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T经理世界》2012,(23):103
1我们为什么要发布"中国好CIO"?一直以来,《IT经理世界》及e行网,以提升CIO职业价值为使命;15年来,我们风雨兼程、携手同行,共同见证了CIO这个阶层的兴起。今天,CIO日益成为推动中国IT应用、商业创新,乃至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深深地理解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理想、愿意通过技术的力量驱动创新、创造价值。e行网作为面向CIO的商务社交网络,愿意为CIO的职业发展倾尽全力,帮助每一位CIO在事业上收获成功。  相似文献   

2.
有位CIO在我们e行网的论坛里发了一个帖子,讨论云计算与CIO职业生涯问题。大意是云计算时代,企业的计算资源管理都可以通过外包实现,CIO这个职位存在的必要性就不大,也就不怎么看好职业发展的前景。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也是很多CIO们一直感到困惑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CIO语录     
《IT经理世界》2013,(2):102-102
每一位CIO都渴望分享、交流、互动,商务社交平台e行网www.cio.com.cn满足每一位CIO的社交分享需求。CIO每天都在分享,而CIO精彩语录,在e行呈现。  相似文献   

4.
4月18日,计世传媒集团、《IT经理世界》杂志社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推出以CIO为服务对象的商务社交平台——e行网(www.cio.com.cn),这将是国内首个聚合并服务CIO人群的社交网站。这是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型的一次全新尝试。计世传媒董事长洪京一表示:"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方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企业管理者,尤其是CIO,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5.
《IT经理世界》2014,(12):79-79
正5月15日,由IT经理世界主办的"中德高端CIO交流沙龙"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从德国制造到中国创新"为主题,致力于连接中德两国CIO的交流。参与此次活动的CIO围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CIO的角色变化等主题进行交流。德国德勤CIO Dr.Dietmar Schl e、德国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之一EnBW的CIO Burkhardt Stutenz、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总监韦有双、北京市上品商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CIO语录     
《IT经理世界》2013,(8):108
每一位CIO都渴望分享、交流、互动,商务社交平台e行网www.cio.com.cn满足每一位CIO的社交分享需求。CIO每天都在分享,而CIO精彩语录,在e行呈现。王甲佳-苏州悦果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OO&CIO——seca.cio.com.cn精益管理的关键是什么对于"精益"的考虑,就是要减少直至杜绝浪费,尤其是那种"理所当然"的"应该"的浪费,主要体现在时间的浪费上。关键之  相似文献   

7.
《IT经理世界》2014,(24):35-35
正互联网金融与利率市场化带给金融业巨大的转型空间,在转型过程中如何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等不同的层面和维度发掘真正的价值,成为当前金融业打破传统局限、应对深刻变化的解决之道。2014年10月30-11月2日,由计世传媒集团《新金融世界》、《IT经理世界》、e行网联合主办的"中国金融创新高峰论坛暨第九届中国金融CIO年会"在北京盛大召开。大会将主题聚焦于"转型与重塑之下的金融创新",通过对金融转型与平台化、互联网金融与直销银行、金融云计算、大数据等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8.
《IT经理世界》2012,(Z1):107
深圳站: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也是引领创新最重要的区域。2011年12月17日,由《IT经理世界》杂志社主办的"中国CIO全国巡回论坛"走进深圳,举办了主题为"IT引领新商业"的互动交流论坛活动。CIO是C时代推动企业创新的关键角色,作为CIO互联网最先进的区域,中国CIO全国巡回论坛的最后一站在深圳召开具有特殊意义。当时间即将走入2012年的时候,商业科技的未来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回顾2011年,欧债危机、中东冲突、美国的华  相似文献   

9.
e行精华     
《IT经理世界》2013,(16):106-106
每一位CIO都渴望分享、交流、互动,商务社交平台e行网www.cio.com.cn满足每一位CIO的社交分享需求。CIO每天都在分享,而CIO精彩语录,在e行呈现。张志强海南信兴集团信息中心总监——zhiqiang.com.cn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创新#CIO演进#数据创新的关键在于数据的重组,因为处于休眠状态的数据的价值只能通过与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数据集结合才能释放出来。随着大数据的出现,数据的总和比部分更有价值,当我们完成数据的重组,其数据总和本身的价值比单个总和更大。  相似文献   

10.
《IT经理世界》2014,(1):74-75
CIO如何看待这互联网企业与传统IT厂商这两股势力的相互渗透?CIO会青睐互联网企业的企业级应用服务么?您对工作中需要用到的业务应用,是更偏向于互联网模式的服务,还是传统IT企业提供的服务?《IT经理世界》联合e行网,从2013年12月12日~25日,共邀请106位CIO及IT经理参与这份调查问卷,从中了解他们对"互联网B计划"的看法。本次调研以网络投票的方式进行,调研期间,e行  相似文献   

