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夏季来临,什么生意最火?甜品。今年夏天,什么甜品最火?如果你还回答冰淇淋、珍珠奶茶的话,那么只能说你落伍了。近两个月,素有“中华甜品之王”美誉的广东特色小吃双皮奶在国内休闲美食市场迅速走红,成为今夏甜品投资领域不折不扣的“黑马”  相似文献   

2.
<正>互联网时代,没有用任何互联网手段的东北大板却成为一匹黑马。"粗暴简单的东北大板",没花一分钱的广告促销,加盟商却排队,提前半年打款。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冰棍能做得这么好呢?制造东北大板的公司叫"红宝石",大庆的,1992年开业的非北上广非省会城市的冰激凌厂。以前主要市场就在东北,在东三省的县级市基本都有覆盖销售,大概  相似文献   

3.
<正>夏季来临,什么生意最火?冰品。今年夏天,什么冰品最火?如果你还回答冰淇淋、珍珠奶茶的话,那么只能说你OUT了。近几年,双食记特色冰品在国内休闲美食市场迅速走红,成为夏季投资领域不折不扣的"黑马"。  相似文献   

4.
一切与奥运会相关的活动、营销策划,承载者都是形形色色的产品,而最终指向和决定者却只有一个,那就是——用户。因此,"以人为本"几乎成为了全球企业制定奥运营销策略的口号。不少吃到奥运营销甜头的企业,其秘诀就在于掌握了"以人为本"这个"营销利器"。作为一个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核心文化的成功者,腾讯"应势而变因人而熠"主题营销峰会,可以说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帮助企业提升奥运品牌影响力的生动教科书。  相似文献   

5.
夏季来临,什么生意最火?冰品。今年夏天,什么冰品最火?如果你还回答冰淇淋、珍珠奶茶的话,那么只能说你OUT了。近几年,双食记特色冰品在国内休闲美食市场迅速走红,成为夏季投资领域不折不扣的黑马。双食记冰品品种特别丰富,既有双皮奶、手磨糊、龟苓  相似文献   

6.
苏落 《成功营销》2014,(4):73-76
正做餐饮的更会吆喝了,卖产品的更会包装自己了,在信息传播时更注重人性洞察了,当所有的"不应该"都成为"应该"时,兴许,互联网思维就成了。短短几个月,"互联网思维"成为一个人人想谈又不愿谈及的话题,从火热到疲倦。提到互联网思维的案例,小米手机、黄太吉、雕爷牛腩、逻辑思维、微信红包等随即浮现。在中国的互联网历史中,很长一段时间内,成功案例都是以翻版国外"产品"为基础,而现在的互联网思维呢?每一匹黑马几乎都可以算作"孤品",  相似文献   

7.
<正>她,从山里走出来,白手起家,最终成为"饰品女王",拥有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她一度焦虑和迷茫,整个义乌饰品行业以外销为主,冲击猛烈;2009年隆冬,她成功突围。企业文化"新光"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宝马4S店销售经理说,"新光"的采购人员买车,砍价精得要命,就像给自己买车,怎样才能让员工如此死心塌地?周晓光的答案是:企业文化。"从企业初创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树立一种共舟共济的责任理念,以一颗感恩的心让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份来自6月30日"2011黑马中国大赛"现场的调查报告。《创业家》和零点研究咨询集团通过现场自填问卷的形式调查了147家黑马企业的创始人,得到有效样本138个。通过对这138位创始人的调查,我们试图回答:黑马为什么这么黑?哪些因素会让一家创业企业成为黑马?黑马未来发展的瓶颈在哪里?黑马未来的战略是什么?黑马最希望获得哪些外部支持以帮助他们成功?以及,中国黑马企业的整体概况是什么?尽管样本仍然较少,且局限于《创业家》黑马中国的参赛企业,但这是第一份正式针对黑马企业的调查报告,也是记录当前中国创新型高成长企业不可多得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定基 《国际市场》2002,(12):12-13
1999年11月,"酷儿"在日本研制成功,去年已飙升为可口可乐的第三品牌(继可口可乐和芬达之后).2001年相继在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上市,成为当地消费者最喜爱的果汁饮料,被媒体称为神奇品牌;在中国,去年年底在西安、郑州、杭州上市后,三个月即完成了预定的全年销售数量;今年,"酷儿"在广州、上海、青岛、厦门、北京等城市陆续上市,也是深受儿童喜爱,产品供不应求."酷儿"饮料为何能一路凯歌,成功攻占儿童饮料市场?其成功的秘诀在于成功的角色行销策略.  相似文献   

