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梅  袁亚苹  方锦花 《时代经贸》2011,(10):235-235,237
目的:分析影响徐州市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理论和实践结合提出适合徐州市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及其发展趋势,为徐州市卫生管理部门决策者采取相应的策略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徐州市黄山新村、湖滨小区、绿地小区三社区60岁及以上的550位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应logistic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情感需求、养老费用、家庭成员、个人习惯、安全系数与徐州市老年人选择不同养老方式有密切联系。结论:家庭养老目前仍是徐州市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首选,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并举的模式崭露头角,社会养老理念与模式亟待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我国农村居民养老以前主要依靠家庭保障,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口流动等现象的出现,使家庭的养老功能受到严重冲击,这就需要其他养老模式对其进行补充。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证了推行我国农村社会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我国农村中的社会养老模式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居家养老模式越来越成为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它融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分析了居家养老模式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若干完善农村居家养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CHARLS调查所获得的微观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首先对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结果和老年人人口特质、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等方面的6个变量进行关联分析,再通过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将是否选择机构养老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非机构养老方式仍是老年人的主要选择,年龄、婚姻状况、慢性疾病情况、经济状况等因素与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存在显著的关联并对选择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与城镇相比,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随着农村家庭小型化发展和农村"空巢"老人的增多,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老年人照顾问题日益突出。而社区养老服务是解决好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社区养老服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采用文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安徽省肥西县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家庭子女个数、家庭经济状况、村级组织的帮助、所在社区是否有老年活动中心、对社区养老服务的了解度和地区因素等因素会显著影响社区养老服务的选择。提出了提高农村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认知、加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加强服务队伍建设等建议,希望可以为安徽省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提出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的研究假设,依据调查数据,描述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的选择,探索应对我国大规模急速老龄化的养老战略选择,分析不同养老方式对养老资源的不同发掘整合结构及功能、不同养老方式需要的条件,以及经济住房困难和富裕家庭对不同养老方式的选择。依据老年人不同自理能力,提出对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模型的建构思考,探索规避老龄社会养老风险的制度架构。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期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受到冲击。通过对苏北某县的调查,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的特点。调查地的农村自我养老的比重已经超过家庭养老,农村养老从传统的家庭成员经济供养、生活照料、情感慰藉为主转变为老年人的经济自给、生活自理和情感自抚为主。农村养老模式的这种变化其原因在于人口流动严重削弱了传统家庭养老,而另一方面,社会养老又尚未建立,因而是现阶段的一种被动无奈的选择,是一种过渡性模式。长远来看,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的出路是走向社会养老。为此,须在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的同时,积极构建农村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华北电力大学调查研究中心的数据描述了我国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基本情况,采用logit模型和Multinomial 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重点研究了大城市、城镇和农村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居住地对居家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影响较为显著,城市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农村老年人则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而城乡对机构养老的需求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应将养老财政适当向居家养老倾斜,将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纳入到城市化发展战略之中,同时做好农村地区养老保障战略的长远规划。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对当前转型期农村老年人生计与福祉现状的认识,探讨将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应用于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该框架研究中国农村老年人家庭生活福祉脆弱性的形成与特点、养老模式的形成、演化与变迁的途径和规律,探索农村家庭养老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用生计来研究老年人福祉,并建立了农村老年人生计、福祉与家庭支持政策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福祉研究和实践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农村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传统孝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延续几千年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被削弱,农村养老面临严峻挑战。本文结合分类施保的理念,构建了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框架,并对未来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一、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专题调查等方法,对浙江农村老年人养老支持力作了研究。家庭养老是农村老年人养老的最主要模式,农村老年人用自我养老体现自己的价值,社会养老起着"安全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空巢和独居老人不断增加.但目前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都不能解决中国养老所遇到的瓶颈,此时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社区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了我国养老问题新的突破口.由于我国养老服务行业面临着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和大量公共或私营资源闲置浪费的问题,因此运用共享经济理论整合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探究武汉市社区养老模式“一键通”的尴尬,探究出共享理论在社区养老服务行业的可行性及发展.力求在追求养老公平的理念下,以共享经济模式保证社区养老的可得性、便捷性、经济性,构建适合老年人养老的服务方式和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李林萍  李建  高菊兰 《经济师》2014,(8):202-203
基于四川省老龄化程度急剧加快的态势,采取什么样的养老模式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四川省城乡养老模式研究》课题组对四川省城乡老年人口养老状况进行了调查,对影响选择养老方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四川省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促进社会为其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务,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让所有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相似文献   

14.
面对银色浪潮的冲击,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机构养老负担日趋沉重,社区养老是社会转型时期不可或缺的一种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的重要补充。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运用Logistic工具,对保定市的老年群体养老需求进行分析。通过社区老年服务的发展,为老年人创设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为解决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众多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借鉴参考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7,(4)
四川省老年人虽然在养老意愿方面,不管城镇还是农村都表现为倾向于家庭养老,然而在具体养老模式的选择上要区别对待,因为城镇与农村在经济收入、居住环境、需求层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文章根据对四川省城镇老年人生活与需求状态的调查研究,提出社区养老、家庭养老、以老养老、以房养老等几种养老模式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有关 "农村养老服务" 的主题研究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 尤其是从2008年开始呈现较快增长, 这说明农村养老服务这一主题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对养老服务这一主题, 国内学术界更多集中于城市养老服务问题, 并对城市养老服务供给达成 "以居家为基础、 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的共识. 此外, 部分学者也对中国传统养老模式中机构养老进行了界定 (郭风英、 孙慧峰, 2011 ) , 机构养老是指依托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 清洁卫生、 生活护理、 保健康复和娱乐休闲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养老方式. 它要求老年人完全脱离家庭来到专门的机构生活. 它可以是独立的法人机构, 也可以是附属于医疗机构、 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或组织、 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的一个部门或者分支机构. 关于社会养老的界定则有张文范 (1999) 认为, 社区养老突破了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壁垒, 它与家庭养老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上海市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口、社会经济背景,梳理了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推广的历程和政策措施,以厘清上海市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路。预测了未来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变动趋势。居家养老是在家庭养老基础上发展起来、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变迁的新型社会化养老模式,它有效整合了政府、社会、家庭的养老资源,满足了老年人个性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丽宏 《经济师》2011,(5):59-60
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福利服务模式。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能够强化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提升养老社会化水平,并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晓宇 《经济研究导刊》2010,(35):274-275,278
老龄化来势凶猛,对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严竣挑战。随着人口地域流动性的增加,家庭养老作用日益下降,难以适应日益严竣的养老形式。老年人问题的存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社会化养老已成为大势所趋。解决好老年人养老问题无论是对老年人还是对整个社会来说,都具有迫切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未来养老的发展应该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渐走向社会化,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基于互联网的“劳动数字化”互助式养老模式致力于构建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成、老有所乐”的互助式养老社区,让老年人在生态良好、氛围活跃的社区环境中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