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速览     
《中国经济快讯》2013,(36):16-16
东盟推进经济联盟:日本的机遇与挑战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创立于1967年,从1973年“日本·东盟合成橡胶论坛”开始,其后40年,日本与东盟的关系一直顺畅。通过合作,日本企业在东盟扎下了根,很多企业已经成为当地企业的一部分。在中国与目本的经济关系开始紧密的上世纪90年代,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增多,但全部叠加起来也不及对东盟的投资。在该地区,日本企业一直是自由贸易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2.
日印自贸区的实施,不仅是日本的东盟自由贸易政策的继续,同时也包含了日本为进一步发展与印尼的双边经济关系的战略考虑.文章认为日本的战略目标包括:拓展贸易与投资、保证能源的稳定供给、参与地区经济竞争以及重塑印尼经济.该自贸区必然对两国经济关系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日本FTA战略看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战后,日本充分利用了贸易自由化时期的有利国际环境,在"贸易立国"战略指导下,多年来一直奉行多边自由贸易政策,从不搞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变化,日本的经济合作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日本媒体、企业界和政府对区域贸易集团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2001年,中国与东盟就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一致,对日本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日本加快了构建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个题为《全球的欧洲:在世界中的竞争》报告。该报告阐述了欧盟全球贸易新战略。欧盟全球贸易新战略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来实现欧盟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欧盟确定把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作为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的一个战略平台。亚洲将是欧盟选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对象的主要地区。欧盟的全球贸易新战略与美国小布什倡导的"竞争性自由化"战略如出一辙。由于自由贸易协定在本质上偏离了WTO所倡导的非歧视原则,所以,欧盟与美国的做法将对多边贸易体制产生消极影响。中国面对美国、欧盟甚至是日本展开的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应该作出应有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十个判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虽然起步很晚,但东亚将成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最活跃和最快的地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欧盟和北美自贸区相此,将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无论东盟还是中日韩,谁都不应在这个进程中寻求主宰和领导地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两个重要特点是它内容及目标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它的成功将大大丰富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体系是整个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先驱者和奠基石。中国不但可以如期实现建成与东盟的自贸区的目标。而且还会成为推动合作进程的积极中坚力量。日本将结束长期以来的“脱亚入欧”态势,将重心逐渐转向东亚,并将成为这个地区最大的主体投资力量和引领经济科技高端发展的主导力量。东北亚三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将是最困难和最复杂的一个门槛,是整个东亚经济一体化功败垂成的关键。印度正在引人注目地迅速加入到与东里建立区域经济合作体系的行列中来,将会成为第四个10 1区域经济合作体系。印度的行动将会对俄罗斯和其他南亚及中亚国家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将会加速到来。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外经济合作战略构想经历了由自由贸易协定演变为经济伙伴协定的过程。"东亚共同体"和"经济伙伴协定"是日本21世纪初期对外经济合作战略的核心目标与手段,在该战略的实施中,经济伙伴协定与自由贸易协定日趋合流,已经没有日本认为的那种实质性的差别。因此,中国没有必要对日本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经济伙伴协定政策产生恐惧心理,也不要一概否定和反对,而要客观对待,吸纳其有利因素,制约其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7.
日本对外经济合作战略构想经历了由自由贸易协定演变为经济伙伴协定的过程。"东亚共同体"和"经济伙伴协定"是日本21世纪初期对外经济合作战略的核心目标与手段,在该战略的实施中,经济伙伴协定与自由贸易协定日趋合流,已经没有日本认为的那种实质性的差别。因此,中国没有必要对日本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经济伙伴协定政策产生恐惧心理,也不要一概否定和反对,而要客观对待,吸纳其有利因素,制约其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地区主义正在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多米诺效应。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步入快车道。中日韩分别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无论对三国还是东盟都不是最佳选择。中日韩应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完善三国间业已建立的政府间对话、协调机制,建立“全面经济伙伴”关系(CEP),将原有的三边磋商机构联系在一起,就区域贸易自由化和产业分工的关系开展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9.
【日本《日本经济新闻》9月28日】中国制造业加速进军东盟 为了获得东盟区域的内需,中国制造业正加紧在该区域扩充制造基地。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中间收入阶层的增多,东盟对廉价中国产品的需要日益增长。中国企业进军东盟,二方面是为了开拓海外市场以补充内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中国和东盟之间的投资协定将在明年1月生效,届时有可能会加剧这一势头。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与欧盟均为发达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战后,日欧之间一直保持密切的经贸关系,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相互依存度较高。英国因处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和欧盟"桥头堡"的地位,吸引了大量日本企业。随着英国公投决定脱欧、特朗普政府推行"美国优先"和贸易保护政策、新冠疫情突发和蔓延,全球经贸体系重构加快。日本积极扩展对外经贸关系,2018年3月推动达成CPTPP,同年7月与欧盟签署日欧EPA。日本此举的目的除了获取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利益之外,更为看重的是塑造和引领新时期的国际经贸规则。展望日欧经贸关系,在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今后日本对欧盟贸易将呈扩大之势,与英国经贸关系会显著增强,在欧洲的投资及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将出现调整,而"一带一路"建设客观上将助力日欧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1.