10.
爱成 《广告导报》2004,(6):64-64
几乎所有的企业家、营销主管和广告运动的策划者,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某个营销年度,该为产品和品牌拟定怎样的广告投资战略?广告的媒介投放策略与这一问题,特别是投资规模息息相关,广告的创意表现策略也与这一问题密不可分。特别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狭义的产品市场导入期和成长期,我们应该采用何种营销和广告投资战略,才利于品牌、产品的长程成功和市场竞争呢?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各类品牌营销中,"消费者"这一要素都被视为影响品牌营销创新及变革的核心。随着"千禧一代"(Millennials)消费者逐渐成为当前品牌市场的消费主力,掌握其消费观及其消费需求成为各类品牌成功营销的关键。对于传统奢侈品牌来说,来自新兴消费者"千禧一代"的冲击无疑使其意识到品牌转型势在必行。意大利服装奢侈品品牌古驰(GUCCI)作为传统奢侈品牌的代表之一,其针对"千禧一代"消费者所作出的一系列颠覆性的品牌转型战略使其备受青睐,这对于其他传统奢侈品品牌乃至整个品牌市场来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营销在全球范围内遭遇低信任度市场,如何在低信任度市场背景下成功突围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本文对低信任度市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从市场调研、产品生命周期、品牌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低信任度市场背景下的营销创新方法,为企业提出了重获消费者信任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一位拥有硕士文凭的高级工程师,在从事技术工作15年之久、担任公司总工程师4年后,36岁的他主动请缨到市场一线做销售。如今,他不仅用销售业绩消除了当初"36岁的技术人员能否做销售"的疑虑,而且他在销售实践中总结的"感动营销"、"火炭效应"、"耕地理论"在全国市场推广施行后,被一些营销专家作为自己论著的经典案例。是什么让一个36岁的技术人员成功向营销人员转型?是什么让一个年近半百的"老人"在营销界永葆活力?在自己的营销生涯中,他又是如何把市场做大做强的呢?  相似文献   

14.
周航 《商界》2013,(6):119
电动汽车这个概念部快炒烂了。现在全世界电动车起码有几十个品牌型号,绝大多数部是汽车巨头们的产品,有品牌有技术,但都没有真正火起来,也没有真正的电动汽车领导品牌。无疑,现在小小的Tesla是最火的电动汽车领导者,为什么?我买过不少车,一般大牌都买过,其实我不是个汽车发烧友,连爱好者都不算。但这回我第一次有了"爱车"的感觉。我是怎么被产品折服成为一个Tesla拥趸的?作为一个崇尚创新,而且正在路上的创业者,又可以从Tesla的产品上学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王新业 《中国品牌》2008,(4):110-112
"奇异王果"通过"许三多式"营销策略的运用和传播,不仅大大增强了自身的品牌实力,也实现了产品的差异化。某种程度上来讲,"奇异王果"的这种策略顺应"营销"发展趋势,以全新的战略思维布局品牌"突围",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法,也给行业提供了不错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微博,作为自2009年以来最火的网络平台,以超越大众可以想象的速度,迅速成长为一个拥有庞大用户量并且用户可以自如地分享、传播和获取信息的大"社区"。基于微博平台便捷、草根、背对脸、原创的平台特性,也随之产生了一些具有非常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微博效应,微博营销就是其中之一。微博营销,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微博的特性来达到产品倾销的目的。但是,微博营销不同于市场营销,有其独特的独到之处。本文将研究微博的相关理论,分析相对成功的品牌微博营销案例,思考品牌微博营销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 "嫁接"理论自我营销"三流的企业做销售,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标准。"笔者认为,营销人的境界也有高下之分:但凡高手,不仅善卖产品,更擅"卖"自己——他们懂得把自己作为一件产品来加以策划、包装、展示和推广,对成功的追求,仿佛营销产品的过程,每一步骤,都做得尽善尽美。试想,如此苦心经营,假以时日,何愁不能扬大名、成大器、创大业?  相似文献   

18.
梁咏 《糖烟酒周刊》2005,(14):B018-B019
在(广州)高档酒市场,全国品牌的传统名酒地位无人能撼动,仍然雄踞榜首。新贵品牌水井坊市场出现明显下滑趋势,而正值导入期的新品锦上添花势头强劲。一方面因为其包装出众,酒质稳定;另一方面是喜庆面孔的产品形象给了消费者很强的亲和力,所以颇得市场好感。在营销力方面,户外广告、电视广告力度比较明显,最主要的是市场铺货情况良好,广州的一类终端几乎都可以看到锦上添花的产品。锦上添花有望在导入期之后成为广州市场的新潜力黑马。  相似文献   

19.
张兵武 《品牌》2005,(12):62-64
<正> 中小化妆品企业要实现市场突围,必须选择符合自身资质的突破点,并围绕这一点建立系统化的竞争优势。这种成长方式最终将形成高度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本人作为品牌营销顾问长期服务与跟踪研究的东洋之花、卡姿兰、名门闺秀正好是突围路径都相当清晰的案例。他们的成功在国内化妆品市场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不同程度地成为一些后来者的模仿对象。成功模式虽然不可复制,但有可借鉴的  相似文献   

20.
由于电视频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卫视意识到了"跳出来"的重要性.于是,如何从竞争的夹缝中突围,成为了各家卫视的"必修课".经过长期的探索,"品牌"最终被锁定为卫视发展的突破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卫视都在品牌化的道路上一帆风顺.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着卫视品牌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