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杨鸣 《魅力中国》2013,(19):121-121
琵琶音乐是民族音乐中最具艺术魅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优美的音色特点、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而受到众多爱乐人士的追捧。琵琶发展历史悠久,其本身承载着人类音乐文化、音乐思想和智慧,可以说历代音乐家创作的琵琶乐曲历经时间的洗礼而遗留下来的都是经典之作,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六言绝句的发展史上,明代的张时彻无疑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张时彻的六言绝句的题材可以分为旅行即景、闲居漫兴、田家乐事、时令、题画数类,比起其他诸家的创作,内容已经大有拓展了。张时彻创作的六言绝句更在构句和构联、方位词和叠字的运用上,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3.
音乐教学是美育的组成部分,中学音乐教学既要遵循美学原理,又要关注学生主体的发展特点和审美心理变化,基本策略是:针对七年级学生,培养音乐素养是培养审美的根本途径;针对八年级学生,注重音乐作品内容分析,为"鉴赏美"做好铺垫;针对九年级学生,用音乐本身的"美"感化学生.  相似文献   

4.
南飞雁 《北方经济》2003,(10):49-50
在中国期刊业如何面向21世纪的大背景下,音乐期刊的定位和发展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一方面,音乐期刊在理论上讲应该有它最广大的读者群,生存的可能和必要都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实践中的音乐期刊却往往是读者面窄、内容单一,除了几首流行的、创作的歌典,就是几篇过于专业、似是而非的专题论文。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生存下去都十分困难,加上各  相似文献   

5.
《走向世界》2013,(27):18-21
<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每每诵读中国唐代著名诗人王翰的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绝句,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中国酿造葡萄美酒的漫长历史,想起了舌尖烟台大街小巷的海鲜、美食、葡萄美酒的滋味,想起了尽情地欣赏享受这座美丽海滨城市葡酒文化的丰富和浪漫……从地图上看,地处山东半岛东部的烟台,正好位于北纬37°这一素被  相似文献   

6.
通俗音乐是在技术进步大潮中受益最多的一种音乐形式,在强大的传播媒介支持下,通俗音乐得到飞速发展.文章从形态、行为、观念三个方面对通俗音乐和严肃音乐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通俗音乐的美学含义.认为,通俗音乐的美学意义在于它提供了适应于社会大多数成员审美情趣的审美对象,反映了在社会化环境中能够体现出的美学本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刘芳 《魅力中国》2013,(11):88-88
“大弦啃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音乐的诗句,经过千百年的岁月变迁,早已成为永不磨灭的经典。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琵琶这一传统民族乐器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宣泄力。琵琶是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弹拨乐器,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等。它的音色特点是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很多经典的曲目:如《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等乐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琵琶艺术的珍品。  相似文献   

8.
唐代艺术形态的巨大发展为杂剧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音乐的表现手法以歌曲的创新发展、音乐结构的复杂化、器乐音乐的发展、说唱音乐和许多表演性的歌舞、散曲等艺术形式的出现,这一切在杂剧及南戏中均有所体现.元杂剧的成熟与兴盛是思想性、艺术性成熟所决定,同时它又是我国戏剧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9.
何丽娜 《魅力中国》2013,(10):308-308
琵琶作为古老而又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自古就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唐诗与琵琶艺术的交融上。文学与音乐本来是两种艺术,完全可以独立存在。文学作为一种载体,将器乐的这种发展记录下来;而且文学又不单单只是记录这种发展,同时也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在民族器乐发展、丰富、完善的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作用。纵观整个中国古典文学与民族器乐相互融合的历史,琵琶无疑是一个主角。而这种交融关系又主要体现在琵琶与唐诗这种极具典型性的中国古代文学文体上。究其原因,试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魏静 《魅力中国》2010,(7X):301-301
中国音乐受其生长环境的影响,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她的语言"一字多韵"、"一音多声",声腔气韵淋漓尽致;她的线条百转千回,灵动飘渺,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受儒道文化影响追求和谐之美,气韵之美。中国音乐传神而富有神韵,寻求天人合一之境界,形成独特的中国之魅力。  相似文献   

