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确定高含量膳食纤维果蔬无糖软糖的最佳配方。方法:以聚葡萄糖为软糖的膳食纤维主要来源,研究膳食纤维在软糖中的合理添加量。以不同聚葡萄糖与菊粉比例,综合果蔬粉添加量,明胶与琼脂比例为考察因素,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实验确定软糖的最佳配方。结果:总膳食纤维在软糖中的添加量可以达到45%。软糖的最佳配方为聚葡萄糖与菊粉的比例35∶10,综合果蔬粉添加量1%,明胶和琼脂比例6.5∶0.2。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软糖的感官评分为79分。软糖色泽均匀,表面不发粘,咀嚼性好,有弹性且风味较好。结论:以膳食纤维作为软糖的主要原料代替部分白砂糖或糖醇,既可补充膳食中易缺失的膳食纤维,又可以减少糖的摄入,为糖果类功能性食品创新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周丽  彭吴  文瑜  包小玉  陈涛  熊双丽  陆爱霞 《现代食品》2021,27(3):95-98,112
为研究高膳食纤维濑粉的最佳工艺,本试验以大米粉和玉米粉为主要原料,菊粉和魔芋胶为辅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濑粉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高膳食纤维濑粉的工艺参数为大米粉∶玉米粉=1∶4、菊粉添加量6.5%、魔芋胶添加量2%,测定最优组的濑粉与纯大米制作的濑粉的理化指标,经比较得出高膳食纤维濑粉的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3.
了解不同收入阶层农村居民膳食质量分布的变动状况,明晰收入对农村家庭膳食质量的影响程度,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营养干预政策。本文基于1997—2011年中国营养健康调查数据与2015—2018年全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采用随机优势法测算了中国不同收入阶层农村家庭膳食质量分布的变化情况,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收入增长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家庭膳食质量改善的影响,并重点关注了收入影响的非线性特征。研究发现:(1)1997—2018年,不同收入阶层农村家庭膳食质量在不同分位数处均显著改善,但总体来看,农村居民的膳食质量水平仍然偏低;(2)低收入群体总体改善程度较高,高收入群体改善程度较低,不同阶层膳食质量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其中,高收入组的膳食质量改善主要发生于1997—2006年,低收入组的膳食质量改善则主要发生于2011—2018年;(3)农村家庭膳食质量评分的收入弹性仅在0.2左右,并随膳食质量评分的提升而下降;家庭人口特征变量、食物价格、食物消费习惯及食物环境等因素均会影响农村家庭膳食质量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粳米、糯米、红芸豆为原料,经过科学的配比研制出芸豆糯米方便米饭。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比粳米∶糯米∶芸豆为7∶2∶1,粳米、糯米最佳浸泡时间为60 min(温度25℃),芸豆的最佳浸泡条件为40℃、4 h,最佳蒸煮时间为30 min,最合适米水比为1∶1.1。  相似文献   

5.
各类食物在营养上都具有它的长处和短处,为了取得合理的营养,我们必须对每日饮食进行适宜选择并合理搭配,以尽可能发挥食物的营养保健作用。谷类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膳食能量的良好来源。每公斤大米或面粉可提供能量约3500千卡,8%和10%左右的蛋白质,但赖氨酸含量较低,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把谷物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不够的。谷类含脂肪较少,大米、面粉一般都在2%以下,只有糠麸及胚芽中含有较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谷类含纤维较多,能吸收较多水分,加水煮成粥后体积增大,能量密度降低,用来喂养婴儿往往造成婴儿的营养不良,需要适当添加油脂及其他食物。豆类的蛋白质含量为谷类的2—4倍,而且其赖氨酸含量高,可以弥补谷类的不足。谷类豆类混合食用所提供的蛋白质,对人体的效用远高于单食用谷类。如果用豆类蛋白质与谷类蛋白质1∶1进行混合,所得蛋白质的品质可接近肉、奶和其他动物性蛋白质。经学者研究证明:“当经过加工的大豆制品作为主要或唯一的膳食蛋白质来源时,其蛋白质接近或相当于动物性食品,完全符合儿童及成人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长期需要”。另外,豆类含有较丰富的钙、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也可补充谷类食物的不足。豆类富含膳食纤...  相似文献   

