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四川仁寿钟某和湖南桃源的游某,于今年初在深圳开公司时相识。1月初,二人在湖北的一家电视台的电视导购节目中,盯上了几家售物厂家。他们经过分析,先后将厂家的地址、电话,尤其是传真号码一一记入他们的"购物"笔记本,而后即将"订货单"及做了手脚的"银行电汇单"逐一传往上海、厦门、广州、潮阳等四个厂家。为使厂家深信不疑,钟某、游某竟以武昌有线电视台购物有限  相似文献   

2.
<正> 1999年2月9日,王君在销售哈尔滨华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大脚板"牌冰淇淋时。消费者孙洪利、王桂琴发现自己买的"大脚板"上粘有一块蓝红绒布头要求退换,王君给他们换了一支别的牌子冰淇淋了事。3月8日王君向厂家寄信,要求厂家赔偿人民币50万  相似文献   

3.
多年业,返利一直是厂家必不可少的渠道管理工具。但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渠道商早已熟悉了厂家的玩法,甚至在利用规则反制厂家,返利的弊端逐渐显露,沦为"鸡肋"。尤其对于那些品牌、市场比较成熟、渠道已经比较稳定的厂家来说,返利与其说是对渠道的一种控制或者激励,倒不如说是渠道发展的束缚,多少有些"脱了裤子放屁"的嫌疑。既然如此,厂家为什么不采取一步到位的价格体系呢?当然,选择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得视渠道的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大部分厂家来说,目前更现实的问题是如何继续挖掘返利的潜力,让高明的返利政策如同挂在经销商脖子上的金馅饼,让他们想吃,也能吃到,而且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地吃。  相似文献   

4.
<正> 市场的增长日以千里,厂家却由于渠道成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销售增长明显减缓。如何让这些昔日的功臣爬出他们的安乐窝,再创辉煌? 厂家销售欲振乏力许多厂家把销售渠道当作重要的一项"资产"来管理,但是,如何使这项"资产"保持不断升值的活跃状态,却是令不少厂家头痛的问题。A 涂料厂商虽然不是全国知名品牌,但在湖南地区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年销售额约有2亿元,已  相似文献   

5.
<正>创新不一定是发明家发明出来的,而可能是由年轻人的创意激发出来的。有了创意才有创新,有了创新才有创业。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最近在"2016新浪金麒麟论坛"上发表演讲时,用平常讲课经常用到的案例来阐述这个道理。一个生产木头梳子的厂家找了四个推销员,让他们去推销梳子,并指明要到和尚庙里去推销。到了晚上,第一个推销员回来了。厂家:"怎么样?"推销员:"一把没卖掉!"厂家:"怎么一把  相似文献   

6.
<正> 2000年4月,L市致远经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致远)在湖北省某地级市成立了。这家公司真是出身清贫——不到10万元的启动资金,仅70平方米的门店,员工加冯老板在内不过5人(冯老板的两个亲人,外加两个中专毕业生)。人们常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找一个大厂家当靠山,对致远这样的小公司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大厂家一则已经有大牌经销商与他们合作,帮助销售其主流产品:二则即使要找新经销商,也很讲究门当户对——反正自己有的是名气,不愁大经销商不主动"倒贴"过来。像致远这样的小经销商,大厂家怎么会放在眼里?致远公司的冯老板非常明白这个道理,一心想"傍"上大厂家的冯老板在数次被拒之门外后陷入苦闷中……  相似文献   

7.
<正> 日前,笔者到一家企业进行调查。该企业连续多年依靠开发新品占有市场取得持续发展。当谈及他们开发新品成功率高、经济效益好的秘诀时,厂长坦诚地告诉我:"我们上的新品,利润都不很高,但上的厂家不多,因此在市场上多半供不应求。在我们看来,唯利是图并非是企业最佳的经营理念,而微利  相似文献   

8.
<正> 我是一名业务主管。我们公司正在开设办事处,扶持经销商做细市场。但现在经销商都担心厂家下一步就会开分公司直营,把他们"干掉",所以处处设障碍不愿配合,让我十分头痛。我该怎么说服他们?解答:  相似文献   

9.
押注P6     
风向变了,游戏开始变换玩法。"以价换量"开始成为主流,这是中国手机厂家最熟悉的玩法。"我们站得会比苹果高。"华为如此定义最新款Ascend P6手机,华为虽然近两年在宣传产品上一贯高调,似乎这次,他们当真了。  相似文献   

10.
柳琪 《农机市场》2014,(6):14-14
<正>5月10日,吉峰集团旗下的电商网站——吉峰易购网正式推出"急找特卖"活动。据吉峰易购有关负责人介绍,"急找特卖"是专门推出的农机配件电商业务,主要针对厂家和商家手里积压的零配件以及一些市场上较难买到的零配件销售,目的是为用户、厂家和  相似文献   

