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河南民营企业发展对河南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民营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478亿元,居中部六省第一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已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2%。2007年河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88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5.8%提高到59%。本文首先论述了河南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并对此进行分析,最后分析和展望了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石军 《江南论坛》2008,(3):25-26
一、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过去几年,大家对倒下的民营企业应该记忆犹新:“巨人”倒下、“三株”枯萎、“飞龙”落地、“标王”折翅、“小霸王”别姬……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原因之一是民营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与设备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氛围,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没有与企业形成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民营企业主没有注重人文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跟不上快速前进的时代脚步。  相似文献   

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民营企业的持续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十五”期间,民营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31%,利润总额平均增长41%。目前中国民营企业从业人数已超过1亿人,民营企业创造的GDP已占国内总量的65%以上。民营经济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多数民营企业相对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持续竞争力不强,在国际、国内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从以下角度出发,以期对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进行一些试探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失败的企业文化也可以毁灭一个企业,它在市场大潮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民营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经济、 政治、 文化的长远发展,其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意义更加重大.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中国经济的增长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民营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进程中,越来越感受到人力资源瓶颈的制约作用。实现"资本文化"向"人本文化"的突围、"小家文化"向"大家文化"的突围、"人治文化"向"法治文化"的突围、"奉献文化"向"贡献文化"的突围,是民营企业突破人力资源瓶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内驱力。  相似文献   

6.
民营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机制分为恶性循环机制与良性循环机制。以生态脆弱地区为例阐述民营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机制与良性循环机制,论证民营企业发展滞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反过来,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又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以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数据论证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带来区域经济的迅速崛起,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民营企业创造了更适宜的经济平台。发展生态型民营企业是开启生态脆弱地区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作用机制与规避恶性循环作用机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民营企业适应”走出去”战略的理财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忠新 《经济管理》2007,(21):46-48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管理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相比,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当今实施“走出去”战略下,就显得较为薄弱。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民营企业必须从新的管理视角出发,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进行财务管理创新,以适应“走出去”的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会计文化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企业会计文化的内涵,其中包括企业会计文化的界定和企业会计文化的结构。在查阅大量文献以及学习会计实务操作流程之后,首先分析内部环境构成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内部机构,及其对民营企业会计文化的影响;接着探讨在内部环境视角下民营企业会计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内部环境视角下针对民营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提出相应对策:转变观念,建章立制,规范会计部门行为。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私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民营企业作为私营经济的主体,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民营企业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个神话,一大批企业迅速发展成为“民企巨人”,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并创造了地区经济的繁荣。然而,这些“民企巨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没能持续繁荣的发展下去,而且生命周期非常短暂。本文拟从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探究民营企业的发展,针对民营企业各个生命周期阶段存在的发展障碍,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增强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吴梦根 《经济师》2004,(9):164-165
目前 ,我国民营企业“异军突起” ,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我国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普遍缺乏稳定和畅通的融资渠道 ,存在着信贷约束、贷款难、融资难、结算难等问题。文章从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就突破民营企业融资难瓶颈的途经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文化对民营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价值核心,在对创新主体——人的激励与引导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如何实现持续创新是其二次创业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本文从分析企业文化对创新的支撑作用入手,论述了当前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冼岩 《资本市场》2004,(11):49-52
<正>“未来谁占领中国经济的主战场:外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在今年8月“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届深圳高峰会”的论坛讨论中,民营企业的万通集团董事会主席冯仑与国有企业的诚通集团董事长马正武都认为:“国有、民营、外资的‘混合经济’将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主导形式。”他们进而提出了新“公私合营”的资本运作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建立一种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文化,克服民营企业文化的现存问题,实现民营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为企业经济腾飞奠定必要和先决条件。针对民营企业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主要应从三个层次来诊断和建设民营企业文化:一是物质层次。包括企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厂房、机器设备等)和生产经营的产品质量及信誉品牌等。二是制度文化层次。  相似文献   

14.
阎建勍 《经济师》2004,(1):248-248,250
文章指出山西的民营企业由于受到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山西较低的整体经济实力、人们较落后的观念等因素的制约 ,同时面临后工业经济时代出现的新情况的挑战 ,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诸多矛盾。文章归纳为十对矛盾 ,并指出主要矛盾在于山西民营企业生存发展需建立企业文化与山西民营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矛盾 ,矛盾的主要是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针对矛盾的主要方面 ,解决矛盾 ,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曾嶒  唐松 《经济研究》2023,(3):78-96
在新冠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严重负面冲击的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和“压舱石”,国有企业如何发挥经济稳定器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供应链扶持的视角对此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发生后,相较于供应链上不包含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供应链上包含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更高,即国有企业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了帮扶而稳定了其生产经营活动。并且,当民营企业的经营不确定性越大以及所在地区疫情越严重时,国有企业对供应链上企业的帮扶作用越大。机制分析显示,供应链上的国有企业通过保障民营企业的商品流转效率以及提供更多商业信用的方式稳定其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经济后果分析表明,相较于供应链上不包含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供应链上包含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在疫情期间的经营业绩增长率和市场价值均更高;并且,在供应链上包含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数量越多的地区,疫情冲击后的地区经济复苏越快。总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经济受到严重外部冲击时,国有企业通过扶持供应链上下游的民营企业而发挥了经济稳定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韩玉明 《经济论坛》2003,(19):38-38
民营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民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凝聚力,反映出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上认识不到位或做得不成功。突出表现在:一是多数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和管理还处于自发的阶段,具有浓厚的经验性和模仿性色彩。二是由于许多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亲缘性的影响,使企业的文化建设和管理具有典型的非理性和落后性特征。三是许多民营企业在创业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惟“老板”(上司)意志的企业文化,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四是民营企业由于创建历史不长及人员的高度流动…  相似文献   

17.
方力 《经济师》2007,(7):267-26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制度创新,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督。可以预期,民营经济在“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中必将发挥更大作用,出现新的飞跃。对长三角民营经济而言,在经济国际化、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大区域经济合作,对于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对于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窦炜  王世豪  石佳鑫 《财经科学》2023,(10):120-136
民营企业在数字经济角逐中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而“反向混改”不仅会导致民营企业股权结构发生变化,还具有资源供给效应和治理优化效应,进而影响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本文基于手工搜集整理的2008—2021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反向混改”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并实证检验“反向混改”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反向混改”显著促进了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相比于实践应用维度,上述影响在底层技术维度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反向混改”通过研发联盟的资源共享和委派董事的监督治理机制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投资类国有股和高科技属性国有股注资入股民营企业时以及地处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地区的企业中,“反向混改”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此外,“反向混改”还能通过促进数字化转型提升民营企业创新持续性和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制度性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天宇 《经济管理》2002,(20):75-79
政府对证券市场的隐性担保契约,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种契约没有解决经济转轨中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引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对直接融资成本的不同评价,从而导致了阻碍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逆向选择”现象。只有通过制度创新,解除政府对证券市场的隐性担保,才能为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打通渠道。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主要源自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在东、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与民营企业中的作用更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交易成本降低机制”和“融资约束缓解机制”,间接影响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