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从社会经济结构来看,在三年困难时期之后的上海确实有大量城市中小学生无法在城市得到安置,就当时而言,这无疑是上海巨大的城市人口“负担”。因此,上海需要将这些“多余”的城市人口妥善地输送出去。最终,上海确定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安置上海城市青年的主要安置地。这一安置地的选择,经过相关地方政府之间多方协作与博弈之后才得以确定,加之中央政府的最终敲定,知识青年、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安置系统。在安置地的选择过程中,整个安置系统协调之后的预期目标无疑是希望将城市人口“负担”转化为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力,以实现效益最大化。这既是知青输出地的“推力”与知青安置地的“拉力”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正是上海青年支援新疆的重要缘起。  相似文献   

2.
当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连锁巨头在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封疆裂土之际.苏果却选择了一条“羊肠小道”:立足县镇,淘金农村。在全球化就等同于城市化的商业信仰之下,这显然是中国企业一种另类而又本分的应对之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3万多温州人北上淘金15年,6000多温州人在哈成百万富翁,2000多种产品,400多家店铺,8000多摊位,2亿多年销售额匕年的时间,6000多名温州人在哈尔滨发展成了百万富翁!哈尔滨市温州商会负责人张雨林说,这还是比较保守的数字。从1984年第一个到哈尔滨来“淘金”的温州人算起,至今,这支北上的“淘金”队伍已经壮大到了3万人,成了我们这座城市最大的“打工一族”:他们经营生产的产品有2000余种。成规模的店铺近400间、在各类市场占有的摊位达到8000多个、年销售额近到Z元从形单影只,到应者云集;从一文不名,到腰缠万贯;从给别人打…  相似文献   

4.
丁祖昱 《沪港经济》2013,(10):57-57
如果说,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主旋律是“城市化”,那么,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主旋律将是“城镇化”,城镇化率可能会从51%提升到60%以上。 在这样一种情境下,城市运营就成了整个房地产的主旋律。不独上海等一线城市如此,一些三四线城市亦然——不断做新区、新城的冲动与实践,给城市运营带来了大量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城市运营的核心离不开政府,地方政府是运营的主体。但是,现今大多数地方政府对于“运营”的理解,停留在两个层面:或者认为“运营”就是“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在台湾高雄“福安宫”大殿前留影 周丰三 摄   我应台湾“中研院植物所”之邀,赴台从事应用藻类研究,工作之余,参观、游览了很多地方。 台湾的庙宇   在台湾任何城市的大街小巷,或乡村、山野都可以见到寺庙。我做过两次零星的统计:在寄居的“中研院”四周山坡上,共有大小寺庙 18座;从台北去高雄的火车沿线上,行程约 4小时,累计有大小寺庙 158座。在这 176座寺庙中,清真寺和教堂未予统计在内。   我想如果有人对台湾的寺庙进行统计,会发现在台湾岛每平方公里内的寺庙数,可能是世界之最。   “台湾寺庙为什么这么…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国内外全球城市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全球城市的理论逻辑、动态逻辑、实践逻辑。关于理论逻辑,基于经济全球化已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客观事实引出了跨国公司的主体地位,进而阐述了全球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紧接着从信息化角度阐述了全球城市资源配置功能从“在岸”演进到“在岸”与“离岸”并举;关于动态逻辑,从区域化全球化的发展程度、发展中国家如何崛起全球城市、全球城市作为地点空间和流动空间如何演化、全球城市版本的迭代升级四个方面阐述全球城市动态逻辑的基本趋势;关于实践逻辑,聚焦上海的全球城市建设,阐述了上海为什么要定位全球城市、中国的全球城市发生在什么地方、上海如何建设全球城市、上海到底怎么做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等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的崛起吸引了一代代宁波人前往“淘金”。到20世纪50年代,在沪宁波人已有百万之众,逐渐成为近代上海市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统计显示,现在每5个上海人中就有一个是宁波籍人士。宁波人的饮食习惯,如咸菜过泡饭、宁波年糕、汤圆、黄泥螺、咸鱼鲞都成了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习惯之一。更为有趣的是,现在全国闻名的上海话代表语“阿拉上海人”,其实是出自于宁波话“阿拉”。现在使用的“标准上海话”,实质是宁波话和苏州、无锡话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8.
小鹤 《沪港经济》2003,(1):63-63
上海之所以成为上海,就因为它是一座国际城市、移民城市。 不少上海人往往看不大起外地人,特别看不起近几年从全国各地来到上海的外乡打工者,总有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其实,追本溯源,现今绝大多数上海人都并非地道的“正宗货”。只要翻翻履历表就能看得出来,其中“籍贯”一栏,“无锡”、“高邮”、“宁波”、“合肥”不一而足,可以说,如今大部分上海人都是当年从各地来到上海的“打工者”的子孙。 上海的历史,始终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上海第一次开放,应该往上推到个九世纪中叶,是英国人的大炮把封闭的城门轰开的。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9.
彭化英 《新财经》2006,(12):32-34
投资沙漠是很多人敢想不敢为的事,宋军怎样走进沙漠又将如何在沙漠里淘金拉善这个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地方是中国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整个阿拉善盟29万平方公里1/3是戈壁,1/3被巴丹吉林、乌兰布以及腾格里达来三大沙漠所覆盖。倒退几年,这个位于内蒙古最西部的地方还根本不  相似文献   

