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引言:有人说建筑是批判的历史。的确,关于中国当代建筑我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探讨。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建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路程?中国建筑创作在借鉴西方的道路上如何实现融合与创新?现代与传统如何调和?保护与重建孰轻孰重?中国建筑的个性在那里?……诸多问题需要求解。房子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在汹涌的房地产开发浪潮中,我们对建筑文化的思考,建筑设计的自主创新,却是如此微乎其微。作为专业地产媒体,《安家》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一领域,我们希望推动中国地产建筑文化的健康发展,亦期待更多的人来关注中国建筑——这一十分重要的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表征。本文集中了十几位中国当代建筑界的翘楚人士,他们中间,既有在建筑业实战多年的著名建筑师,也有知名的建筑理论家、评论家,还有建筑教育界的教授学者。老辈与新辈的专家们或批判或褒扬、或激昂或淡定,无一例外都流露出对中国当代建筑艺术与文化发展的深刻体味与执着热情。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上50%的建筑项目发生在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及大量人口向城市移民令新建筑成了中国着迷的事。与之相比,西方建筑师在进入职场后的前20年里一直在思索居住意味着什么。何为中国艺术?是当今中西方普遍关注的问题。结合当今的房地产行业建筑设计发展,西方建筑思想越来越多的融入中国建筑领域,越来越多的建筑融入欧式、美式符号,大批以欧洲地名命名的项目楼盘。中国建筑究竟是什么?人们开始了不同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翟辉  高端阳 《中国市场》2011,(28):42-46
城市发展必定孕育着新的建筑,历史性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其地位反而变得越来越尴尬,究竟历史性建筑的命运如何?本文从历史性建筑的再利用谈起,通过一些中外的实际案例,说明历史性建筑的运营就是其最好的保存与生存手段,也寄希于此为中国的城市大发展下的历史性建筑找一个合适的出口。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建筑的高度成熟及其伟大成就,证明中国建筑不但拥有而且已发展为十分富于中国特色的建筑艺术理论,包括一整套建筑哲理,也包括建筑或环境的空间和形体构图方法.有的虽然还没有被古人总结为文字,但从大量的建筑作品中,人们还是有可能读懂其中深藏的信息国建筑在传统的土壤上,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建筑手段,吸收外来建筑文化,继续前进着.特别是在最近一二十年中,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契机,更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已经产生了初步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建筑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中国建筑历史的分析,介绍了中国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6.
声音     
现在交付的房子当中,80%还都是毛坯房。据统计,消费者自己装修100平方米的一套房子,一套要多产生建筑垃圾2吨,中国每年交付的房子600万套,80%是毛坯房,也就是说只此一项多产生建筑垃圾1000多万吨。发展商都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发展商不做精装修呢?因为房子太好卖了,根本不用精装修。但是这对绿色建筑来说是一个倒退。——中国最大上市房产公司老总、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在年会上表示,万科正在做住宅产业化,希望搞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7.
独特迷人,非凡华丽——这是在描述你的家园吗?偶尔我会有这样的时刻,如上周日完成了一周忙碌的工作后回到自己家中,便将自己完全地沉溺在建筑杂志中的乌托邦世界。当你打开一本建筑杂志的时候你会看到什么呢?通常是杰出的、标志性建筑和各式各样的私人住宅的组合。而这些读者们其实都居住在哪里呢?越来越多的他们居住在大量生产的房子里,尤其在亚洲。大量生产的房子确实为不计其数的准中产阶级实现了居住的便利,但当我开车经过这些高楼林立的钢筋混凝土森林,如孟买的郊区、上海、香港和东京时,有一个问题浮现在眼前:在这些单调扩张的地区建筑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大型企业中,各职能或业务部门应根据企业文化和本部门特点构建相应的次级文化。作为企业管理中综合性较强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应该构建什么样的文化?或者说,应该在什么样的文化环境中开展工作呢?笔者根据中国建筑的文化内涵和集团公司财务工作实践,对中国建筑财务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财富》2004,(7):29-29
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此精神以不同形式表现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表现在建筑上则以泱泱的王者气度造就庄严恢弘、大气磅礴、兼收并蓄的特色。走过历史长河,长城、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在建筑之林奕奕生辉,代表了中国建筑的深层次内涵,而由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倾力奉献的新保利大厦,在当今建筑领域提出了划时代的目标:以建筑塑造国家精神。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4,(7)
建筑是一个时代、历史与社会的表现,在研究中国建筑价值中我国建筑的民族性占据重要意义。传统是一种文化的范畴,传统文化绝对建筑的基本形态,传统建筑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形态。中国传统民族建筑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周楠博 《市场周刊》2020,(20):0174-0174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价值进行有效的分析是许多建筑企业追求的目标。然而,传统的建筑信息技术已不能满足当前建筑施工的价值需求。因此,文章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分析。通过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化施工价值分析平台,完成了建筑信息化施工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价值分析。仿真实验表明,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化建设价值分析在实际工程造价预算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伊东丰雄     
正现代主义风格统治着建筑世界,复兴"自然亲近"风格的愿望会越来越强烈。21CBR:作为一名建筑师,你理想中的居所是什么样的?伊东丰雄:我之前居住的是银色小屋(SilverHut),一个有着半户外空间/中庭的日式住宅,建于1984年,天气好的时候,能够享受着穿堂风,非常舒服。2010年妻子去世之后,唯一的女儿也结婚了,银色小屋的意义已经与过去不同了。我希望能够重建银色小屋,给年轻的建筑师用作工作室或档案资料存放处。21CBR:你崇尚自然风格的建筑哲学,现在的居所足够亲近自然吗?伊东丰雄:现在住在一间普通公寓,在拥挤的公寓里,根本不知道外头是出太阳还是下雨,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中国建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梁思成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建筑史》中向国人展示了中国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每个时代中国建筑所焕发出的鲜明的时代精神。而在当代中国,三十年的经济崛起,在世人惊叹之余,中国建筑也饱受着发展之痛,民族性与国际化,多元与纯粹,泊来与继承……正如梁思成所说:中国的房子很多,但是建筑很少。因为建筑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建筑本身有它所凝聚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而中国的建筑正缺乏的是代表当今时代精神的时代建筑。打造时代建筑,复兴中国建筑精神,不仅需要领先时代的建筑空间构造、扛鼎时代发展的人文精神和海纳百川的气魄,也需要关注居住其中的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居住环境的诉求。勾勒出中国当代中流砥柱的价值标签,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与热衷定能引领未来中国的居住与生活方式。作为被中国领袖圈层所认同的世界级华宅的中国代表作,合生·霄云路8号已经不仅在提供住宅,而是在提供一种世界级的国际化生活模式,并以传承时代精神的历史使命为己任,致力于打造代表当代中国精神价值的时代建筑。并以其东魂西技的建筑风格、国际化成熟生活品质与国际金奖花园社区的人文建构,正在崛起为一座当代中国史的建筑丰碑。  相似文献   

