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是通过人去实施的。管理目标的实现也要靠人,企业管理实际上就是管人。企业要想管理好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首先管理好从事这些活动的人,处理好企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人的因素是企业有效管理的关键所在。人的因素涉及方方面面,但就企业内部来说,最主要的还是领导者自身的素质、班子的团结、企业人才状况以及职工对企业和领导的信任程度等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的好坏,决定企业的兴衰。笔者就基层企业的实践对此谈点粗浅看法。   一、领导者自身素质是企业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   自…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灵魂在于人,企业的进步与人的进步几乎是同时的,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个人的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就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如何为人与企业的结合提供有效的载体和渠道,则是一个企业获得持久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于是,企业文化应运而生。在我国,企业文化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作为市场运行主体在经营实践中经历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阶段,进入文化管理阶段创造的文化成果,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整套具有主导企业方向、为全体员工认同和自觉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里协调生产经营关系,首先要协调好人际关系。只有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环境下,才能使人们从消沉变为亢奋,从郁闷变为开朗,从懒散怠惰变为昂扬进取。管理工作包含着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管理工作。两者都必须以人为主体去进行。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关键是要抓住“管理的人”和“人的管理”两个环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搞好“管理的人”这一环节,就是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者管理人的素质和本能。一个企业要有一个精明强于、高效率并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班子,才有可能去采取卓有…  相似文献   

4.
树立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的管理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主体是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企业广大职工是客体.就是说,以人为本是对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要求.因此,领导干部职工都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养成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思想品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领导干部不仅要靠权力的力量做工作,还要用人品的力量赢得职工的尊重.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不能仅局限在物质生活上,更需要对职工思想上的关心,精神上的理解,人格上的尊重.要讲究领导艺术,尽量减少因方法简单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郭新明 《中国电业》2013,(12):28-30
经济学家于光远有句名言:“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关键在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活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一个企业的源动力及凝聚力来自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外企业发展的成功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在凝聚、激励、协调、约束、塑形等方面的作用,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6.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不拘一格地引进和使用人才,并且在工作中真正地关心、尊重、信任他们,通过企业文化引导、教育、控制和凝聚人,提高整体素质,从思想上深层次规范人的行为,达到管理的预期目标。辽沈工业集团动力公司通过制定本行业特点的文化理念——优质服务、保证供应、禁止索卡、有求必应。使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大幅度提高,提升了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人本管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人本管理是以人为管理主体的文化管理,它不仅重视人,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强调用文化开发人的资源,而且把人看作生产、管理的中心,确立了人处于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在人本管理中,培养和塑造高素质的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培养出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人,才能使企业的目标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实现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高度一致。人本管理把员工看做企业的主人、管理的主人,不仅重视人,更重视人的才能、智慧,不仅重视人的体力,更重视人的首创精神,用各种激励机制,把  相似文献   

7.
试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本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新趋势 人本管理的内涵,就是首先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提炼为三句话,即: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人本管理的基本特征有: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是运用文化特点和规律,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本途径,以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为基本原则,以清晰企业使命为基础,培养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等为核心内容,以争取企业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理念,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企业员工队伍素质,主要反映在品德素质、智力素质、能力素质、绩效素质、身心素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是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共同文化观念,由企业领导者倡导,为全体职工所认同的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增加活力的各种精神、信念、道德、心理因素的总和。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目标导向、行为约束、动机激励和企业凝聚力等基本功能,它能够适应外部变化,进行内部协调,减少职工焦虑,始终围绕企业宗旨,为企业总目标服务。一、企业文化是增加企业凝聚力的粘合剂企业靠什么来增强凝聚力?企业文化理论告诉我们:企业价值观念是企业精神的核心,企业全体职工从上到下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一种统一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是增加企业凝聚力的前提和基…  相似文献   

10.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何加强企业的人才管理 ,稳定骨干队伍 ,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是企业管理者应认真考虑的现实问题。一、企业人才的管理方法邓小平同志说 :“善于发现人才 ,团结人才 ,使用人才 ,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在搞好企业的诸多因素中 ,人是最活跃的因素 ,尤其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 ,合理使用 ,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因此 ,加强企业人才的管理 ,是一项十分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1.关怀体贴 ,以情感人人事部门和各级管理者 ,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去关心企业人才 ,让他们从精神上感到企业的温暖 ,使其它心工…  相似文献   