6.
营养学把食物分力五大类,即白色(大米、白面)、红色(各种畜禽、鱼虾及肉类)、绿色(新鲜水果、蔬菜)、黄色(大豆、花生及其他干果类)、黑色(海带、紫菜、黑豆、黑芝麻、黑木耳),人们在膳食中,每天都应调配有各种颜色的食物。 因为白色食品中含有蛋白质、糖及多种营养素;红色食物富含蛋白质、无机  相似文献   

7.
一、开发菌类食品的意义 菌类食品的开发不仅可以提高粮食的利用率,同时可以改善人们的膳食营养结构。禾谷类粮食是目前人们的主食,也是人体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禾谷类粮食的营养价值较低,表现在:蛋白质含量低,一般为7%—12%,质量差,氨基酸含量不平衡。如小麦、玉米、大米等赖氨酸严重缺少,苏氨酸含量也很低。豆类蛋白质含量虽高(达40%)但氨基酸含量很低。赖氨酸、蛋氨酸均为人体需求量很大的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8.
对如何确保大米卫生质量,将HACP^(1)(危害分析和关键控点)体系引入大米加工过程,分析确定大米加工过程中原粮选择、清理、碾米、白米分级和磁选等5道工序为卫生质量关键控点,并就如何有效控制关键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甘薯、黑米、红枣、黑芝麻和糖粉为主要原料,进行不同的原料配比试验,通过感官评价的方法,确定甘薯全粉冲调式营养糊的最佳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甘薯全粉冲调式营养糊的最佳配比为:甘薯粉46.73%、黑米28.04%、红枣11.68%、黑芝麻9.35%及糖粉4.21%,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产品外观颜色、风味和口感为最佳,是一种食用方便、口味独特,具有高营养价值的食品。  相似文献   

10.
改善方便米粉入味特性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米为原料,对波纹米粉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米质通过调节挤压参数使粉丝碘呈色度(IOD)控制在1.3~1.6品质最好。米质要求直链淀粉含量在18%~20%最好,不同的米质可以通过品种配比调节或添加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来达到相应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定义了合理食物结构的概念,确定了居民收入,市场供给、价格水平、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等影响合理食物结构系统的五大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合理食物结构的数学最优化模型,利用此模型对全国平均、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三种情形的现行食物消费与膳食营养进行定量优化研究,给出了城乡居民目前条件下合理食物消费结构和所能达到的最佳营养水平,最后,提出了居民食物消费和膳食营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9年末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造成负面影响,改变了居民的膳食偏好,这些变化均对农村家庭食物消费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分析疫情对居民膳食消费影响的理论框架,并结合江苏省2019年与2020年两年农村家庭跟踪调查数据,分别采用Double-hurdle模型和Poisson模型与归并最小绝对离差法(CLAD)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家庭的各类食物消费数量与膳食质量(多样性与膳食偏离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偏好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双重作用下,农户大部分食物消费量(谷类和奶制品除外)均显著提高;但膳食消费量的提高并未改善总体膳食质量,受疫情影响,农户总体膳食多样性水平下降,且食物实际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的偏离程度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3.
野生龙葵果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龙葵果榨汁与牛乳一起发酵,制得龙葵酸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酸奶的最佳配方和发酵工艺.结果显示,龙葵酸奶的最佳配方为龙葵汁9%、蔗糖10%、复配稳定剂(黄原胶∶明胶∶琼脂=1∶1∶1)0.3%;龙葵酸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3%、发酵温度39℃、发酵时间4h.  相似文献   

14.
1日本大米供求和相关政策基本现状 1.1长期以来大米供过于求 大米是日本消费者最主要的食物,水稻是日本农民种植的最主要作物。日本54%的商业农场都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稻种植面积约占日本耕地总面积的4|D%。鉴于大米在日本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双重意义,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政府一直对大米的生产和分配实施严格的控制。根据“粮食控制法”,农林水产省下属的粮食管理局专门负责确定最低的大米生产价格,  相似文献   