14.
宋戈 《商》2014,(50):99-99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体系。这种“会通”精神体现于古建筑中,就是建筑技术和艺术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传统建筑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兼容并蓄。中国传统建筑很重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在自然环境中揉入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中国传统建筑体现出传统文化追求多样性统一的特点,即所谓“和合不同,奇偶结合”中国传统建筑中体现着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建筑界十分富有中国特色,本文分别从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和城市设计三个方法介绍了实用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月15日,来自国内外的众多知名建筑专家领导齐聚中国太阳谷,共同参加"中国太阳谷建设研讨会",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科尼斯·布劳克亲临现场,辅导中国太阳谷在节能建筑领域的建设。据了解,"中国太阳谷建设研讨会"旨在通过研讨中国太阳谷未来建设的发展方向开创一种全新的建筑流派,使建筑在"装饰功能化"方面大行其道,引领建筑行业朝着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此次"中国太阳谷建设研讨会"重点是对国家节能示范小区——蔚来城进行观摩并研讨,作为国家节能示范小区,蔚来城以全新的规划设计理念,开创了房地产开发的新模式,从建筑本身和"彻底改变生活品质、生活环境"出发,打造一个全新的引领未来、富有责任感和文化内涵的社区,更推广了一种全新的品质居住生活方式。该项目集中展示了从多层到高层,从会所到生活馆多种建筑形式的节能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建筑的营造方式在工业革命之后似乎被淹没了,曾经一切的存在似乎都不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节奏。而时下更处于现代转型期的中国建筑,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一个出色的建筑师需要努力与各种社会阻碍因素相抗争。  相似文献   

18.
11月25日下午14:30,由《安家》杂志独家协办的本年度中国建筑艺术优秀地产评鉴仪式在北京渔阳饭店文华厅成功举行。来自建筑届的专家、各地地产商代表及主流媒体齐聚一堂,共同评鉴本年度中国地产在建筑文化艺术上取得的巅峰成就。  相似文献   

19.
节能环保,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顺应此潮流低碳建筑成为建筑业的新视野。本文论述了低碳建筑的概念及在中国发展低碳建筑的意义。其次列举了低碳建筑在中国的应用实例并对中国发展低碳建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四合院已经成为中国建筑的一个符号,从传统四合院,到别墅四合院、空中四合院等形态的华丽转身,对于这样一个非常特别的建筑形态做的任何一点点创新都需要胆量和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