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有关部门和组织在这一天设接待消费者投诉点或咨询点;舆论界组织专场电视文艺宣传教育节目;有些商家、厂家惟恐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被曝光,诚惶诚恐、信誓旦旦要视消费者为上帝.当然,权益被损害的消费者也总算有了出一口怨气的机会.总之,我国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已开始受到关注了.  相似文献   

2.
《经营者》2013,(8):66-66
信息封闭的年代,消费者可能是乌合之众,在开放分享年代,乌合之众会进发出无所不能的“集体智慧能量”  相似文献   

3.
又到一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企业、商家都不愿错过这个机会,想尽办法表现出对消费者的真诚;消费者在3·15前后的几天里也大都能体会升格为上帝的感觉。3·15过后,一切又将恢复出本来面目,维护消费者权益仍旧是个让人头痛的社会话题。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度,"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了,我的微博"橄榄树"开了。@橄榄树:今天是消费者的节日吗?如果用祥和、欢乐这个标准来衡量,它不像。说得苛刻些,它顶多算是消费者用法律来维护自己权益的一堂定期补习课,也算是人们历练  相似文献   

5.
3·15是消费者的盛大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消费者比平时更容易找到做一把“上帝”的感觉。同样,3·15也是企业关注的日子,一些企业由于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产品和服务而受到消费者赞扬,另一些企业因产品质量或服务低劣而被消费者投诉被媒体曝光。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企业家们在3·15想说些什么呢?我们本期特辟“企业家热谈3·15”栏目,请读者朋友们听听我们邀请的企业家们对3·15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6.
顾客就是顾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使许多企业都要挖空心思取悦消费者,提出诸如"顾客永远正确"、"天天3.15"等等口号.在众多口号中,最流行的要算"顾客就是上帝"了.但我们从日常消费活动中的许多遭遇可以看出:市场只讲规则而没有"上帝",市场经济不相信"上帝".  相似文献   

7.
党鹏 《质量跟踪》2001,12(11):18-20
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每个人其实都是消费者,之所以说它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组织可以大得过它,可同时,它又是那么的弱小,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最后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受伤的总是我".  相似文献   

8.
留好撵差     
上海某商店被责令于2月底前退出四川商业街,这家商店的经理同时被免职。被炒出四川商业街的原因是被消费者评为1994年四川商业街的最差商店。 这个动作真正体现了为“上帝”着想,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评为最  相似文献   

9.
3·15是消费者的盛大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消费者比平时更容易找到做一把“上帝”的感觉。同样,3·15也是企业关注的日子,一些企业由于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产品和服务而受到消费者赞扬,另一些企业因产品质量或服务低劣而被消费者投诉被媒体曝光。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企业家们在3·15想说些什么呢?我们本期特辟“企业家热谈3·15”栏目,请读者朋友们听听我们邀请的企业家们对3·15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10.
“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花相似。”“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迎着和煦的春风沐浴着明媚的春光又来临了。“3·15”是消费者的节日,在这一天里乃至这一段时期里,各种宣传、咨询、打假、防伪活动搞得红红火火,行政机关、执法部门、企业、新闻媒体等各司其职,不遗余力,纷纷行动起来,营造一个相对较好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一扫一年来的积郁,走出阴霾,沐浴阳光。作为节日,往往代表着喜庆与欢乐,然而“3·15”让消费者在喜庆之余还不免有些苦涩和尴尬,人们之所以把它当成节日,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可以由衷地体会到理想中作为“上帝”的滋味,尽情地…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完善我国消费者索赔权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权利都必须有所保障和救济,没有保障和救济的权利是脆弱乏力、难以实现的。消费者的权利亦然,其实现关键在于索赔权,没有索赔权,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岌岌可危。索赔权是消费者权利的核心。实践中本应成为“上帝”的消费者的权益却屡受损害,社会客观上要求建立更加完善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制  相似文献   

12.
又到一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企业、商家都不愿错过这个机会,想尽办法表现出对消费者的真诚;消费者在3·15前后的几天里也大都能体会升格为上帝的感觉。3·15过后,一切又将恢复出本来面目,维护消费者权益仍旧是个让人头痛的社会话题。 能退货就行了——消费者不敢有过高的奢求 家住北京石景山区的闫女士对  相似文献   

13.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它属于全世界50亿消费者,也是12亿中国消费者的节日。37年前的3月15日,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提出了消费者应拥有“获得商品的安全保障”、“对商品自由选择”等4项权利。为纪念消费者权益的提出,3月15日被确定为“国际消费...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消费领域中,顾客就是“上帝”,“上帝”就是消费者之说早已有口皆碑。然而,总是有一些贪婪的商人不会因为你是“上帝”而对你仁慈,他们出于个人利益的驱动,挖空心思、不择手段、设置“陷阱”以售其奸,从而演出了一幕幕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闹剧,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少人从内心发出叹息,“明明白白消费”,想说爱你不容易。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也越来越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影响着我国的社会公共利益。我国解决消费者纠纷主要是民事诉讼程序,消费者公益诉讼主体资格在诉讼程序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尽管我国对原告主体资格做出了新的规定,即除中国消费者协会外,法律规定或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的机关和社会组织也具有起诉主体资格。但我国对消费者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需要立法者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以及不断通过司法实践进行完善。本文从"主体资格"角度出发,探讨我国消费者公益诉讼主体的种类以及范围,并对我国消费者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给消费者起了一个好听而又伟大的名字“上帝”。上帝是什么呢?在虔诚的教徒心中,那是万能的主。将消费者誉为上帝,是商家讨好消费者的做法,还是故弄玄虚,现在已不值得争论。但是,毫无疑问,中国的消费者虽然已经被称为上帝,在消费时却远远没有尝到上帝的滋味。  相似文献   

17.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一年一度的“3.15”已不再单纯是一种消费者享受咨询服务的唯一机会,而成为消费者提高质量意识、加强法制意识、增加自我保护权益意识的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 记得第一次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活动,主体仅在于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政府部门或团体组织,比较  相似文献   

18.
3月15日这个普通的日子,因与消费者权益紧密相连而不再普通,这一天是全世界消费者共同的节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经济台连续两天在《情牵万户》栏目中对一桩尚未了结的消费者投诉案进行披露和报道,并最终促成了该案的圆满解决,省消费者委员会副秘书长林春光高兴地在节目中赞誉经济台做了一件好事,听众也无不拍手称快。事情还得从去年8月29日说起。福建省建瓯市芒城镇里街村农民李松明,在那一天  相似文献   

19.
《经营者》2007,(18)
<正>最近的"中国制造"风波,我个人认为不光只是贸易问题,更不能光把它以政治角度处理。基本上"Made in china"也是一个品牌,来中国采购的国家厂商是客户,当客户有所投诉的时候,我们来个反应强硬,在公共关系来说是个错误的动作,因为你面对的不只是厂商或国外贸易官员。从牙膏的二甘醇事件开始,在处理上我们就需要首先考虑全球消费者的权益,以获得国际传媒支持,一味从贸易角度出发,对国外的老百姓消费者只会损害"中国制造"这个品牌。  相似文献   

20.
书评     
《消费者王朝》每个人一生不可避免都是个消费者,他们应该充分享受到商业社会积累起来的成果,任何人性社会的设想都应该落实为一个消费者的王朝。但并不是说消费者高高在上,被当成上帝敬而远之,而是和企业家结成同事,对立变成了统一,曾经的对手们将会越来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