关于建立中国内地港澳自由贸易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目前全球已经出现135个自由贸易协议或自由贸易区(包括关税同盟),仅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就有超过100个自由贸易协议报送世界贸易组织,订立自由贸易协议或建立自由贸易区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订立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议或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更加灵活的次多边贸易和双边贸易的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方式,它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伴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将发生重大变化。同其它国家或地区订立自由贸易协议或建立自由贸易区也将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中国与东盟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已经开始起动),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内地与作为独立关税地区的香港和澳门建立自由贸易区符合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适逢其时,是利国利民利港和澳利世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与东盟FTA协商的新进程及其预期成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日本为确保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主导权,于2002年开始同东盟国家进行有关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协商。尽管协商进程很快,但是,由于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包括农业及相关产品的关税减让、双方合作范围等方面存在分歧,双方谈判十分艰难。从预期成效来看,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可以扩大日本对东盟国家贸易、投资,因而从中获利,另外日本国内资源的配置和产业结构将会有所调整,此外,还会扩大日本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政治和外交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东盟经济维持高速发展;成员国进一步增加,本世纪末以前将成为十国集团;对世界事务特别是亚太事务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不断加强;同时在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合作及对外关系上表现出鲜明的东方特点和自主精神。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崛起.将改变该地区中美日三边关系和政治经济格局。预计,西太平洋地区可能出现起主导作用的中、美、日、东盟四边关系,东盟的定位会是靠近美日一边。一般情况下新的西边关系不具对抗性。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向有利于缓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日本经济走强与东亚地区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经济在泡沫崩溃之后经历了10年的不景气,从2002年进入复苏的轨道,近期开始步入上升渠道。日本这个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走强,对提升东亚地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对改善该地区的融资状况,加强投资力度以及拉动出口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中日两国间贸易往来的迅速增加和日本企业大量对华投资,中日经济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成了日本对外经济关系中的新伙伴。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的10多年发展与日本经济结成了密切联系,成为日本经济运行中的“中国因素”。21世纪初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和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大国,在日本2002年脱出经济衰退过程中起到了“中国特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明 《环球财经》2009,(1):68-69
“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已经对美国的消费与投资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随着欧元区经济与日本经济陷入衰退,美国的出口也将好景不再。美国经济已经从2008年第3季度起进入了负增长,该经济体在2008年下半年陷入衰退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日本通过以WTO为中心的多国成员之间的交涉,促进了世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发展.然而,为了对应在世界各地蔓延的地区联合及自由贸易协定,正在寻求强化以东盟以及日中韩为中心的东亚经济合作,实施全面的政策转换.  相似文献   

18.
刘鸣 《世界经济研究》2012,(10):81-86,89
2015年建成的东盟共同体将主要由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三大部分组成。迄今,东盟经济共同体推进势头良好,其发展无疑对中国的"走出去"战略是一个新的机遇。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本文分析了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态势,认为在未来3年里建立一个具有雏形意义的经济共同体是可能的,它将从自由贸易区的升级版开始,即在贸易关税削减为零的基础上,形成货物、服务、投资和技术工人的较低程度的自由流动,并最终形成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成功之路除了需要处理好与10+3和10+1的关系、与"环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关系,与APEC的关系这三对矛盾外,还取决于缩小富国和穷国的差距、实现单一的大市场和产品基地、培育东盟共同的价值观、增强东盟共同体的认同感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挑战、机遇与潜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当今这个时代 ,亚洲一体化已不再是一个梦想 ,正在变为现实。在一体化的过程中 ,2 0 0 1年 9月中国与东盟 10国达成的《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架协议》将会成为亚洲一体化的最强大的推动力。它的主要目标包括通过一个透明、自由、有益的投资体制的建立来提高贸易和投资。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在 2 0 0 3年 7月 1日开始实行 ,将在 10年内建成。在建设区域自由贸易和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的过程中 ,作为合作伙伴的中国和东盟 ,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机遇、合作与竞争。同时 ,中国与东盟共同建设的“10 1”贸易区也将会对日本、韩国这两大经济强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此外 ,在这一过程中 ,美国仍将继续扮演其在亚洲事务中的“权衡者”这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笪志刚 《东北之窗》2011,(13):21-21
如果不是发生了3月11日的大地震,这个炎热的6月日本将展开全国性的是否加入TPP的政策大讨论,是否加入TPP被菅直人内阁定位为“第三次开国”,因此,地震不仅影响日本经济,也耽搁了日本的开国进程。韩国在继2010年末与美国和欧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后,在出口欧美的卡车、轿车和电视机、电子电器等产品的关税已被撤销或大幅降低,这样的待遇使韩国产品的竞争优势凸显,可以直接叫板日拳企业。以出口导向立国的韩国对是否加入TPP似乎没有太大的悬念。中国也在审视一旦加入TPP将给本国带来何种影响.短期加入的可能性不大。澳大利亚、秘鲁、越南和马来西亚已开始启动加入谈判进程,并为2011年11月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APEC会议上正式缔约协商。俄罗斯、东盟等亚太国家都面临主动或被动地思考是否加入该框架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