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处在剧烈变动的环境中,组织学习已经成为组织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对组织而言,比竞争对手更快速有效地学习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是组织保持竞争优势的最佳利器。  相似文献   

2.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是组织动态性、开放性和能动性的综合体现。组织与环境关系的发展促使了组织模式的转变。信息技术革命和高素质组织参与者对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弄清楚它们对组织与环境关系的具体影响过程,是了解组织模式演变的基础。因此,一个基于信息技术革命和高素质组织参与者的行为给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动态性、开放性和能动性带来的影响的全面分析框架,是研究组织模式变化与组织与环境关系之间联系的合适选择。  相似文献   

3.
无论企业,政府还是第三部门,当今世界的组织都面临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重挑战,市场和国内外环境的迅速变化对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顾客导向,快速反应,资源协同以及信息技术等,而传统的组织结构在此环境下面临挑战,亟待更新。  相似文献   

4.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与命脉。而创新不是无源之水,唯有靠持续不断的学习,才有奔流不息的活水。知识经济时代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任何个人、组织都处在变化的环境中,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到新的问题,那么如何来应对这些“未知”?不管是对于组织还是个人而言,  相似文献   

5.
王梅 《特区财会》2003,(3):14-16
组织结构作为管理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影响着财务管理方式的选择,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受企业内外部条件的约束,这些约束条件构成了企业的理财环境。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如法律环境、资本市场、宏观经济状况等,而往往忽视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由企业的组织形态及财务部门被赋予的管理职能构成的企业内部理财环境,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方式能否与其组织形态相协调、相适应,能否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作用,从而对企业实现成功的、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企业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公司对组织进行重新设计与调整.可见,一方面,组织重构是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另一方面,组织重构要为业务重构服务,在业务、资产发生变动后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从组织重构的四方面入手分析,探讨了企业组织重构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虚拟企业组织中的知识创新与学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及经济结构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组织赖以存在的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已越来越不适应这种变化。现在的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合作,相互间分享技术、成本和市场,以这种方式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加强服务。网络化企业组织,组合式企业组织以及虚拟企业组织为适应环境,适应市场应运而生。特别是虚拟企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虚拟企业组织如何建构培养自己的核心专长,提高组织适应变化的能力则成了关注的焦点。而组织适应变…  相似文献   

8.
破解组织惯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个成功的模式,往往是使组织从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原动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过而境迁,组织动力变成了组织惯性。一种最普遍、最令人困惑的现象是,一些公司面对其环境的巨大变化往往不能做出有效的反应。这些公司不能抵御竞争对手新产品、新技术或新战略的冲击,只得眼看着企业规模和利润被逐步侵蚀,资深员工大量流失,股票价格一路下跌。而且有许多公司即使在经历了痛苦的规模收缩和结构重组之后也没能东山再起。问题并不在于企业能不能对环境作出反应,而是在于能不能作出适当的反应。组织惯性是一种沿袭着以往的行为模式的组…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国际环境、尤其是当下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下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企业行为的载体和执行者,组织无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企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需要相应的组织系统来支撑,特别是中小企业。本文分别从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现状和原因八手,在深八分析的基础上按科学的原则对问题进行梳理,最后探究出中小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网络化研发组织参与成员在参与网络化研发活动时,为了更好地利用研发网络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具有对自身组织结构进行创新的三个内在动因。一是参与成员希望更好地利用所处的网络位置获得更大的收益;二是参与成员希望通过提升内部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参与网络化研发活动;三是参与成员在网络化研发组织中必须面临内部和外部两种环境,要求内部员工或部门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随时做出一定的决策。文章对上述动因进行了剖析,旨在为参与网络化研发组织的企业等机构的组织结构创新方向及趋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项目管理以其目标的明确性、组织的灵活性和环境的适应性等优势而倍受企业的亲睐,而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又处在其核心位置,选择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并不能一概而论,而要依据组织自身的特点和组织文化,选择能平衡项目与母体组织需要的组织结构,有时又要根据项目特点选择“混合式”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2.
组织变革,就是组织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对其组成的各个要素进行调整、改变和创新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变革是组织发展的重要手段,对维系组织生存,促进组织健全发展,体现组织本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Internct技术的出现,改变着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原来的组织形态不能够适应新的环境。本文利用组织结构动态设计的基本方法,分析目前企业组织形态存在的问题,考虑企业对组织形态的内外需求,构建了基于学习型组织模式的新型组织形态,并对这种组织形态的优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理性观对组织本质特征的界定为研究的切入点,对工业革命以来技术和制度环境变迁对组织演进的影响路径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发现,在企业组织演进过程中,组织本质并未发生变化,以信息化为背景兴起的各类具有网络化特征的新组织形式与传统层级组织都具有组织的本质特征;但组织形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早期工厂制简单形式,到职能型、事业部型,再到网络型,工业革命以来不同时期居于主导地位的组织形式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提高组织凝聚力的重要工作——塑造共同愿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组织都有其目标,组织目标对组织凝聚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组织目标就像一面旗帜,指引着组织成员前进的方向,没有目标的组织难成大事。随着学习型组织理论在西方的盛行,一种新的组织目标———共同愿景也逐步流行开来。西方一些著名大公司也相应提出了自己公司的共同愿景。企业组织有众多的成员组成,组织的资源配置过程是全体成员一起参与的过程。尽管组织成员都要遵守组织运作的规则,为组织目标实现尽力,但组织成员仍然带有各自的其他的目的和要求,在组织的实际运作中,他们各自的目的和要求有时会与组织的目标产生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企业面临新的挑战,组织转型悄然发生,官僚组织形态日趋萎缩,扁平化、网络化组织团队正在形成,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成为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从事经营活动的,特定的环境要求企业按照特定的方式提供特定的产品。一旦环境发生变化,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向、经营目标以及企业的组织形式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论组织战略与组织环境的协同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环境与组织战略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组织环境的三个维度与组织战略的三种类型不仅存在静态的匹配关系,而且还随时间的推移共同发生变化,两者之间的协同演进决定了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面对激烈的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无论是企业技术创新还是企业的制度创新,都需要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有效配合和适时推进。这是因为,首先,组织结构创新有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提高。在短期内,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当前产品的价格、性能等属性,但从长远看,企业竞争优势则来源于其核心能力的持续提升。人力资源是核心能力最重要的载体,而改变传统组织模式对人力资源的束缚,必须通过组织结构创新才能实现。其次,组织结构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动态能力。“动态”是指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能力”是指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应变力。企业组织理论的一个重要法则是。组织结构变革与创新的目的是使组织不断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制度经济学所提出的“制度是第一生产力”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这里可以解读为:组织结构创新是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9.
《企业研究报告》2004,(157):14-18
3.1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兴起 改革前的中国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社会,政府几乎包揽了一切社会事务,从中央到地方,从大小城市到穷乡僻壤,都有党的组织和政府机构,所有人员和一切活动都在政府的管理之下;营利组织并不以盈利为目标,  相似文献   

20.
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不确定的环境,每个企业都感觉到了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型组织应运而生。战略管理注重监测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利用有限的经营资源,保证企业在动荡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文章在对学习型组织及其战略形成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通过两种视角以及分析愿景、学习、文化和认知的共同作用,说明了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