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义分化量表法可以用来更为间接的测量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得到较为清晰的目的地形象轮廓。本文通过语义分化量表法对无锡灵山胜境景区的感知形象进行调查,通过对形象项目的特征描述、差异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包括游客对灵山景区感知形象轮廓,旅游者特征影响对景区形象的感知以及景区形象的安全性、保障性、内涵性、观赏性方面与游客游览体验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旅游市场调查获取数据,以地理集中度指数,以及游客感知评价法,对湘西州旅游市场空间结构、游客行为特征与感知评价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时间段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及游客的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本文运用SPSS19.0等统计软件对文中数据进行处理。从结果来看,来湘西州旅游的游客其客源地主要集中在湖南省内和周边省区,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呈现出单一的旅游目的地市场空间结构特征,表现出较强的距离衰减规律;在游客行为特征方面,湘西州旅游市场符合发展初期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游客行为特征,呈现出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低消费旅游发展模式;湘西州游客综合感知评价较高,同时伴随着交通满意度较低的局面;游客行为与游客感知评价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湘西州的旅游市场空间结构。文章提出湘西州旅游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营销,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满足游客需要。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形象研究——以鼓浪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网络文本收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评价和感受,运用挖掘数据手段,得到游客感知目的地形象属性与特征,已成为旅游形象研究的重要途径.以厦门鼓浪屿为例,将游客点评网站文本数据作为样本,使用ROSTContent Mining软件提取鼓浪屿旅游形象的高频特征词,了解鼓浪屿旅游形象的内容和主题;运用内容分析法,建构分析类目,探索游客对鼓浪屿旅游形象的感知;对旅游形象属性进行评价,了解鼓浪屿在游客心目中形象的优劣程度。为鼓浪屿旅游形象完善和提升提供依据,完善了以网络文本为数据来源的旅游形象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来豫旅游者发布在携程网上的游记为研究资料,运用内容分析法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推荐意向三方面进行质性分析,探讨游客对河南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研究发现,游客对河南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推荐意向均以中立和正面为主,但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为旅游目的地宣传开辟了新渠道.文章以国内五大知名旅游网站和"风情三江""三江文化旅游"两个目的地微信公众号的网络文本为样本,对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游客感知形象和投射形象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三江人文景观的感知度较高,整体评价以积极情感为主;三江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管理不规范是游...  相似文献   

6.
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入境游客到省会海口旅游。文章运用内容分析法,依据全球领先旅游推介信息共享平台Trip Advisor上关于海口骑楼老街的英文评论,通过KH Coder文本分析软件从整体形象、认知形象、情感形象三个方面,对入境游客的英文评论进行分析,以此获取入境游客对海口骑楼老街旅游形象的感知,从而总结海口骑楼老街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为骑楼老街优化提升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2007年10月15日至29日对洛阳入境游客所作的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模糊数学等相关理论,以洛阳为实例,首先分析了入境游客对洛阳旅游服务感知的综合评价,之后,又对不同细分群体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加强厕所卫生、文化娱乐和购物等旅游服务质量的建设、不断维护和提升传统客源国满意度、差异化满足东方文化背景游客群服务需求、重视对女性入境游客的购物市场开发和根据旅游服务质量评价随年龄递减现象,关注中老年客源需求等对策。洛阳入境游客旅游服务质量的感知评价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洛阳入境旅游市场,并为洛阳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安全是游客出游的基本要求,游客安全感知是游客旅游决策的基本决定因素。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在对旅游危机事件、旅游安全感知、旅游目的地等基本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侧重从游客心理角度总结了旅游危机事件中游客安全感知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从危机事件本身、游客个人因素、游客所在客源国因素以及目的地因素等方面层层解析;然后分析了游客安全感知对其目的地选择的影响,进而整理提出了重塑游客安全感知的策略,以期为四川旅游业震后恢复重建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9.
旅游者通过互联网获取旅游目的地信息,同时也在网络上分享出游经验、感受,网络中游客有关目的地评论的信息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有重要参考作用。文章以网站上的泉州游记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建立分析类目,探索游客对泉州旅游形象的感知。在此基础上,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提取泉州旅游形象属性高频特征词,根据高频特征词将泉州旅游形象分为四大主题,对泉州旅游感知形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由此得出游客对泉州旅游形象感知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泉州旅游形象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游客感知视角,在5级Likert量表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初步建立滨海旅游目的地综合量化评价体系,并以海南三亚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旅游相关企业、旅游资源、开发成熟度、诚信度等4个因子主要决定了游客对滨海旅游目的地的评价水平;②旅游相关企业、旅游资源、开发成熟度对综合评价的解释度较高,比较重要;③三亚在旅游资源因子上的得分最高;④三亚滨海旅游在餐饮业方面游客评价最低,急需改进。  相似文献   

