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探业主支付担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支付担保是国际工程保证担保制度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一项担保品种的创新 ,其存在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建设领域的工程款拖欠问题。本文分析了业主支付担保的作用机制 ,并对业主支付担保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工程食用担保的主要类型及其对促进合同覆约的作用机制,探讨了我国建设市场推行工程信用担保制度,尤其是在我国增设业主支付信用担保的必要性和对规范建设市场履约行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引入第三方信用担保的角度,探讨防范中小企业信贷市场逆向选择发生的银行信贷契约设计问题.研究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考虑到银行内部信贷治理机制因素,银行基层机构将对高风险中小企业实行高担保、高贷给率;对低风险中小企业实行低担保、低贷给率.另外,引入担保企业的前提条件是其能够有效缓解银行与中小企业问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起信息桥梁的作用,防范信贷市场逆向选择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论抵押担保在不对称信息信贷市场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是银行惜贷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的有关原理,通过建模首先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银行惜贷的原因。然后分别对银行将抵押担保品作为甄别信号和负激励措施以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抵押担保品在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中的积极作用及局限性。最后得出结论:抵押担保在一定程度上是防止信贷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行手段,但过高的抵押担保要求可能产生新的逆向选择。  相似文献   

5.
陈琪  汪霄 《经济师》2005,(8):192-192,194
业主支付担保是国际工程保证担保制度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一项新的担保品种,其存在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有效解决我国建设领域的工程款拖欠问题提供了一条途径。但从实际的操作来看其存在功能上的缺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程款拖欠。文章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数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付俊文  赵红 《财经研究》2004,30(7):105-112
文章根据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应用数理模型探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存在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小企业无任何抵押担保品的前提下,虽然担保机构部分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并末解决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反而可能加大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形成信用担保悖论.只有中小企业提供了足额的担保品以后,信用担保机构的存在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旅游与房地产相结合的物业,产权式酒店模式自引入之日起便开始风靡全国。在国内著名旅游城市及经济繁荣城市从星星之火已发展为燎原之势。然而,由于产权式酒店的各方利益者众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严重,产权式酒店也成为了目前我国不动产投资市场上投资风险最大的产品之一。从博弈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产权式酒店的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策略和博弈行为,提出建立健全担保机制,使其成为开发商的信号传递机制,从而避免了产权式酒店投资领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以推动产权式酒店投资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各地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建筑市场存在大量泡沫、施工企业管理不过硬以及建设单位投资行为不规范等种种原因,许多在建筑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的建筑施工企业身陷于工程款拖欠的困境中,无力自拔,征对原因,本文从国家对建筑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切实加强施工企业的管理能力、推行业主支付担保制度等角度浅谈如何防范范工程款拖欠问题,以促进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信息不对称与工程项目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信息不对称的相关理论,并分析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出在工程实际中通过信息甄别、信号传递和激励机制等手段以消除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0.
信贷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辉昌  吴雪 《经济师》2004,(6):210-211
文章针对目前信贷市场所存在的问题 ,利用经济博弈理论中的信息非对称原理 ,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对信息非对称条件导致的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行了理论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银行如何防范信息非对称条件下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思路 ,并对信息非对称条件下信货市场中不同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的信息差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信贷配给问题及信息共享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端 《经济学家》2003,(1):120-122
从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情况和银行放款结构可以看出,中小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既包括信贷配给,又受到信贷歧视的影响。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使得中小企业面临信贷配给,而政府对大型国有企业的隐形担保则造成了信贷歧视。前者是信贷市场中客观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的,后者是体制的、历史的原因造成的结果,只能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来解决。因此从长期来看,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主要面对的问题是信贷配给。一方面,中小企业缺乏抵消逆向选择效应的抵押担保品,这既包括实物资产的抵押担保要求,又包括隐形附属担保—…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够完善。本文拟就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对工程担保制度作进一步深入探讨,并就今后有效开展工程担保制度提出见解。作用机理建设领域中,由于交易双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所以业主往往要求承包商出具由独立第三方做出的信誉担保。这种对信誉担保的需求,需要通过一套对各方均有约束力的建设市场管理制度来完成,即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牛津法律大辞典》对担保的解释是:担保是指加强或增加某人的责任,特别是付款或还债的责任保证。简言之,担保是指对某种事项即某一法律义务的履行或责任承担…  相似文献   

13.
钱海燕  陈国华 《时代经贸》2007,5(10X):14-17,19
本文对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在分析了我国现今对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主体和建设管理主体的需求和供给情况后,得出三种建设管理模式,尤其是业主自行管理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可通过完善实施机制来避免建设管理模式的一些缺点;总结了三种建设管理模式的适用条件;初步给出了选择建设管理模式的四点依据。最后以苏通大桥的建设管理模式选择和实施机制为案例印证本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在分析了我国现今对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主体和建设管理主体的需求和供给情况后,得出三种建设管理模式,尤其是业主自行管理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可通过完善实施机制来避免建设管理模式的一些缺点;总结了三种建设管理模式的适用条件;初步给出了选择建设管理模式的四点依据.最后以苏通大桥的建设管理模式选择和实施机制为案例印证本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出现信贷配给现象。与一般性均衡下的供求相等不同,信贷配给性均衡状态下的需求大于供给。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贷配给的传导机制,并证明了信贷市场上配给性均衡的长期存在性。  相似文献   

16.
章红 《经济导刊》2007,(7):34-37
个人征信系统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中国必须建成统一的、覆盖全国的个人征信系统.这个系统的建设关键在于形成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有效解决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信息不对称使信贷市场产生的逆向选择效应,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下信贷市场的效率状况,指出银行为弱化逆向选择效应而实行的信贷配给,使信贷市场产生不同于市场出清条件的均衡状态,即配给均衡,信贷配给均衡比信贷市场的瓦尔拉斯均衡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社会福利,但仍未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政府可制定适宜的信贷政策和干预措施,减小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完善政府补贴和担保制度、降低金融风险,提高信贷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8.
张茉  邢勇 《当代经济》2007,(17):168-169
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出现信贷配给现象.与一般性均衡下的供求相等不同,信贷配给性均衡状态下的需求大于供给.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贷配给的传导机制,并证明了信贷市场上配给性均衡的长期存在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逆向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借助阿克洛夫的理论,分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遇到的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贸易双方逆向选择的问题,并提出随着我国EC的发展,建立起完善的信用机制的必要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介绍我国监理招标评标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监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文中深入分析了问题的根源——监理招标评标过程中的逆向选择现象,重新设计了监理招标评标机制.提出了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