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已逾一年。该部法律是建国以来第一部质量基本法,其颁布与实施是质量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产品质量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产品质量法》是质量法律体系中起总纲作用的基本法。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其法律精神,在立法方面,还应创建与之配套的一系列相应法规;在非立法方面,还有许多措施亟待实施。从《产品质量法》的若干规定和保险的基本原理综合分析来看,大力开展产品责任保险即是贯彻落实《产品…  相似文献   

2.
《巴蜀质量跟踪》2003,(20):12-13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同年9月1日起施行,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从此中国有了第一部专门调整产品质量及其关系的基本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动对新《产品质量法》的学习和运用,全面落实对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责,北京市工商局工商学会、法制处共同组织召开了《产品质量法》与工商行政管理研讨会。与会同志围绕《产品质量法》确认的工商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产品质量法》与市场管理的其他法律相比具备哪些有利条件,以及《产品质量法》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长顺 《齐鲁质量》2003,(12):22-2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于1993年颁布实施,2000年7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产品质量法》修正案。产量质量立法体制和法律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国情,同时它又借鉴了欧美国家关于产品责任的理论和做法。这部法律将产品责任和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融为一体,是产品责任法与产品质量管理法的有机统一。《产品质量法》规定了  相似文献   

5.
陈国华 《企业经济》2002,(8):131-132
一、为什么要对《产品质量法》进行修改 旧《产品质量法》实施的八年当中,对于增强我国企业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自2000年9月1日起实施。该法对于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保证法律的正确贯彻实施,解决行政执法中带有普遍性的具体问题,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就《产品质量法》的具体实施,发布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7.
王军 《中国质量》2007,(11):33-3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家质检总局于2000年颁布实施《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开始依法实施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制度。国家免检制度是指国家产品质量主管部门(质检总局)将质量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执行的产品标准达到或严于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巴蜀质量跟踪》2003,(20):16-17
2003年9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施行十周年纪念日。《产品质量法》的颁布.标志我国产品质量法制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10年来,质检部门积极应对我国加入WTO新形势的要求,在“狠抓源头,深入打假,严把国门,服务外贸,加强基础,确保安全,带好队伍,优化形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任何法律的产生都有它的立法原则,《产品质量法》也不例外。《产品质量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本法。”从该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原则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原则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产品质量法》的始终。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之际,迎来了《产品质量法》颁布实施10周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产品质量法》颁布实施10年,是我区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的10年,也是全区各族人民生活质量实实在在改善的10年。回顾10年历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在规范市场、扶优治劣、引导消费、服务企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展望未来,前程似锦,使我们增强了工作的信心。一、利用多种形式,宣贯《产品质量法》1993年《产品质量法》颁布后,全区各盟市、旗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采取不同形式进行了广…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产品质量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必须遵守本法。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但是,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属于前款规定的产品范围的,适用本法规定。”在第七十三条中规定:“军工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另行制定。因核设施、核产品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由此分析,我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的界定是:经过工业加工、工业或手工制作:等生产方式完成的,具有特定使用价值和实物形态且:进入市场流通领域的动产。  相似文献   

12.
199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产品质量管理全面纳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为保证必要的质量管理秩序,合理调节质量管理各因素的关系,依法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创造了条件。以《产品质量法》为主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缺陷产品管理法律制度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产品质量法》与世界各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相比,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更好的适应入世的需要。如何加强产品质量方面的立法,规范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缺陷产品管理的法律制度完善问题作一探讨。一、产品与缺陷产品的界定(一)产品的界定各国对产品有不同的界定。我国《产品质量法》第2条规定,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欧洲经济理事会在1985年7月25日通过的《关于对有缺陷的产品的责任的指令》(以下简称《指令》),将“产品”界定为可以移动的物品,…  相似文献   

14.
《产品质量法》赋予生产者、销售者哪些权利? 《产品质量法》自1993年9月1日起施行(于2000年7月8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正)至今已有12年,法律在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应承担产品质量责任和履行义务的同时,也赋予了其相应的权利。了解并掌握这些权利是企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前提与基础。那么,有哪些具体规定呢?  相似文献   

15.
《产品质量法》颁布实施已进入第10个年头,这10年,既是《产品质量法》不断修订、完善的过程,也是企业不断追求管理质量和效益的过程。《产品质量法》不仅规定了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而且根据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鼓励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并且超过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产品质量法》为企业提高质量水平,保证产品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在《产品质量法》颁布10周年之际,我们请来了几位嘉宾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6.
《江苏质量》2002,(9):44-45
为增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有效性,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扶优扶强,避免重复检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7.
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 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专辟一章(第五章)来规范产品责任。在我国的法律中,这是第一次使用产品责任的概念。此前,我们虽然有《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但都没有明确产品责任。采用的几乎都是产品质量责任。产品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并不是一个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是有根本性区别的。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用户和消费有4项权利,即:(一)查询权;(二)申诉权;(三)要求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权;(四)对处理产品质量纠纷的四条途径(协商,调解,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等)有选择权。  相似文献   

19.
罗武  是之 《中国质量》2004,(12):73-75
为了提高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企业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我们邯郸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按照"科学组织,精心实施,严密细致,准确无误"的要求,依照《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统计法》、《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的规定,从去年试点到今年全面铺开,采取一个一个过的方法对全市企业进行了详尽的质量调查,初步建立了以《企业质量档案》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质量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企业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20.
7月8日下午,《产品质量法》修正案。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9月1日实施。新的《产品质量法》共74条。在原法的基础上增加了25条。删除2条。修改20多条。原法2/3的内容有所改动。新法对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损害赔偿、处罚。做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