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制约了统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信用传导机制是中国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微观主体行为的地区差异是信用传导机制区域效应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本文介绍了狭义信用传导机制、广义信用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型以及成立的前提条件;并从微观经济主体角度分析影响信用传导机制的因素;最后,从微观主体的地区差异分析中国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机制区域效应产生的微观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存在性的理论研究得知,我国货币政策大多以逻辑推理为主,缺少依据中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对其存在性的实证研究得知,中国货币政策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市场完善程度的区域差异、金融发展和金融结构的区域差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复杂因素。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机制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非最优货币区之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差异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分析了利率渠道、信贷渠道、信用渠道和汇率渠道。利率渠道强调利率的区域差异会带来政策效果的差异;信贷和信用渠道分别从银行和企业的角度讨论了贷款的可获得性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汇率渠道和利率渠道的作用机理类似,与经济的外向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息息相关,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要素构成的了解与认识,可以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分别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效应进行分析,并针对近几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效应所暴露出的问题,给出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行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信息不对称、金融加速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理论指出 ,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加速器效应是阻碍信贷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 ,这种情况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我国尤为突出。文章介绍和分析了这两个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有关概念 ,以及它们在我国的表现形式和影响 ,证明信贷传导不畅是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偏低的重要原因 ,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主要在于疏通信贷渠道中存在的货币政策传导障碍。  相似文献   

6.
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由于受微观经济环境限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够顺畅,特别是在基层的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改进和完善货币传导机制,使货币政策传导信号更加灵敏,效应更加明显.切实解决央行分支机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信息不对称问题,保证央行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效率不减低.  相似文献   

7.
银行再造是对商业银行全面的组织变革和改造.作为货币政策运作重要微观经济基础的银行,其再造必然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改变货币价值形态和流通;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诱发金融创新,影响货币政策工具、目标和操作;银行再造风险加剧金融脆弱性,削弱货币政策有效调控的"生态"基础.为使银行再造更积极地发挥其对货币政策的正面作用,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必须全面协调金融领域改革、发展和监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信贷渠道自提出以来就存在广泛的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银行贷款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是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回顾和分析理论界近十几年来关于信贷渠道的理论逻辑及其特征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从是否存在银行依赖型借款人以及货币政策对于银行贷款的约束力两个方面对银行信贷渠道存在性进行了梳理,发现实证研究并不支持银行信贷渠道的存在性,但这并不妨碍银行贷款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脱媒现象日益凸显。由于金融体系是连接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的桥梁,金融脱媒必然会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影响。在使用我国1978—2011年的季度数据构造金融脱媒指标,分别基于利率传导渠道和银行贷款传导渠道,对我国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后,得出结论是:金融脱媒弱化了我国货币政策银行贷款传导渠道的效果,强化了利率传导渠道的效果,金融脱媒的增强对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总体呈现一定的正向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逐步通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多个渠道的传导对社会经济起着主导作用.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为主线,全景介绍各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体系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分析了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体系建设的影响,认识到金融创新就是增加了经济主体资产组合中新的可选资产,进而引申更多更复杂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实质.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要有动态时空观.  相似文献   

11.
非正规金融是处于我国金融体制监管之外的金融机构.随着其发展规模的日益壮大,它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已不容忽视.通过对非正规金融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相关文献的梳理,运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综合分析非正规金融对当前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非正规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日益加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控性被逐渐削弱;同时,非正规金融对货币供应量有正向作用,短期冲击较大且影响持续时间长.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8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的经济金融季度数据,以贷款规模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价格效应的有效性,尤其是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显著且存在时滞;与货币供应量相比,贷款规模更适合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3.
季韩波 《西部金融》2014,(10):86-88
中央银行承担着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体系稳健的职能和目标,其风险管理机制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央行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和财务状况及其财务实力,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能够增强央行的风险抵御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实施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高科技企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研究证实了金融加速器效应的不对称现象,发现货币政策对高科技小企业投资和净值的影响比对高科技大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也意味着在制定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时需要考虑金融加速器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的融资行为是财务理论界的一个"谜",大量文献表明,为了解开这个"谜",学者们主要研究了企业内部微观因素对其融资行为的影响,对外部宏观因素的影响研究较少,尤其是研究国家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更少。事实上,货币政策对企业的融资行为有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需要畅通的传导机制来发挥作用。本文对目前关于货币政策影响企业融资行为的传导机制,以及影响这种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的国内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希望为该主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通货膨胀面临快速泡沫化的风险情况下,我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快速而全面退出。但是在目前国内外经济还未根本性改善的情况下,其不可避免受到质疑。为更好地认识这一问题,对我国扩张性货币政策退出与通货膨胀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主要涉及扩张性货币政策退出与否选择与通货膨胀,扩张性货币政策退出时机选择与通货膨胀,控制通货膨胀的扩张性货币政策退出的政策选择等,并根据我国目前经济现状作以评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评估了目前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提高透明度所产生的正效应,同时也指出我国央行透明度的制度建设还根不完善,尤其是决策透明度较低,产生了一些负效应,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果,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透明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货币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总量性货币政策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具备适当的条件。中国社会生产力不平衡结构的特点,决定了货币政策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应该发挥一定的结构性调整作用。SVAR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显著,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在我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动态一般均衡方法构建损失函数,基于信贷传导途径探讨不同类型外部冲击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认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确定性关系。宏观审慎政策无法替代货币政策,但在一些情形下可作为货币政策的有益补充。当出现技术冲击时,严格遵循泰勒规则的货币政策是最优的;当出现金融或房价冲击时,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合作能取得最优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