11.
琵琶作为豫剧伴奏的一种乐器,无论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还是展现音乐内涵,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在伴奏中发挥出琵琶的特殊效果,就必须掌握好整台剧目的情节,以及唱腔设计的意图,这对每位琵琶伴奏员来说,既是伴奏素质的实践检验,也是对自身演奏技能的考量。谈到琵琶在豫剧乐队中的伴奏,就必须知道琵琶的前因后果,学习掌握曾经在豫剧琵琶伴奏事业做出贡献的那些先辈们的经验与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2.
韩颖慧 《魅力中国》2009,(36):108-108
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识谱教,以及在识谱教学中注意的教学方法。认识我们所教的对象是小学生,而非音乐专业的学生;绝不能把识谱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而应当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把识谱教学融入各种音乐活动中。  相似文献   

13.
<正>"潘多拉"的魔力并没有给传统音乐带来灾难,反而激发了"音乐个性化"发展的潜力。潘多拉(Pandora)存在于互联网,但它却绝不是你熟悉的那种"技术平台"——在搜索框里键入几个关键词,赌一把你的想法和把音乐填进数据库那个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4.
内容与形式一直是艺术创造的两方面。与西方重形式而轻内容的艺术审美理念相反,中国古典艺术代表音乐秉承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审美理念,长久地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5.
整体"照面"柏拉图的文本群,其"作品"道说出"作者"这样的一种音乐美学思想构架:作为音乐学之"基"的音乐本体论:美的理念论;作为音乐学之"体"的音乐本质论:音律和谐论;作为音乐学之"用"的音乐价值论:音乐育人论。  相似文献   

16.
周密 《魅力中国》2013,(17):94-94
音乐是一门能够表现艺术家情绪的特殊的艺术形式,它与其他的艺术门类有着很大的差别。它的艺术体现可以被运用到电影艺术当中,使画面与音乐相互结合。以音乐烘托画面的气氛,以画面诠释音乐的真谛.声与画的完美结合更加突出电影的主题与内涵,并将电影的内容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海上钢琴师》就是运用了这种元素。在电影的情节中。音乐可以通过声调、节奏、声音大小的变化来体现人们的情绪,通过音符向听众诉说表演者的情感和曲折的故事情节。使电影的艺术特征能够更为鲜明的体现出来。本文通过赏析《海上钢琴师》中的钢琴音乐元素,来对钢琴音乐的运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合唱教学是课堂教育的方法之一。如何通过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唱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当前音乐教育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合唱形式的介绍,探讨了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合唱教学的措施,以期对音乐教育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杨惠 《魅力中国》2010,(27):238-238
完美的琵琶演奏,并非只应注重它的手指技巧的操作和音乐感情的演绎,因为无论是乐曲的表现力,都与另一个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就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的自主呼吸.  相似文献   

19.
翟沁 《发展》2008,(2):115-116
计算机音乐课程已成为目前国内各音乐院校一个新兴的热点课程,它作为音乐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已被大多数音乐工作者所接受。虽然,它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已经在许多音乐院校出现或正在一些院校新教学计划的设想之中,但要走的路显然还很长。因为在高等音乐院校中,我们面对的是经过了几年甚至是十年以上接受传统音乐教育的学生。在他们的思想当中,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已经根深蒂固,要想融入一些新的教学和训练方法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在开始阶段,在他们还没有认识到在当代音乐学习中掌握计算机音乐手段能够十分有效地促进整个教学之前尤为困难。  相似文献   

20.
王亚男 《魅力中国》2011,(14):81-81
音乐演唱是一种感情的独白,它以演唱者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动自我。在情感的作用下,人的生命体验转化成审美艺术形象并强烈要求呈现出来,声乐演唱就是呈现的主要方式之一。音乐情感是人对现实音乐世界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也是人对音乐及相关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音乐需要而产生的音乐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