15.
1日本大米供求和相关政策基本现状 1.1长期以来大米供过于求 大米是日本消费者最主要的食物,水稻是日本农民种植的最主要作物。日本54%的商业农场都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稻种植面积约占日本耕地总面积的近40%。鉴于大米在日本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双重意义,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政府一直对大米的生产和分配实施严格的控制。根据“粮食控制法”,农林水产省下属的粮食管理局专门负责确定最低的大米生产价格,并且负责所有大米的购销和储存事宜。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人们对饮食结构与营养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速食杂粮粉兼顾保健、食疗双重功效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基于此,本研究选用紫薯、燕麦、小米和大豆为主要杂粮材料,根据不同配比划分为9个实验组别,通过感官评定、产品指标(保水性、溶解率、膨胀率、凝沉率和透光率)测定了解不同配比组合下的产品品质,确定杂粮粉配方。结果表明,紫薯、燕麦、小米和大豆比例为25∶45∶15∶15时,制得的速食杂粮粉品质良好,适宜食用。  相似文献   

17.
任龙梅 《现代食品》2021,27(3):116-118
本文在普通饼干的基础配方上,添加豆渣粉、全麦粉、低聚果糖等原料,以提高膳食纤维含量以及适口性为主要目的,研制出富含大豆纤维的高膳食纤维饼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定、质构硬度和营养价值等指标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豆渣膳食纤维饼干最佳配方为:低筋面粉100 g、全麦粉45 g,豆渣粉35 g,油脂40 g,白砂糖15 g,低聚果糖10 g,食盐0.4 g,鸡蛋5 g,小苏打1 g。按照此配方生产出的高膳食纤维饼干,色泽为均匀的金黄色,且具有豆香味,甜度均匀,口感细腻酥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内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右旗为典型区域,定量研究我国北方牧区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结构及特征,以期丰富我国牧区的食物消费数据库、促进牧区居民食物消费转型升级。[方法]采用分层抽样,通过实地入户3d跟踪称重调研,获取典型区域内204户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的一手数据,结合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值和传统农村(山东省)居民食物消费数据,对牧区家庭食物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牧区居民家庭人均食物消费量为495.99g/(人·餐),其中植物性食物消费量是动物性食物的2.4倍;蔬菜消费占比最高(24.43%),其次是面粉(18.39%)、奶类(12.62%)和肉类(11.39%);粮食消费中50%以上为面粉消费,肉类消费中60%以上为牛羊肉消费。(2)不同区域和群体间消费差异明显。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对非主食类食物(肉类、食用油、零食和酒水)的消费量更高,而对薯类的消费量更低;与少数民族相比,饮食主要决定人为汉族的家庭人均食物消费量更低,且对奶类、酒水的消费量明显更低。(3)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值相比,呼伦贝尔牧区居民食物消费表现出高油多盐的特征,同时对牛羊肉为主的肉类和谷薯类的消费偏高,而对水产类、水果和奶类的消费明显不足;与传统农村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相比,牧区居民的蔬菜、大豆及坚果的消费量更低。[结论]牧区居民食物消费有了主、副食兼用的趋势,且仍能体现地域特色,但饮食结构仍呈现单一化,对牛羊肉等肉类消费过量情况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正>人工孵化稚龟难以达到人们理想的雌雄配比(不同龟类的雌雄配比为2∶1~3∶1范围内),因此养龟的效益很低。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所长蒋张林先生通过近30年的养龟探索、试验,经20多个夏、秋数十次挫折、失败后终于获得成功,基本掌握了各种龟类的最佳孵化温度:乌龟等大部分龟类在20~27℃孵出的稚龟雄性占93%~100%,而在30~35℃孵出的则全是雌龟;但鳄龟则是例外,在20℃左右和30℃以上孵出的全是雌龟,而在25~26℃这个中间温度条件下孵出的却全是雄龟。他们近年来按此控温参数调控孵龟温度,都基本满足了不同龟类2∶1或.5∶1或3∶1的雌雄配比关系,比前些年提高经济效益5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姜黄素为芯材、蛋清粉为壁材,通过乳化、均质、喷雾干燥制备姜黄素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芯壁比1∶20,蛋清粉与明胶配比1∶1,乳化剂与芯材质量比2∶1,包埋温度50℃,包埋时间10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姜黄素包埋率可达到86.6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