10.
亚洲华人在金边淘金香港航空公司的班机到金边机场后下机的乘客大都是华人,各种腔调的中国话在这里都可以听到。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香港、台湾来的华人用潮州话、闽南话交谈;从中国大陆来的人则用北京话、上海话、四川话等南腔北调大声招呼。今天的柬埔寨王国敞...  相似文献   

11.
何流 《中国报道》2009,(6):79-81
一年后,成都人更愿意提及张艺谋的那句“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他们希望国内外的人们都来看看这片“最中国”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一个值得探讨的命题 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核心价值之一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世界著名的规划师沙里宁(美国)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这座城市市民的抱负,市长的抱负。在当今中国,围绕城市发展的定位有诸多争论,是发展多样性的城市,还是发展专业化的城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在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大背景下,为数众多的地方政府更热衷于打造专业化之城。例如,但凡汽车工业有点规模的地方,都在宣称要成为中国未来的“底特律”。上海、广州、长春、武汉、北京、重庆等六大城市,都在谋划成为“中国底特律”的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13.
9月21日,南京市宣布即日起购房不再需要提供新购住房证明。在南京取消了“限购令”后,只有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还“坚守”着“限购令”。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在未来会不会松绑限购?我们很难预测。但是很多人已经开始在关心:限购令松绑以后,会不会导致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房价上涨呢?我觉得不太现实,也不太可能。  相似文献   

14.
《浦东开发》2003,(10):26-27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同志在今年年初的一次讲话中,希望浦东成为上海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新风貌的重要窗口,成为体现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地区,浦东人要率先成为“可爱的上海人”,威为“可爱的上海人”的代表性群体.体现上海城市精神是浦东的神圣职责。现在,浦东新区正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抓住中国成功获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权,并且主要展区设在浦东的重要契机,紧紧围绕体现上海城市精神率先成为“可爱的上海人”这一目标、进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并提出了迎接世博会七年中的具体实施计划——《“迎接世博、克服陋习、弘扬新风”市民素质建设行动计划》。新区将努力培育塑造上海城市精神.使浦东成为上海城市精神的展示区。  相似文献   

15.
提起顶新集团,很多人会一头雾水,如果说到“康师傅”,则是家喻户晓———不就是那方便面吗?在中国的食品市场,“康师傅”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知名品了。来自台湾的顶新集团这粒种子在祖内地广阔市场的土壤里吸取养分,成长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最终从台湾的一家庭作坊式、名不见经传的食用油工厂,过了10年的艰苦努力之后,发展为海峡岸鼎鼎有名的食品企业。顶新集团的发展经历颇有些传奇色,而在其近于传奇的经历中则蕴含着不值得回味、思考和乃至借鉴的地方。“抢”来的第一品牌1992年,康师傅方便面一炮打响,迅走红大江南北,而在此之前,顶新根本…  相似文献   

16.
“蜗居”的隐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价,中国富裕的拦路石,牵动了城市人的每一根神经,是那样使人欢心使人忧愁。汶川、海地、智利、日本、台湾、唐山各处大大小小的地震,都驱散不了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在翩翩起舞中的火热。连“两会”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冒着房地产价格的熊熊火焰。  相似文献   

17.
台湾有多富     
每当我去一个地方回来,熟人们总要问;那里怎么样?这个“怎么样”似乎很笼统,其实很具体,就是指那里的经济状况,贫富程度怎么样。世界进入经济时代人们首先关心的是经济,希望听到对自己经济状况的参照系。正常的好奇心、攀比心刺激进步,不足为奇。我从台湾回来向我提这个问题的人就更多了,因为台湾的富已被当今商品世界炒得沸沸扬扬了,到底富到什么程度?一个状似芭蕉叶在世界海岛中居第二十八位的地方是怎么富起来的呢?我不是去考察台湾经济的,无法对台湾的经济作出准确、全面的评价,只能说出一些自己看到和感受到的现象。从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信息》2006,(3):23-23
据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你的城市理想”调查,有2946%的人最希望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建筑具有的品质是“外观很美、有艺术感的”;在“你希望居住的城市的历史年龄”一项中。38.38%的人希望居住城市的历史年龄在200年以上;多数人表示,除去经济因素。最受不了的一点是“生活缺少变化”。由此可见,丰富多彩、有历史内涵和审美情趣的城市“魅力”,已经成为当今许多人的城市理想。  相似文献   

19.
2002年重庆市江北区房交会时,江北区副区长李毅对记者称,从去年房交会推出“新江北,新人居”到今年”品牌兴区,绿色新居”的提出,实质上是我们在实施“城建带动“战略后,经过不断深化,进而推出“经营城市”创新发展的思路。希望通过房交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随着江北城市开发步伐的加快,“城建带动战略”的进一步深化,该区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将江北区打造成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山东建设》2005,(7):39-40
目前,“轻装修,重装饰”的居家理念正在悄然风行,给软装潢市场创造了的商机。北欧的宜家,台湾的剪刀——石头——布,特力屋等纷纷进入北京、上海等城市,同时很多欧美和台湾装潢公司也正在迅速进入这个市场,而对于目前国内二三级城市,这却是一个空白的市场,急需敏锐的企业家和投资者迅速抓住这个市场机遇,蓬勃本地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