11.
以成都市三圣乡幸福梅林为例,研究乡村休闲旅游地的游客满意度评价。研究表明,游客在评价总体满意度时,游客的总体期望差异与总体满意度有较大的相关性,而目的地与游客最佳目的地、其他同类目的地的比较优劣与总体满意度的相关性小;在评价具体评价因子时,游客的期望并不清晰,对具体评价因子感知实绩与满意度的评价差异不显著,感知实绩能有效地反映游客的满意度;游客满意度不仅与游客的推荐意愿正相关,而且也与游客的重游意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新时代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以重庆主城为旅游目的地案例,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提取旅游者对重庆旅游体验感知的高频特征词,并对提取出的高频词进行社会网络分析,从而深入分析游客对重庆形象的感知属性;通过对游客游记内容的分析,从旅游者的认知和情感等方面挖掘重庆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结果表明,重庆的"都市景观"和"美食"给旅游者的感知印象最深,"文化"感知较弱,对"旅游环境"和"公共设施"存在消极感知。  相似文献   

13.
旅游感知形象与旅游地形象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目的地旅游形象塑造至关重要,是目的地对旅游者最为重要的拉力之一。从心理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人类的旅游感知形象与目的地旅游形象塑造紧密相关。旅游感知形象受观看方式、文化环境、媒介、人口统计学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是社会文化熏陶的结果。只有认真研究不同的旅游地形象感知图式的属性,才能塑造出满足旅游者心理期待和想象的旅游地形象。  相似文献   

14.
以崂山风景名胜区为案例地,通过筛选整理携程旅行网上的相关游客评论文本,使用ROST CM 6软件对网络文本进行分词、提取高频特征词和语义网络分析,同时借助文本内容分析法探究旅游者在崂山风景区游览过程中的旅游体验感知特征。结果表明:游客对崂山风景区旅游形象的感知主要体现在景区景点、景区费用、景区气候、景区文化和景区服务方面。游客对崂山风景区的情感态度整体上趋于良好,游客正面感知大于负面感知与中立感知,满意度较高,但对景区的门票价格、旅游基础设施、景区服务、景区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消极感知。最后,针对负面评价进一步提出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景区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以及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婷 《企业家天地》2011,(11):131-132
旅游形象研究一直都是国内外理论研究的焦点,尤其是旅游形象感知的研究更成为近年来旅游形象研究中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本文从游客感知的角度出发,对南岳旅游形象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以及形象定位的相关理论对南岳的旅游形象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6.
潜在游客对目的地旅游形象的感知是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的开始。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以熟悉度做为前因变量,认知形象与情感形象为中介变量的旅游形象感知行为模型,并以重庆市民对上海旅游形象感知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所构建的旅游形象感知行为模型中,对于旅游意向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熟悉度,它通过4条路径对旅游意向产生间接和直接影响,其总影响达到了0.591;其次为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它们对旅游意向的总影响效果分别为为0.546和0.378。  相似文献   

17.
当代正处在体验经济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大发展时期,新媒体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收集游客在微博发表的关于新疆旅游的16132条文本内容,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新疆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分析,同时对前100高频词进行总结,运用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总体形象进行分析,得出游客偏爱新疆的自然景区;游客对于新疆的美食反响很高;反映出旺季时期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等问题,并且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城市地理学中的首位分布理论和统计学中的差距分析工具泰尔指数,研究1997-2008年间西部各省(市、区)入境和国内旅游收入总体差异、位序变化及地带间、地带内和省际差异变化状况。研究发现:①西部12省(市、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而且其不平衡格局相对稳定;②入境旅游收入首位分布特征不明显,国内旅游收入首位分布特征显著;③云南省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势头最好的省份,陕西省入境旅游优于国内旅游,四川省国内旅游优于入境旅游,重庆市的旅游地位与其直辖市地位不相匹配,内蒙古自治区入境旅游发展相对较好,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潜力大,贵州省的国内旅游发展突飞猛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国内旅游发展则不容乐观;④入境与国内旅游收入地带内差异明显大于地带间差异,是省际差异的主要来源;入境旅游中西南是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而国内旅游2004年之前呈你追我赶之势,2004年之后西北成为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⑤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差异主要是旅游资源、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服务设施及政治与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以西安为例,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对旅游地形象、满意度和忠诚度有影响的游客感知指标,并构建了相关的回归方程。研究表明,游客对西安的感知可以分为基础设施、人文氛围和服务、资源吸引力、旅游信息、环境和卫生质量、新奇度及便利性6个维度;有有趣的地方参观、优质的服务、有高品质的住宿、旅游咨询系统发达4项指标对旅游地形象、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皆有正面影响;旅游形象对游客忠诚的影响比满意度对游客忠诚的影响更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旅游的管理和营销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外旅游目的地游客忠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目的地竞争的日益激烈,顾客保持的效益和消费者的终身价值增强了目的地游客忠诚研究的重要性,在国际上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并出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着重从旅游目的地游客忠诚的内涵、旅游目的地忠诚游客的类型、重游者和第一次到访游客的行为差异、旅游目的地游客忠诚的影响因素、旅游目的地忠诚游客的培育等5个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旅游理论研究和旅游实践活动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