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趋势。以往高校所培养出的单一外语专业或单一技能型的人才已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ESP已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改革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要进一步落实“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要求。调整高职英语教学和加强高职英语教学研究。重点突出ESP教学,注重需求分析,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拓宽文化知识面,提高专业职业能力;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培育更多面向未来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英娜 《华商》2008,(8):61-62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来指导高职英语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高职院校外语教师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过程,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协调师生的情感,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主体的学习效率。本文结合心理学的相关内容,概要地阐述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状态以及将教育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对改进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郭辉 《科技转让集锦》2013,(24):210-210
高职实用英语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相当重要一部分,是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具有扎实英语功底及职业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但由于教育的普遍化,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低。本文通过对高职实用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重点论述了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电子商务英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高职电子商务英语教学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职电子商务英语教学的改革措施,以期对高职电子商务英语教学有所帮助,培养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  相似文献   

5.
根据市场用人需求现状,高等院校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例,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复合型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小花 《中国市场》2012,(10):103-104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英语教学的职业针对性日趋凸显,ESP教学已成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因而,建设一支高效的ESP师资队伍是顺利开展ESP教学、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ESP师资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培养高职院校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当前,黑龙江省金融行业众多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着学历偏低、综合能力偏差的现象。伴随着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倾斜,高层次的金融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黑龙江省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要培养适合本土的复合型人才,本科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黑龙江省相关院校应借鉴金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增加金融人才培养的数量规模的同时注重人才质量的提高,大力推行金融专业的学科建设的改革,转变传统落后的金融教学理念、改革课程体系设置,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尽可能培养出大批高层次的金融专业人才,以适应黑龙江省金融业务快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严丽芬 《商》2012,(11):208-208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重要组成结构之一,高职院校创办的目的就是顺应时代潮流,为我国培养应用型、实践性人才。高职英语作为高职教学重点教授内容,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大,传统被动式英语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和技术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探讨高职英语教材改革策略,为把高职院校全体学生培养成实践性、应用型人才而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9.
唐娟 《中国市场》2013,(30):180-181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课题。实施双语教学是民办本科院校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校知名度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管理学基础》为例,从师资队伍建设、教材选择、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效果评价与考核等四个方面对民办本科院校开展双语教学进行了相应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培养具有雄厚文化底蕴和具有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3+2"高职本科分段式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目标。"3+2"这种分段式培养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丰富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有必要对"3+2"高职本科分段式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文章对"3+2"高职本科分段式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聚理论是产业运动变化的结果,金融集聚是伴随着产业集聚出现的。金融集聚不仅能够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还会促进集聚区产业结构升级及人才集聚。金融集聚的发展对金融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可以通过高校培养潜在金融人才,校企合作后续培养现有金融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三管齐下的方式适应金融集聚下金融人才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金融系统"存差"的金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金融系统"存差"的经济含义已经由传统金融体制下的货币回笼和银根紧缩转变为目前市场金融体制下的金融资产多元化和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存差在单个金融体系和整体金融体系中反映的分别是资金运用效率和资金投向渠道的转移,因此它具有不同的微观和宏观经济效应.另外,本文在认真分析存差总量和结构的基础上得出:存差并不表明资金在金融机构的闲置,相反具有不少积极作用.例如,存差是实施国债政策和收购外汇储备的主要资金来源,对抑制通货膨胀因素积累、减轻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压力有积极作用.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应该采取疏导的措施减少巨额存差所产生的一些负效应,发挥"存差"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3.
美国现行"双重多头"金融监管体系存在多头监管、监管疏漏和监管失控等缺陷。金融危机的恶化进一步暴露了美国监管体系的内在缺陷。面对次贷危机中暴露出的风险管理的制度性缺陷,2008年3月29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现代金融监管构架改革蓝图》详细地阐述了美国金融监管构架改革的短期目标和途径、中期目标和途径以及长期目标和途径,并折射了美国金融监管理念从机构导向监管向业务导向监管转变、从监管局部性风险向监管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转变和从规则导向监管向目标导向监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The country's largest for eign exchange bank, Bank of China, said it would list shares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05at the earliest.  相似文献   

15.
The country‘s largest for eign exchange bank, Bank of China, said it would list shares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05at the earliest.……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为主题的2005北京《财富》全球论坛于5月18日落下了帷幕,这已经是6年内第三次在中国举办该论坛了。一方面说明主办方对中国的高度重视,从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的国际地位提高。这种提高必然伴随着经济贸易活动的增加和相关领域、行业的发展,以报道财经动态、服务经济活动的财经类杂志就是其中之一(当然,财经媒体对商务活动的发展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43家金融行业上市公司2007至2012年的年报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针对权益和债券两大类金融资产的分类展开研究,以契约论为基础,考虑金融资产规模、现金流及盈利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发现金融资产规模对金融资产分类的影响在金融行业并不成立,与政治动因、债务契约、现金流等因素的影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国际金融交易和涉外金融交易是极其复杂的金融交易,其交易结果、状况直接涉及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影响一国内外均衡。在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中,各国均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金融市场由管制到开放的过程。许多国家实践表明资本市场过早开放使得国内经济潜在和积累的矛盾在宏现经济出现问题时彻底地爆发出来,酿成经济危机。在实施渐进式改革和开放的指导思想下,我国在金融市场开放中,实际上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开放路径:设立涉外金融交易——逐步加大涉外金融交易的领域、规模——逐步增强涉外金融交易的市场性——逐步实现涉外金融交易向国际金融市场交易转变。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电子化金融服务创新的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西横县、灵山、田东3县电子化金融服务渠道的专题调研,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创新对建立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化金融服务渠道创新是建立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的突破口;实现广大乡村地区电子化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难题;应充分尊重自下而上的电子化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电子化金融服务具有准公共品的特征,在构建该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冯静 《商业研究》2004,(18):121-122
财务杠杆是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运用财务杠杆可以获得一定的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也承受相应的财务风险。企业的决策要能够识别和衡量财务风险,并且要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合理运用财务杠杆,在获得相应的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把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