11.
《武钢政工》2006,(2):10-10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以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管理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武钢,就是要着力构建以人文为特征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为了集中反映武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理论成果和  相似文献   

12.
加强班组建设,开展好班组各项活动,是企业适应现代化管理、全面提高素质极为重要的环节。沧州炼化在抓好班组建设工作中,以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组活动为突破口,通过灵活有效的形式开展班组活动,强化素质,提高班组的实战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班组真正成为企业最活跃的细胞。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员素质的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员素质与企业安全管理的执行力 1.人员素质与企业安全管理的执行力.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而企业的职工是安全生产主体的主体,企业的一切规章制度不仅需要由人来制定而且需要通过职工具体的生产活动得以贯彻执行.所以职工对工作的执行能力决定着企业规章制度的落实程度,而职工执行能力的高低则首先取决于职工素质的高低.这种素质包括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以及思想素质,等等.相对来讲,职工素质越高,其执行能力越强.关于执行力的研究也表明,一个企业要想拥有良好的执行力,最关键的就是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员工拥有完成职责必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保证其发挥出最大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4.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及凝聚力。作为当今现代企业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其独特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并积极倡导。实践也一再证明这样一个概括性的结论:国家的富强靠经济,经济的繁荣靠企业,企业的发展靠文化。这是因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企业…  相似文献   

15.
现代管理学的管辖幅度原则告诉我们 ,每一个管理职位均有一个管理幅度的限制 ,也就是说一名领导者所能够有效地领导的下级人数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认为 ,上层的领导者管辖人数为 4~ 8人 ,基层为 8~ 15人或略多一些。因此 ,一个人数较多或管理较为复杂的企业 ,就需要根据分层管理的原则设置若干个管理层次 ,以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企业的领导者是运筹企业全局的组织者与指挥者 ,处于“统帅”的地位 ,他应该具有较强的分层管理、分类指导的能力 ,主要精力则集中在通盘考虑和掌握全面工作上 ,且在企业内部分层次建立一个有条不紊的工作秩…  相似文献   

16.
煤炭企业应加强速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度管理是指企业对自身发展速度的确认和为实现企业目标围绕企业速度观建立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一、速度管理的涵义及其特征1 速度管理的涵义。速度管理是指企业对自身发展速度的确认和为实现企业目标围绕企业速度观建立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它是以信息网络为基础 ,以快速反应为目标 ,以灵活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为中心 ,使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达到效率和效益最优化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纵观中外成功企业 ,无不靠速度取胜 ,以速度求效益已成为企业取胜的制高点 ,以速度管理求发展已成为企业取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面临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挑战.因为,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而"以人为本,和谐为基"则成为管理的新理念.这其中的要旨就是要求企业领导者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在企业内部精心营造出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使广大员工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倘若企业领导者不懂得这一点,就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掉队被淘汰.  相似文献   

18.
在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硬性管理,即强调人必须服从于制度,只能在制度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生产和管理工作。认为管理工作就是制定和执行制度,而忽视了人在劳动过程中的情感因素的存在。硬性管理对一个企业固然十分重要,然而它却抑制人在生产、工作中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独立的创造性。随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人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现代社会,人已不再被看成是与机器、资本等同的生产客体,人已不再是“动物”、“机器”或“经济人”了,而是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社会人”。西方的企业家提出了企业管理要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认为:“企业管理实质上就是管理企业中的人”。我国的一些先进企业对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也十分重视,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9.
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靠人力资源的开发,靠人的素质的提高.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必须要有一支德才兼备、善于管理、勇于探索、乐于奉献的管理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在竞争中的巨大优势日益明显,名牌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成为引导产品结构调整的"杠杆",吸引有效的资源逐步向其倾斜,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重组,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因此,实施名牌战略、创名牌产品、创名牌商标,已成为企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然而,创名牌是一项系统工程,头绪万千,企业该如何全方位实施名牌战略呢?创名牌是企业高层次的经营活动,要靠多方面的努力,要具备多种条件,但是,说到底,要靠人去创造,靠人去推广,靠人去宣传,靠人去保护,靠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