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制度供给作为政府的一项必要职能,在中国日益市场化的今天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政府在这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的制度供给体系,提高制度供给的有效性、科学性及效率。  相似文献   

2.
赵光旭 《特区经济》2010,(11):157-158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支持中小融资制度的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集中表现在有效融资制度供给不足和无效融资制度仍旧存在。本文从银行和政府层面分析了由于国有银行一股独大的产权因素、新制度设计存在"搭便车"现象、政府制度供给成本过高以及政府有限理性等原因制约了新的融资制度供给,进而提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制度非均衡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政府公共治理实现的是政府与非政府利益的平衡,利益博弈过程中的平衡需要制度来规范。公共治理的制度理性应当是以维护第三部门的利益为基点。公共治理的失序,主要在于政府公共治理制度的非理性。构建合理的公共服务制度,以制度理性替代非理性化的社会治理,将潜在的制度供给转化为现实的供给,将有助于政府公共治理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量及其利用效率制约着农田灌溉规模的增长,影响粮食供给的安全性。从分析农田灌溉规模的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入手,沿着历史演进的逻辑次序,论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对有效灌溉面积变化的制约,讨论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制度逐渐从政府强制型供给向政府主导供给和农民自愿合作供给方向转变。从发展角度,比较分析四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的绩效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王树 《科学决策》2008,(10):190-191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政府通过财政收入进行的。而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政府一直处于财政缺位状态。在制度内财政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农村政府不得不寻求其他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即公共物品的制度外供给。  相似文献   

6.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的产生要有需求和供给的双重要素。社团组织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生成亦是需求和供给的双重结合:体制改革后政府及社会领域需要有更多的社团组织承接和弥补其职能,积极的社团活动家和政府官员成为社团主要的制度供给主体。但相对需求而言,我国社团组织的制度供给能力仍显不足。提高社团组织的制度供给能力,需要改善社团的管理体制、提高整个社会的自主结社意识。  相似文献   

7.
李勇 《北方经济》2017,(11):12-14
文章缘起十八届五中全会"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庄严承诺,在深入总结我国养老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增加供给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加养老公共服务的对策与建议,希冀为政府政策制定和制度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赵伟 《浙江经济》2011,(23):32-32
融资乱局的根子在体制,在于体制改革的滞后甚至倒退;破解乱局的关键看政府,看政府能否有为并能为;政府所为与可为的关键着力点,则在于增加制度的供给,尤其是增加与民企关联度高的金融业的制度供给。何以增加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9.
晚清以降,随着我国近代报关行在各通商口岸渐次萌生、发展,规范报关行经营行为的制度安排相继推出,并随着报关行的发展而经历不断变迁.作为一种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安排,政府最终决定着新的制度供给的趋势与结果.但与此同时,正式制度的设计者也试图借助非正式制度来减少制度实施阻力,降低实施成本.此外,行业准入门槛过低是历次制度安排的共同缺陷,因而大大影响了制度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产品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其在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导致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低效率,形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困境.而要破解这种困境,就需要进行制度创新,重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11.
杨璐璐 《改革》2012,(1):24-32
中国土地供给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其实际操作表现为政府管制和市场配置相结合。在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伴随土地制度变迁的背景下,以土地供给制度的演进轨迹为主线,呈现学术界对土地供给制度认识的差异性,并梳理政策脉络和基本法律框架,给出或然走向,藉此厘清土地供给的制度现状,揭示现阶段土地供给制度研究的共性、分歧及其改革难点。继而就种种表征进行评述,并简要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胡毅 《新疆财经》2002,(2):22-25
本文分析了新疆及天山北坡经济带目前的经济体制现状,即政治经济体制的特殊性,现有体制结构及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天山北坡经济带内制度供给的短缺,同时也阐述了政府在天山北坡经济带制度变迁和制度供给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微观领域中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赵金龙 《特区经济》2011,(6):143-144
我国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方面进行了诸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但生态补偿在制度供给方面仍然面临很多问题,本文以优化制度为出发点,从提高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机制效率、完善生态补偿财政机制、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生态补偿制度供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品是指在一定的农村地域范围内由农村居民消费、受益的,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公益性的社会产品或服务.涉及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一种城乡分离的二元公共品供给制度:城镇实行的是由政府供给为主导的公共品供给制度,城市的公共品完全由政府保障,并列入城市财政预算;而农村实行的是以农民“自我供给”为主导的公共品供给制度,主要靠农民自身解决,国家仅给予适当补助.这种公共品的供给方式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影响了其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城乡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相似文献   

15.
该文应用制度均衡的一般理论,分析了现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结构性供给短缺的表现及原因:在现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结构中,无论是产权制度、还是微观组织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都存在制度供给滞后于制度需求的状况。提出打破政府的“非农偏好”与“以农补工”的意识刚性。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以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由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共同分摊制度创新成本,建立有效的制度需求表达机制的创新策略;应从旧体制的修补转向新体制构建,从政策调整转向制度创新,从单项制度改革转向结构整体优化变革的创新路径.以实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由结构性短缺向制度均衡转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曾斌  秦川 《特区经济》2006,211(8):80-81
在中国渐进式二元制经济改革中,地方金融作为体制外经济增长重要变量,其作用日益凸现。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金融机构三者的博弈中构建一个有效的制度供给的地方金融变迁制度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颖 《改革与战略》2009,25(7):165-167
文章基于制度需求一供给模型,用外生制度因素分析了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演进过程,提出劳动力要素的产权界定是自由转移的前提,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只能在公平的市场中实现。政府的作用是供给劳动力自由转移的制度。  相似文献   

18.
由于后发优势的存在,使得后发的国家对先发国家的赶超成为了可能和现实。由于制度供给的短缺,经济后发优势的发挥通常与政府推动结合在一起,也容易在短期取得明显的经济绩效。但是,政府行为对制度规则的替代实际上使得经济增长面临"制度陷阱",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因此,需要构建一种刚性的制度系统,形成对政府、企业和居民的有效约束,增强市场主体对未来制度预期的信心,形成对经济长期增长的稳定促进。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信用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信用制度的变迁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但它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明显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那种完全自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一诱致性制度变迁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商业信用制度的“外部收益”性,而政府确立面向市场化的改革后使商业信用制度的诱致性变迁成为可能,非政府主体自发恢复被政府剔除于制度供给之外的商业信用制度,进而影响政府的制度供给,迫使政府最终设立发展商业信用的制度装置,促成商业信用制度实现诱致性变迁。  相似文献   

20.
要盟 《特区经济》2011,(1):89-90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应对这个问题,民间金融在中国一些地区出现,并繁荣和发展了起来。本文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应该如何作为,在制度供给方面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顺利实现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