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平与效率是社会公共政策追求的两个基本目标.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昭示着我国社会政策的基本价值目标取向是,既要追求效率、发展经济,又要坚持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对我国分配政策中公平与效率思想进行了历史回顾,通过将公平与效率虚拟为两个基本的讨价还价参与人进行博弈定性分析,以资本与劳动为谈判视角,从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博弈中探究了两者交互选择所损失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越高,标示着该政策改革的价值越低,反之亦然.通过建立公平与效率替换模型,从两者之间直接替换策略入手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了两者之间替换的有效路径,提出了替换选择所损失的社会成本.社会成本越高,表明政策实施的风险越高.正确的选择是:要找寻公平与效率之间在各个阶段合理的替换方式和方法,处理好层级结构,在二者相互整合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其替换路径,通过政府建立良好的顶层设计、充分的上下互动、坚实的底部基础等一系列改革的政策体系,实现公平与效率在帕累托优化区域内适度非均衡组合、动态平衡、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分配正义 社会公平和正义是自古以来人类对社会和谐孜孜以求的永恒主题.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范畴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分配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把分配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张彩琴 《魅力中国》2011,(1):231-232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问题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础理论问题。公共政策的价值观包含公平、效率、民主、利益等,但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应以更高层次的价值规范——社会公正为第一要义,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彰显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是现代社会的首要价值和基本取向,也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与基础。农民权益的严重缺失,是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从国情出发,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当前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彰显社会公平、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社会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滢 《黑河学刊》2006,2(2):108-110
社会公平已成为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处理社会中各种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社会平等包含着权利平等,分配合理,机会均等和司法公正等内容。实现社会公平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社会公平建设;完善分配机制,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推进司法公正,保障社会公平;以完善的社会政策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与内在追求,目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公平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局面。要构建社会和谐公平机制,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当前存在的教育公平问题,主要是指教育的不公平现象,这种种教育不公平,主要是历史形成的,只能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以解决.值得重视的是导致教育不公平制度性原因,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往往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平;同时,相对于缩小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而言,通过制定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进社会公平,是更容易实现的.在当前,我们应该认识到,制度性因素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种制度性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公平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等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当前存在的教育公平问题,主要是指教育的不公平现象,这种种教育不公平,主要是历史形成的,只能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以解决.值得重视的是导致教育不公平制度性原因,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往往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平;同时,相对于缩小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而言,通过制定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进社会公平,是更容易实现的.在当前,我们应该认识到,制度性因素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种制度性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公平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等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宏观的视角分析了现代化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引用中西方著名学者的论述来证明现代化的过程往往是滋生动荡的过程,并指出我国政府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绩效管理中所应具有的价值取向.在论述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时,主要从经济成长与社会和谐两个维度上来进行,指出经济成长与社会和谐都应是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诉求,只不过这两个价值诉求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当前应以社会和谐作为政府绩效管理首要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0.
效率与公平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两大问题,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增进经济和谐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当把效率与公平看作目的时,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似乎是不可调和的;当把效率与公平当作增进经济和谐的手段时,效率与公平之间就具有了替代关系.经济和谐的效率标准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和谐的公平标准要求政府推行促进公平的分配政策.市场主要管效率、政府主要管公平应成为目前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贾英 《理论观察》2008,(2):91-93
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着教育机会不公平、教育过程不公平和教育质量不公平等现象,主要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政策歧视、贫富差距、教育腐败等原因造成的,要通过制定政策、建立制度等措施来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闫磊 《理论观察》2006,(1):23-24
政府对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选择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以往政策在价值上的效率取向,虽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也造成一些社会问题如资源过度使用、贫富分化、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必须调整政策价值取向。而政策的公共性、公平性、人本性、平衡性,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轶 《中国经贸》2009,(22):143-143
政策价值取向决定着政策的基本方向,我国目前的政策价值取向主要有公共利益取向、公平正义取向和科学民主取向,由此也决定了我国政策过程应从提高决策过程的社会参与程度、建立政策过程的利益平衡机制、加强政策系统的程序化建设这几方面优化。  相似文献   

14.
民法和商法作为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其区分依据除了要考虑法律的调整对象之外,立法价值取向的差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民法的最高价值取向是公平,立法上采取的公平优先原则;而商法的最高价值取向则是效益,立法上采取的是效益优先原则.正确认识民法和商法在价值取向上的不同,对于理论研究及司法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和谐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精神文化,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才能在整个社会形成普遍的共识.和谐文化是指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可以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深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司永海 《特区经济》2010,(7):103-105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和俄共(布)为化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社会不满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以务实合作的思维视角审视阶级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利益需求,以灵活适度的妥协策略维护合作双方的利益平衡,充分体现了其谋求社会和谐的根本价值取向。新经济政策是世界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次伟大尝试。  相似文献   

17.
精美的石头     
一知 《宁波通讯》2012,(6):52-53
公正,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理想目标。讲公正,就是要坚持公平、正义和公道。党委政府的威信来自于公正,整个社会的和谐更需要公正。只有大力倡导公正的价值取向,才能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当前来讲,  相似文献   

18.
公正,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理想目标。讲公正,就是要坚持公平、正义和公道。党委政府的威信来自于公正,整个社会的和谐更需要公正。只有大力倡导公正的价值取向,才能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当前来讲,  相似文献   

19.
王红梅  石立春 《魅力中国》2010,(35):101-101
和谐社会包括人类与自然地和谐及人和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基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要践行公平原则,实现和谐,必须深刻理解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的公平与效率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艳辉  乔雪梅 《辽宁经济》2004,(11):108-109
提高效率和实现公平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目标。现代经济法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垄断的背景下的出现,就是为了适当地协调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公平是法的古老的价值命题,其内涵随时代而发展,效率则是现代社会赋予法的新使命。作为经济法的价值追求,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其统一是有重点的统一,即以公平为重点,其对立时,应坚持公平优先,这是我国经济法应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