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险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在城镇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有9900万,乡镇企业职工1.36亿,除了交叉部分,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在总量上超过2亿,占我国城乡劳动力总数的1/4,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5。目前农村还有剩余劳动力1.5亿,也逐步将向城市转移,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还会不断增长。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权益被侵害的问题比较严重,如何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好他们的长远生计和社会保障,科学合理地构建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根本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一、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的现状分析进城务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主要方式。目前进城务工人员…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流动就业趋势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流动就业已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不容忽视的就业形式,进城农民工成长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农民工流动就业开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就业》2010,(12):46-47
我国现有城乡劳动者8.9亿人,其中进城务工农民2.5亿人。由于法规政策不健全、健康安全配套设施建设滞后、职业健康安全预防不力,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劳动者稳定就业、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4.
数说     
《中国就业》2012,(10):15-15
8000多万 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就中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指出,目前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3亿人,其中外出的农民工是1.59亿人。所谓外出,是指跨县、进城的,有些农民工是在企业或者单位就业,有些是自由职业或者从事经商活动。其中有稳定就业岗位的,人社部分析大概占50%-60%,即约8000多万人有稳定的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5.
调查显示,目前,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有1亿人;在第二产业就业的农业户口劳动力已占57%,有些行业中农业户口的从业人员已占相当高的比重。权威人士指出,农民进城务工,是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始终保持低成本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北京市有关部门总结了侵害农民工权益的几种现象: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工伤事故频发,农民工欲诉无门,正规劳动合同难签,签了的合同也不规范,甚至出现了“生死合同”,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6.
全国13亿人口中农民工就有2亿多,其中异地转移进城务工的约有1.2亿人。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亦工亦农、流动就业,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党和政府关心和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大政方针更加深入人心,各有关方面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起来,全社会理解、关心、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大环境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刻不容缓。据调查,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为1.4亿人。许多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农民工,年龄逐渐变大,他们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问题亟待解决,养老问题已经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城镇就业人口中,每四人就有三人在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渠道。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总量的75%以上;在工业领域,中小企业全部就业人员1.1亿人,占全部工业就业人数的83%。1992年至2000年,个体、私营企业新增就业人员4777万,年均净增600多万,占全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的3/4。1978年以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2.3亿劳动力主要是由中小企业吸纳的。中小企业投资小,经营方式灵活,  相似文献   

9.
解立远  林娜 《河北企业》2007,(10):60-60
<正>目前,我国进入农村非农产业和流动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将近2亿人,每年新增600万,而农业的劳动力承载力已趋于饱和。但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呈"富余型",人力资本呈"弱势型",  相似文献   

10.
农民进城务工,已经成为与我们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行的发展大趋势.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民工的数量已接近2亿人.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在城市环保、家政、餐饮服务等行业,农民工的比例更是高达90%.  相似文献   

11.
王晶舒 《活力》2010,(20):117-117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是个人享有自由流动与改变自身社会地位机会的社会。目前,进城务工的农民已经达到2亿左右,他们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发展也应该成为评价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黑龙江省是一个农业人口的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关系全省经济发展与农村民生的现实问题。笔者选取了肇东市C社区作为调查点.于2003—2009年期间多次深入实地收集资料.对该社区的人口流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许多重大制度变迁都与农民工进城有着直接关系。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目前我国农民工总数达2.3亿人,外出务工数量为1.5亿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一、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化已进人加速阶段,未来5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逾75%,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目前,有一部分人对加速城市化有疑虑,他们认为,通过城市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会恶化城市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形势。其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与城市下岗工人就业并不矛盾。恰恰相反,城市化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惟一出路。  相似文献   

14.
杨晨晓 《企业导报》2012,(6):139-140
平等就业权是保障劳动者的一项基本就业权利,它的实现与否严重影响着劳动者的生存权利,甚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然而现实生活中劳动者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难以平等地享有各种就业权利,致使自身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是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特点和法律法规的缺失等因素所产生的,因此要改变当今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状况,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我国的二元制户籍制度,优化劳动力市场,在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整体素质的培养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充分重视,积极解决,使现阶段的问题能得到妥善的处理,保障好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理性定位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规模正趋于平缓,未来实现转移的难度在逐渐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有新的定位。通过对2010~2030年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的估算,本文认为继续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并逐步把进城的农民工转化为当地的市民;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双向流动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一条根本出路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13亿人口中,60%以上在农村,农村劳动力中有1.5-2亿富余劳动力。近1/3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再加上耕地面积减少,劳动力数量增加,使富余劳动力的绝对数量不断继续增加。所以,如何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下面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应在一个整体的全局观上,使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村科技化、农民技术化、农民保障化,并继续支持和鼓励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来更好地促进农村隐性失业的解决,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来,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就业已经发展到了1亿人左右,涉及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我国“十一五”期间及21世纪经济发展取得突破的重要因素,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初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2004-2005年,我们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中国农民工现状的实证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农民工合理流动的长效机制,实现我国以吸纳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战略和节约型农业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8.
王军 《中国就业》2006,(8):48-50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到90年代已经替代乡镇企业成为农民工职业流动和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如今这个群体人数已发展至近1.3亿。农民工进城已然成为一股大潮,作为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在我国城市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为适应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服务工作需要,从1994年起,大多数劳务输出省份相继向主要的劳务输入地区派出了劳务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劳务工作派出机构”),在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多渠道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工作要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必须在清理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跨省劳务输出工作的领导,健全劳务工作派出机构,提高跨省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搞好流动就业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适应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服务工作需要,从1994年起,大多数劳务输出省份相继向主要的劳务输入地区派出了劳务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劳务工作派出机构"),在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多渠道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工作要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必须在清理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跨省劳务输出工作的领导,健全劳务工作派出机构,提高跨省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搞好流动就业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