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果树经济林,对农民增收来说作用明显,同时果树经济林又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改善局部小气候.因而,在贫困地区和贫困县大力营造果树经济林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好路径.而嫁接对于果树提高抗性、稳产、高产意义都很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嫁接对果树经济林健康发展的一些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玉溪市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对云南省玉溪市的经济林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玉溪市经济林面积达143 302.2 hm2,主要分布区为华宁县、新平县、元江县、易门县四个县,提出了加强以核桃、板栗、桃、柿子为主的温带果树栽培管理;经济林种植向优势产业带集中;大力推广果园综合管理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有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国家支持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战略措施。由于黔东南州对此项工作的研究、实施刚刚启动 ,因此 ,探索加快实施林业战略转移的对策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 ,要实施全州林业战略转移 ,确保林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发展以果树为主的经济林 ,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几十年来 ,黔东南州在发展林业思路上 ,侧重于杉木和马尾松用材林建设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却忽视了经济林的协调发展 ,林种、树种结合不合理。据1995年全州森林资源清查 ,全州经济林面积196 95万亩 …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是我国革命老区之一,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西北地区是我国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基础差,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国家级贫困市(县),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西北地区红色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红色旅游发展SWOT分析,旨在弄清西北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现状,从而推动西北地区红色旅游持续、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林产业建设现状、发展战略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复杂,经济林资源丰富。据专家研究统计,我国已拥有各种经济林木近1000种,其中大面积主栽的树种约60个。经济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森林法》的定义,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按经济林产品的特性和用途可以分为八大类,干果类,如板栗、核桃等;水果类,如苹果、梨等;木本油料类,如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农村资源产权制度的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地区农村资源是地区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西北地区是我国农村资源富集地区,也是农村资源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二十多年以前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给西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制度环境。但是,当时的经济体制变革并没有配套以完整的、相  相似文献   

7.
哲卞 《浙江林业》2004,(3):14-15
龚洁强是台州市黄岩区果树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是一个普通的农技干部,于1986年从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分配到黄岩,一直从事经济林(果树)技术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8.
发展经济林产业有利于挖掘林地资源潜力,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农场林地资源效益,实现农场与职工群众经济效益的"双增"目标。同时,经济林产业作为有活力的生态产业、经济产业和民生事业,属于高价值的森林资源,是黑龙江垦区未来发展的高效益产业。本文从阐述新时期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的重要意义和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前景入手,结合黑龙江省八五五农场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合八五五农场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9.
果品经济林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果品经济林发展迅猛,且有继续高涨的势头。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果品经济林也存在着盲目发展和资源浪费现象。通过从林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果品经济林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正确评价了当前果品经济林的发展形势。果品经济林生产要以尽可能小的资源代价,实现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林是我国森林资源中的一个重要林种。近10年来,由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经济林生产在经历了长期低落之后,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席卷全国的“经济林热”正方兴未艾。初步估计,资源面积已从1980年的1.69亿亩,上升到2亿亩左右,主要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核桃、板栗、枣、柿、紫胶、花椒、八角、生漆、五倍子以及苹果、梨、柑桔等均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干、鲜果品总产量增长1.5倍,油茶、油桐、乌桕等木本油料生产也比70年代有所增加。粗略估算,我国主要经济林产品产值已超过  相似文献   

11.
林鸿荣 《中国农史》1993,12(1):63-71,63
隋唐五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代,也是我国特用经济林产品开发利用的兴盛时代。本文研究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木本纤维、木本药材、树脂树液以及森林经济昆虫分泌物等类型的特用经济林产品在隋唐五代时期的开发利用,对于深入认识隋唐五代城乡的经济生活,致力理顺特用经济林产品开发利用的源流,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槟榔又名马槟榔、屈头鸡,为白花菜科槌果藤属多年生常绿攀援果树,是我国食用野生果树中唯一富含甜蛋白的野生果树资源,至今未能得到开发利用,处于野生濒危状态。因此,应对水槟榔进行人工驯化栽培,加强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化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新中国建国以后,随着西北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其城市化过程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深入。但是,西北城市化发展与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相比,其差距不是缩小,反而日益扩大。成为严重阻碍西北地区的发展重要因素。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西北地区的相当一部分城市属于资源型城市,城市功能因而受到限制是其中不可所视的一项。1990年秋贯通的第二条欧亚大陆桥桥,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向东向西开放提供了机遇,为西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以及经济起飞展示了光明的前景。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西部的战略更是为西北地区城市综合治理、协调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4.
黄河故道区具有地势高、土壤盐分含量低、地下水埋深大等特性是三角洲地区唯无盐渍威胁的区域,适宜种植业开发利用,同时注意布置防风林带,防止风蚀沙化,黄河三角洲适于农业利用的荒地资源少,宜牧资源多,今后的荒地资源的开发应以牧业为中心。本区盐光板地主要分布在年潮位线以上地区,加上农田荒地中的盐斑总面积不少于130万亩,充分利用本区的盐生植被资源,对改善本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区域性地降低地下水位改良地下水的网络工程系统,是长期稳定的农业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的一项根本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长江隧桥通车,私家车日益普及,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体系的不断推进,为崇明果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通过近年来对上海和崇明果树产业的了解,形成了一些分析思考。一、上海果树生产概况(一)主要果树种类较多,集经济、社会和生态目标于一体果树属经济林,是上海市郊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上海地处北亚热带落叶果树与常绿果树混交带,可种植的果树种类较多。上海市果树的栽培种类有桃、梨、葡萄、柑桔、柿、枣、无花果、李、杏、猕猴桃、枇杷、银杏、果桑、石榴、火龙果、蓝莓、樱桃、金柑等。目前栽培树种以柑桔、桃、葡萄和梨四大果树为主。上海市  相似文献   

16.
经济林,亦称特种经济林,特用经济林。它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树叶等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林木,如以生产苹果、山植、李子、核桃、油菜、橡胶、桑叶、花椒等产品为优势树种的林分。随着我国林业生产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改革传统的单纯取材的森林经营方式,综合立体开发森林资源,经济林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特别是随着林区多种经营生产的迅速发展,不断开发荒山荒地营造经济林木,使经济林收入成为林区多种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开展对经济林会计核并特点的研究和探讨,尽快建立和完善经济林的会计核算体系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农村资源利用方式变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视角 ,以农村资源利用中对可持续利用构成的破坏为基点 ,对西北地区农村资源自新中国建国至今各个时期利用方式进行实证考察分析 ,从而可以寻求西北地区农村资源破坏的根源和向可持续利用过渡的途径。一、西北地区农村资源利用方式的变迁(一 )传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果树栽培工作,对新品种以及先进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产生了深刻认知。增加果树的种植数量,提高果树产量。在果树栽培过程中,应用先进栽培技术可以有效节约人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论述了果树栽培技术的应用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尹艳 《山西农经》2017,(5):60-60
当前,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技术,对促进我国农林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果树品种繁多,种植资源丰富,果树的栽培管理及种植技术对提升果品产量和质量,增加我国果农收入意义重大。本文讨论了果树栽培的现状和特点,并逐个分析了果树栽培管理的技术要点,以及这些管理技术对果品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林产业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望用5年左右的时间,筹组成以300个基地为重点的经济林产业化体系建设。根据我国经济林现状,从6个方面提出产业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实施要求与方法:建设区域性名特优经济林商品基地,精心组织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组织经济林产业化的实施;依靠科技进步,引进高新技术;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在基地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