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家庭消费是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文章主要分析了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外在因素,即文化、相关群体、家庭及社会阶层等因素的影响,以期为政府和商家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数据参考和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王慧  李阳萍 《改革与战略》2011,27(10):98-100
文章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以1985—2008年河南省数据为例,分析了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农村居民家庭消费需求收入弹性,测算了农村消费需求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拉动率。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很小,大部分是依靠城镇消费和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河南省农村市场不论是生活消费品还是生产资料的需求潜力巨大,开拓未来河南省农村消费市场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3.
蒋欣吟 《特区经济》2011,(11):283-285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加之欧洲债券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我国近14亿居民消费群,转变家庭的消费意识对于扩大内需而言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通过对于我国居民消费潜力的分析,研究我国家庭消费行为以及影响消费者心理意识的因素,浅谈金融危机下家庭消费心理意识对扩大内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作为老年人养老主要途径的家庭养老模式也面临着重重困境,尤其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家庭养老问题越加突出。本文以镇江市农村为调查范围,深入农村,寻找镇江市农村家庭养老的突出问题,并对改善农村家庭式养老现状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三农"及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农村家庭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影响极大。随着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出现了新的增长特征。以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新增长特征为基础,分析和思考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表现、原因等,利于进一步探讨农村家庭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式与方法,便于深入探究扩展农村市场内需和引导农村家庭健康消费的途径等。  相似文献   

6.
作为对消费者情绪的一种概况及量化描述,消费者信心指数可以先行揭示宏观经济的变化规律,影响消费者的行为,从而对家庭消费有一定的影响。利用2003-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有关资料,利用回归模型和因果引导关系模型,实证研究了消费者信心指数对我国城镇家庭及农村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认为:消费者信心指数能够先行预测城镇家庭及农村家庭的消费增长,且对两者的影响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消费者信心指数对农村家庭消费的解释能力强于城镇家庭,究其成因在于农村家庭消费的乐观倾向。  相似文献   

7.
农村日益成为企业市场开拓的新场地,农村家庭是农村消费的一大主体。文章针对目前农村家庭的发展新变化以及农村家庭消费的新特点,提出了企业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市场消费的相关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着力改善双向循环经济结构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大规模的返乡创业潮为深挖农村消费大市场和激活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提供了广阔空间。文章借助返乡创业试点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了劳动力返乡创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与机制。研究表明:返乡创业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家庭的消费水平,在利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等多种方法检验后,研究结论保持一致。在作用路径上,返乡创业不仅能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改善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还能增加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优化农村消费环境,进而提升农村家庭消费水平,促进农村消费内需动力进一步释放。异质性分析表明:返乡创业活动对中西部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消费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同时,返乡创业不仅能增加家庭消费多样性,促使农村家庭消费由生存型和发展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倾斜,还可以改善当地农村家庭消费不平等的状况,使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由此,在有序扩大返乡创业试点实施范围的同时,也应更加注重提升劳动力创业能力和优化农村创业环境,为促进农村消费增长和改善农村居民福利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抽样及访谈对江苏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经过分析认为江苏农村家庭对传统生物质能源的消费高于商品能源,在家庭用能中占绝对主体地位,新能源则较少使用。具体到单项能源,人均消费量居前四位的用能分别为秸秆、电能、成品油和煤炭。江苏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包括传统能源低效不当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苏南、苏中、苏北能源消费结构差异带来的地区用能不平衡问题,新能源产品的便利性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能源政策适度向苏北倾斜,提高对新能源的补贴,加强新能源技术创新及服务体系建设,利用村庄合并机遇发展新能源等优化农村家庭能源利用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家庭企业成长与金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家庭企业由于农村经济小城镇化进程中集聚效应的结果逐步由网络家庭经济步入社会化的经济,从而使农村家庭企业制度亦发生变革。为农村家庭企业成长初期提供金融支持的农村传统金融,由于家庭企业制度变革不再能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从而逐步演化和消解,逐步发展为现代金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信息》2004,(2):59-68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没有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因此,农村问题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为了解和掌握当前农村消费者的消费状况和农村消费环境状况,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03年4月-8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于农村消费及消费环境状况的调查。希望通过调查可以部分反映出当前影响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问题和方面,以便为社会各界提供参考。本次调查选取河北、吉林、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重庆、贵州、陕西和青岛、厦门、成都等13个省市作为调查地点,样本量为15000个,有效样本为13948个。本次调查采取了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家庭经济活动的主要决策人。在调查中,我们主要对农民的基本消费状况、农村消费环境状况以及调查对象的个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深入分析了人情圈、传统消费心理、家庭经济和家庭类型四类因素对农村家庭人情消费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村家庭人情消费的相关因素分析模型,进一步揭示了各因素之间存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对于如何引导当前农村文明消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这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包方组织,即普遍存在的村或组的集体经济组织。它具有社区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应该称它为社区合作社。它是经过改革形成的新型社区合作社。它和各类专业合作社(含供销、信用、消费、手工业、蔬菜、果品、家畜、家禽、渔业、林业、农机等合作社)一起构成农村合作经济的总体。  相似文献   

14.
徐其东 《北方经济》2012,(17):64-66
正一、引言河南省作为全国典型的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消费市场日益繁荣,为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然而,由于受到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下行的影响,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认真分析这些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能够有力促进河南省农村经济健康、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林源 《改革与战略》2010,26(12):149-152
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不少人士认为,通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这种观点尤其在新农保制度开始启动后得到了支持。文章通过从农村家庭养老的历史变迁、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基础及新农保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家庭养老仍是现阶段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主体,并提出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完善农村家庭养老法律制度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等完善家庭养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刘建峰 《乡镇经济》2008,24(2):98-101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将会受到严重冲击,人口老龄化、农村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和核心化,以及农民收入低下等削弱了农村家庭养老功能。为此,我们应主要从制度伦理建构入手,鞭策、鼓励、扶持家庭养老,提高农村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质量水平,还要发挥政府在农村家庭养老中的职能作用,真正让家庭成为老人们安度晚年的稳固后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农牧民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我国把开拓农村牧区市场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后,农村牧区居民消费问题日渐成为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运用农村牧区固定观察点1997年——2001年连续跟踪调查数据,分析研究我区农牧民家庭生活消费变化及其构成特征,以期提出扩大农村牧区市场,促进农牧民消费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农村消费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  胡梅  熊雨桐 《特区经济》2009,(5):169-170
我国以出口拉动为主导的实体经济在金融危机中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之时,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我国保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农村人均消费和收入均仅占城镇的1/3,因此必须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增强消费信心,才能最终保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制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转型加速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原有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巳越来越无法承担农村养老的重担,因而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对农村原有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进行历史的分析,肯定了这种模式在当时的生产力和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而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面对建立农村社会新的养老保险体制所面临的国境,提出采取园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养老策略,建立正规式和非正规式养老模式相结合的体制,尽最大努力使我国农村老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颐养天年。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的生活得以改善的同时,婚姻消费也不断上涨,而结婚花费中伴随着家庭财富由父代向子代的转移. 本文立足于结婚这一事件,分析农村家庭中财富是如何实现转移的及转移对代际关系的影响. 本文以S村为调研地点,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该村十年内结婚的对象进行了调查,具体呈现了农村结婚消费中家庭财富代际转移的机制以及转移对家庭养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