11.
<正> 杨鸣与王志宇共同设计了"振动摩床",并于1996年7月获得国家专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共收到27封"专利评估机构"和一些"厂家"的来信,这些信多来自广州、深圳、珠海、武汉、香港等地。"专利评估机构"的来信内容大致相同,都说看中了他们的专利  相似文献   

12.
<正>聪明的经销商,为取得厂家的完全信任,有时速战速决,采取厂家最乐意接受的现金结算方式,同时也给自己一份加速资金周转的动力。前段时间去沈阳出差.发现东北特别流行"大哥经济"。看着许多人在心知肚明亲热地叫着别人,,大哥",并与不同阶层的陌生人搭建形形色色利益联盟时我突然想到了传统意义上的厂商关系:大哥与小弟。在市场格局的多元化今天,拥有长远经营思维、先进管理方法以及合理组织机构的新型经销商,他们将以什么样的规则来打破传统厂商经营关系获取更有利的资源颇让业内人士关注。在厂家面前.经销  相似文献   

13.
<正> 新产品上市,厂家总要动如何让消费者接受的脑筋。面对新产品厂家形形色色的承诺,消费者已不再轻易接受"免费午餐"。针对现代人的消费心理,该公司新研制的环保产品——健年灭蚊枪推出时施行"一毛钱试用"的营销举措,很快被消费者接受,并迅速打开市场。他们的具体做法是:营销队伍先深入小区宣传科学灭蚊的好处和奇效,然后由居委会提供200户家庭,每户收取一毛钱,试用健年灭蚊器。可是,灭蚊器分发下去一个月之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培训市场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企业搭上了"培训"这趟列车。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后,企业却无法到达目的地。怎样才能让培训"载着"企业顺利到站?年初到H省A市.遇到一位快速消费品代理商陆总。见面后.陆总告诉我一厂家最近在为他们搞培训.但收效甚微.不能解决市场推广与团队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很多经销商在团队建设、运作管理、拓展推广等方面经常会遇到种种问题而无法解决.因此他们非常欢迎厂家  相似文献   

15.
二批往往是渠道价值链上最令厂家、业务员头疼的一环。二批商往往经营多个产品,甚至同时经营相互竞争的多个产品。有人说,二批商就像"墙头草",哪个产品赚钱多就往哪个产品倒,哪里赚钱就往哪里跑。二批商销售产品不积极还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经常为了一己的"蝇头小利"窜货、砸价、把市场秩序搞得一团糟。但是,二批商不但直接面对终端,而且直接面对消费者,是厂家销货的重要"出水口",不可丢弃、不可忽视。有什么样的厂家、业务员和总经销,就有什么样的二批商。只要管理得当,就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二批商的优势为厂家带来巨大销量。如何管理二批商?方法有很多,就看你怎么用了。  相似文献   

16.
<正>国产手机在市场上所以风光无限,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在销售政策方面,威力最大的应该算"全程价保"了。所谓的"全程价保",就是在厂家调整价格时,经销商的全部库存产品、零售店的全部库存产品,只要没有卖到消费者手中的,都给予调价保护。厂家调整多  相似文献   

17.
<正>说来你也许不相信,在苏北及鲁南的广大地区有几十家从事蜂窝煤、木炭生产的厂家,一提到大老徐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他的研究成果"煤化粉"和"木炭专用模具"着实让这些小企业的小老板们赚了一把,是大老徐的研究成果让他们掘得了第一桶金!  相似文献   

18.
正农机经销商是连接生产厂家和用户的"欧亚大陆桥",有其天然存在的价值。在渠道为王的时代,他们是厂家竞相争夺的香饽饽。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经销商仿佛成了"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一头是厂家天天喊着"跳过经销商"、"不让经销商赚差价",另一方面是用户开始直购。近期厂家正在发动新一轮的"渠道下沉,网络密植",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经销商的地盘越来越小,生存岌岌可危,同时又遭遇了"四期叠加"的重创。新的竞争形势下,该怎样才能生存下来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 配套产品想在市场上创出名来很难,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更是难于上青天。然而,该公司的 R.P.S 品牌的 PU 底材却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们是如何打开市场的呢?一是靠先进的技术设备吸引品牌产品与其合作。该公司在创办初期,只为自己集团的"森达"产品配套,随着经营思路的不断扩展,渐渐产生了"野心",目光瞄准了其它知名品牌。于是决定在技术设备上加大资金投入。以吸引合作厂家。1998年投资800万元,在原有一条20工位意大利进口注塑生产线的基  相似文献   

20.
<正> 说明:并不是厂家和经销商相互之间谁离了谁就活不下去,但在一定的合作期内,厂家尤其是业代确实对经销商存在一定的依赖,因为临时更换经销商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对厂家来说,如果一个合作较好的经销商突然暗中"移情",出现非正常时间的不进贷、回款时推诿、促销活动不配合等异常行为,无疑是在制造恐怖活动。如何有效"反恐",让经销商回心转意,返回合作的幸福大道上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