11.
"IT系统如果离开了业务空转,CIO的工作就没有价值。"尽管不做CIO好多年了,但是顶着中国第一位CIO的名头,中国银联股份公司副总裁柴洪峰仍然对IT与新商业模式之间的互动高度敏感。最近,他很关注手机支付,为此银联出资定制了800部手机,通过  相似文献   

12.
碰到职业天花板的CIO只要转化思路,其职业前景可能就会别有洞天。不久前,在深圳举办的一次主题为“IT推动商业变革”的CIO沙龙上,一位来自某大型制造企业的CIO在介绍完自己如何通过IT系统顺利推进两个企业合并的经验后,将话题引到了困扰他的一个问题上——“我们企业的IT系统已经相当完善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这个CIO在企业中的地位会慢慢下降、重要性开始降低?对此,我非常困惑,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此话一出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座的CIO纷纷发表自己对CIO职业生涯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IT经理世界》2011,(21):136-137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不知不觉间,由《IT经理世界》杂志社主办的“中国优秀CIO评选”已走过十个年头。十年间,CIO从IT经理逐步成长为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我们始终在关注。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1月3日,泰国曼谷,首届IDC亚太区CIO高峰会在这里举行。由《IT经理世界》和IDC中国公司共同选送的15名CIO,第一次以中国内地最优秀CIO代表的身份与国际同行汇聚。本次峰会的主题是"推进IT与业务的融合",与会CIO代表总共59名,分别来自亚太区14个国家和地区。 本次峰会上,中国内地CIO不仅仅在人数上最多,他们对IT工作的理解、对CIO角色的挑战认识和应对技巧,也  相似文献   

15.
语录     
《IT经理世界》2013,(10):114
每一位CIO都渴望分享、交流、互动,商务社交平台e行网www.cio.com.cn满足每一位CIO的社交分享需求。CIO每天都在分享,而CIO精彩语录,在e行呈现。邵庆东长安医院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长——shaoqd.cio.com.cn如何用IT技术提升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6.
建立并落实CIO制度,是企业以信息化促进商业优化和创新的一条必然之路。 尽管信息化建设在中国已经推进多年,一些信息化建设程度较高的企业,IT负责人也经历了从IT经理——总监——CIO——企业高管的历练。但在更多企业,IT负责人无论在职位还是可调集资源上,都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IT经理世界》与读者相伴已近周岁,从创办伊始,我们就一直在关注、寻找、追踪和报道中国的CIO,我们曾登载过《给CIO热踩一脚刹车》、《正确面对CIO》、《CIO:成长的烦恼》、《中国信息主管:处境也尴尬》等文章,也曾与中远集团总裁助理马智宏、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副总裁柴洪峰探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CIO所承担的角色、作用,还与有关企业合作组织过北京、成都、广州、上海四城市“中国企业挑战信息时代”巡回研讨会等活动,但我们仍不  相似文献   

18.
CIO们脑海中的关注重点表明他们已经走出了技术地带。7月初,在《IT经理世界》杂志于海南三亚举办的CIO论坛上,我们对近百位参会CIO进行了“2005年最关注问题”的调查。从CIO们开放式的答案中,我们发现,CIO们思考的问题已经不是单一地聚焦在软件、硬件等IT基础设施上,而是更多地涉及到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甚至有人对国家经济、相关政策极度关注。这说明中国CIO们正在逐渐走出单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规模信息系统建设阶段的结束,中国CIO 迅速地调整着自己的关注点。在今年的“CIO高峰论坛”上,《IT经理世界》再次对到会CIO进行了“2006年你最关心的是什么”的调查。虽然问题与去年论坛完全相同,但CIO们的答案却发生了很多变化,他们从关注IT 部门管理转变为关注IT治理,从关注IT  相似文献   

20.
《IT经理世界》2009,(13):18-19
2009年6月18日到20日,本刊主办的“2009中国CIO高峰论坛”在三亚成功举行。本次峰会围绕“IT优化商业”的主题,探讨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IT之于企业价值和意义的嬗变和升华。其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在于,通过IT技术、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聚合,中国已经催生出了更为有效、灵活的企业。借联动效应驱动商业链条的转变,也改变了行业的竞争格局、竞争规则,继而改变了商业环境。一言以蔽之,IT已经成为经济危机下的变革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