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衍盛 《经济师》2007,(3):107-108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是外商进行对华投资的重要形式,但我国当前法律制度的缺憾成为外资并购的阻碍,为了规范外资并购行为,有必要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相关法律制度,这对于我国吸引外商投资和发展经济,保护本国利益都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本,作为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具有完善的外资并购法律监管体系,并且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外资并购水平。中国,作为目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也日益兴盛,相应的法律监管体系也逐步完善。中日两国的法律监管制度的调控范围,以及危害国家安全性审查、反垄断审查、公司持股和收购上市公司审查方面的相关规定各不相同。我国应当从建全外资并购法律体系、保障国民经济安全、清晰反垄断的界定范围以及完善公司持股与公司上市审查制度等方面借鉴日本法律经验以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监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日本,作为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具有完善的外资并购法律监管体系,并且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外资并购水平.中国,作为目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也日益兴盛,相应的法律监管体系也逐步完善.中日两国的法律监管制度的调控范围,以及危害国家安全性审查、反垄断审查、公司持股和收购上市公司审查方面的相关规定各不相同.我国应当从建全外资并购法律体系、保障国民经济安全、清晰反垄断的界定范围以及完善公司持股与公司上市审查制度等方面借鉴日本法律经验以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监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安全审查法律制度由《国防生产法》第721节、《艾克森一弗洛瑞奥法》和《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等法律组成,由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实施,对美国国家安全起到全方位有效保护的作用,但对于中国企业在美实施的外资并购,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投资贸易壁垒。我国应借鉴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尽快颁布相关立法,建立专门的外国投资委员会,扩大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跨国并购已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其中外资对并购中国的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跨国并购成为了外资进入我国市场的一种方式.外资并购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将重点从相关法律层面详细分析外资并购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具体的历史与现实情况,提出对有关法律制度的清理、修改、完善的意见和一些初步的立法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外资并购比例逐步升高,大量并购案件层出不穷。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外资并购中的国家安全问题。这一背景下,借鉴国外经验,就中国应该如何构建一套体系完整、内容明确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王军 《经济论坛》2004,(4):122-124
从近年上市公司外资参股的统计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外资已成为许多上市公司的合作伙伴,并在上市公司的经营运作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战略投资趋势越来越明显,涉及到外资对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件也越来越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我国上市公司应如何应对外资的并购行为,我国的法律应如何规范外资的并购行为,  相似文献   

8.
李锦秀 《发展研究》2007,(10):36-37
外资并购是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出现了第一起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案例,自此以后,外资并购迅猛发展.目前,外资并购已经成为外国投资者对华直接投资的新趋势.那么,如何在外资并购这个浪潮中既有效利用外资,又维护我国企业和国家利益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外资并购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并购正在成为我国证券市场资产重组的一大主流和热点。回顾了我国外资并购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我国外资并购的政策体系与法律框架,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的外资并购进入到了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通过证券市场并购上市公司、战略性并购、并购模式创新以及并购由制造业向金融等服务业扩展是这一时期外资并购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1.东道国禁止、限制外资准入或并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是每一个主权国家的首要和终极目标。为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而制定外国资本的市场准入制度就是一个被众多国家采用的措施。通常,在有关外资并购的立法上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外资并购行业准入的禁止、限制,即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禁止  相似文献   

11.
外资并购作为利用外资的一种方式,在吸引外资、引进国外的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解决国有企业的现实困难、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它对我国的经济产业安全构成重要的冲击.只有在充分认识外资并购对中国影响基础上,才能有效控制外资,引导积极影响,控制消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外资并购潜在壁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华珊 《资本市场》2002,(10):51-53
<正> 随着入世后各项开放政策的陆续实施,及外资收购上市公司股权工作程序等系列重要法规文件的出台,以外资为收购主体、以战略收购为特征的外资并购正日益引起各方的关注,这预示着资本市场的外资并购即将步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外资并购市场上传闻四起,但是真正成交的并购交易却鲜见,可见这个市场仍然存在不少潜在壁垒。目前,外资并购存在的障碍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政策性限制、企业价值评估的差异问题和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政策壁垒目前,国内法律没有明令禁止外资并购中国企业,但也没有  相似文献   

13.
外资并购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并购正在成为我国证券市场资产重组的一大主流和热点。回顾了我国外资并购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我国外资并购的政策体系与法律框架,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的外资并购进入到了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通过证券市场并购上市公司、战略性并购、并购模式创新以及并购由制造业向金融等服务业扩展是这一时期外资并购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国外直接投资并购我国企业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方式,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其消极影响和潜在危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对外资并购我国有企业不加控制,任其发展,使其取得市场支配地位,势必影响着我民族工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分析了外资并购我国有企业的特点、利弊等,并就实施对外资并购我国有企业的法律控制提出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并购的博弈     
《财经文摘》2010,(5):90-91
尽管中国政府多次表示中国继续希望吸引外资,并鼓励外资参与中国公司的结构调整、升级、并购及重组,但温总理在3月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政府要加快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为外资在中国参与并购设立了一道门槛。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就计划建立一套规程以审查关系国家安全问题的并购交易。政府将建立一个部级联席委员会体制来负责调查外资在华并购安全事宜。委员会包括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  相似文献   

16.
从全球角度看,通过并购的形式实现投资的份额已占到80%以上。但是中国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外国企业对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总量还很小,2006年合同金额仅47亿美元,只占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2.5%。可以说,外资并购在我国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的法制环境还相当不规范,制度和操作层面上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与外资并购实践对立法的要求,及国际并购立法的发展趋势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文仅从外资并购在中国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探讨我国关于外资并购立法的进步与不足,以期对立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外资在中国实施的并购活动急剧增加。如何通过反垄断法有效规制外资在中国的并购行为,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综合分析并购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应。经济效率的分析包括并购的反竞争效应和效率效应,社会效应则涉及国家经济安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因素。通过这两方面的理论分析,结合最近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一案,对外资在华并购的前景作出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18.
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制度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务部条法司制定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自2003年4月12日实施以来,外资并购在我国发展较快,但中央政府的产业政策、外资政策,特别是地方政府在直接面对跨国并购时的应对性政策,都不尽成熟;国家缺少反垄断法;失业职工安置、企业债务处理等方案不够系统。如何进一步规范外资并购行为,完善外资并购的制度环境,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政府应该管什么?外资并购属于外商直接投资的一种形式。外资并购不同于建立新企业的“绿地投资”,涉及企业资产评估、企业债务处理、裁减员工、企业控制权变化、企业数量减少即市场竞争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李莉 《当代经济》2010,(17):32-33
外资并购已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选择的投资方式。本文通过对外资并购的广义、狭义分析,研究不同的外资并购类型的法律适用问题,并对资产并购和股权并购进行探讨,指出具体的登记实务注意事项,供投资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外资在华并购的案例明显增加,但我国对外资并购的管理显得相对滞后,特别是对外资并购中出现的垄断倾向和国有资产流失的控制乏力,同时在外资并购的审查制度、交易市场、中介机构等方面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为此,必须抓紧完善有关政策、制度和立法,切实有效地规范外商并购投资行为,以便充分发挥外资并购的正面效应并遏制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