或30亿美元,该行看好中国的经济及房地产市场,不排除今年投资中国的金额会与投资日本的金额相等。  相似文献   

14.
刘立峰 《开放潮》2001,(11):29-30
九十年代初期以来,中国投资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其重要标志就是工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地位的转换。1990~2000年,全民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由2986亿元上升到24243亿元,年均增长23.3%, 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年均增幅高达38.6%;第二产业投资年均只增长16.2%,这主要是由工业投资增长缓慢引起的,工业投资年均增速只有13.1%;第三产业投资年均高速增长29.5%。不同行业投资增幅的变化也带来了行业投资比例的变化。如果说八十年代是工业投资兴旺的时期,九十年代以来,则转变为第三产业,特别是交通邮电业、房地产业投资持续繁荣。近年来中国投资行…  相似文献   

15.
《广西经济》2005,(9):5-5
据科技部8月28日发布的《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2005》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我国创业投资机构累计投资项目3172个,总投资额达219.9亿元,其中高新技术投资项目数达到了1628个,占50%以上,投资金额为134.4亿元,约占总投资额的60%,说明我国创业投资至今为止还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投资领域,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正日益加强。  相似文献   

16.
价值投资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阁  郑蕾芸 《理论观察》2005,(6):116-117
价值投资理念是证券市场上重要的投资理念,中国的价值投资理念处于起步阶段,QFII与中国基金引导价值投资理念成为主流的投资理念,价值投资理念在降低中国金融风险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流入服务领域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明显增加,服务业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逐渐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主流,在这样一种国际形势下.中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考虑到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研究不同地区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中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因此,南京作为中国的第二梯度的城市。研究其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变迁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度变迁过程及其特征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度的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微观层面的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制度变迁中主动性较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度的变迁过程实际上是政府主导的对外直接投资制度的形成过程,其变迁模式是一种典型的“自上而下”的模式。当前中国亟需建立企业主导的对外直接投资制度。  相似文献   

19.
投资国特征及其对华投资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经验研究来回答什么样的国家愿意选择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地 ,为此 ,本文采用直接投资强度来衡量中国与投资国的投资关系 ,并分析影响投资强度的因素。本文的结论是 :一些投资国的特征与对中国的投资强度有显著的相关性。这些特征包括 :投资国与中国的地理距离和商品贸易关系 ,投资国的政治制度、华裔人口、出口关税和产业结构等。  相似文献   

20.
《港口经济》2009,(10):63-63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不断扩大。截至去年底,东盟国家来华实际投资520亿美元,占我国吸引外资的6.08%。同时,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也出现快速增长态势。去年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达21.8亿美元,同比增长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